一种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1647发布日期:2022-12-03 01:3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色母粒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可降解的色母粒在生产时如同一般的色母粒,同样需要进行挤出、过水冷却、干燥以及切粒的工序。
3.现有的色母粒生产干燥过程,一般是通过导轮和热风机的配合,将挤出并浸泡在水中的水拉条拉起进行烘干,整个干燥工序需要经过控水、热风干、再冷却的过程,其中控水和再冷却的过程都需要通过延长产线的方式提高水拉条的运动距离,从而到达控水干燥和冷却的目的,这就使得其整体的干燥工序效率较低,并且经过热风烘干的水拉条其温度再度升高,虽然经过了长距离的输送被动散热,其进入切粒机后温度仍然较高,可降解的色母粒其耐热性相较于一般的色母粒较差,很可能会在切粒机中发生变形或粘连。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通过将水拉条干燥工序中的控水工段、烘干工段以及冷却工段同时进行的方式,缩短整条生产线的长度以提高色母粒的整体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水拉条进入切粒机时的温度,避免可降解的色母粒在生产时发生变形和粘连的情况。
5.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包括顶部箱体,顶部箱体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水拉条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件的高度;
7.顶部箱体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独立,顶部箱体的顶部封闭并开设有两个透气孔,两个透气孔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安装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方的的透气孔上方;
8.顶部箱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分别插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风管的末端设置有热风机,第二风管的末端设置有鼓风机。
9.可选的,所述顶部箱体的内腔中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顶部箱体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宽度延远离顶部箱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呈三棱柱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内部截面均呈三角形。
12.可选的,所述顶部箱体侧壁上安装有控水架,所属控水架位于第一支撑件远离第二支撑件的一侧。
13.可选的,所述控水架倾斜设置在顶部箱体的侧壁上。
14.可选的,所述顶部箱体的底面呈矩形,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截面的圆心均处于顶部箱体底面的同一条对角线上。
15.可选的,所述顶部箱体的下方设置有底部箱体,所述底部箱体内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底部分别插入底部箱体两个独立的腔室中,所述热风机和鼓风机的进风口分别插入底部箱体两个独立的腔室中。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通过将水拉条干燥工序中的控水工段、烘干工段以及冷却工段同时进行的方式,缩短整条生产线的长度以提高色母粒的整体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水拉条进入切粒机时的温度,避免可降解的色母粒在生产时发生变形和粘连的情况。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顶部箱体的内部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0、顶部箱体;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第一腔室;14、第二腔室;15、第一风管;16、第二风管;17、隔板;18、控水架;20、热风机;30、鼓风机;40、底部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该色母粒生产用水拉条干燥装置包括呈矩形体状的顶部箱体10,顶部箱体10顶部封闭并且安装有用于支撑水拉条的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支撑件11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件12的高度,顶部箱体10开设有两个透气孔,分别处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下方,这样,顶部箱体10内部的空间通过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上开设的通孔以及顶部箱体10上的透气孔与外界交互导通;
23.顶部箱体10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相互独立,二者内部的空气和气流相互之间并不会发生交互,两个透气孔分别位于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的上方,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分别安装在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上方的的透气孔上方;
24.顶部箱体10的底部安装有第一风管15和第二风管16,第一风管15和第二风管16分别插入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第一风管15的末端设置有热风机20,第二风管16的末端设置有鼓风机30,在热风机20启动时,热风机20将制造热风吹向第一风管15,并通过第一风管15的引导吹向顶部箱体10顶部第一支撑件11底部的通孔,并从该通孔处进入第一支撑件11的内部,并从第一支撑件11顶部的若干通孔吹出;在鼓风机30启动时,鼓风机30将制造热风吹向第二风管16,并通过第二风管16的引导吹向顶部箱体10顶部第二支撑件12底部的通孔,并从该通孔处进入第二支撑件12的内部,并从第二支撑件12顶部的若干通孔吹出。
25.下面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简单的介绍。
26.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该设备该干燥装置设置在水浴槽与切粒机之间,并使第二支撑件12靠近第一支撑件11的一侧朝向水浴槽,也即水拉条的出口段,水拉条冲顶部箱体
10安装有第一支撑件11的一侧进入到顶部箱体10的上方,依次穿过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上方的通孔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成排的若干水拉条可分别从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上方的若干通孔穿过,从顶部箱体10顶部穿过的水拉条将直接进入切粒机;
27.在水拉条从顶部箱体10顶部穿过时,顶部箱体10下方的热风机20和鼓风机30同步启动,并分别引动热气流和空气气流通过第一分骨干15和第二风管16吹向顶部箱体10的顶部,由此,第一支撑件11顶部的通孔向吹出热风,第二支撑件12的顶部将吹出与周围温度相近的高压气流,在这个基础上,再看水拉条在顶部箱体10顶部运动时的状态。
28.如果将顶部箱体10顶部的平面视为一个基准平面,那么,第一支撑件11在前述的基准平面上的高度将小于第二支撑件12的高度,这样,在水拉条经过水浴槽导轮的约束下水平进入顶部箱体10顶部的干燥工作区域时,第二支撑件12将起到主要支撑水拉条的作用,换言之,水拉条在进入顶部箱体10顶部的干燥操作空间之后,在瞬时状态下其位于第一支撑件11顶部的部分与第一支撑件11顶端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说成是水拉条悬在第一支撑件11的顶部。
29.在热风机20和鼓风机30同时工作的情况下,热风机20通过第一风管15以及第一腔室13将热风从顶部箱体10顶部第一支撑件11上的通孔处射出,从而烘干水拉条,经过烘干的水拉条进入第二支撑件12上开设的通孔处,鼓风机30通过第二风管16和第二腔室14将气流从第二风管16上开设的通孔处射出,从而使经过干燥的水拉条快速冷却;
30.在此过程中,水拉条嵌入在第二支撑件12上的通孔中并在前述的通孔中运动,这将使水拉条堵塞住第二支撑件12顶部的通孔,那么,随着鼓风机30不断的向第二腔室14中输入空气介质,第二腔室14中的压力不断变大,当第二腔室14中的压力达到临界值后,第二腔室14中的气流将顶开嵌入第二支撑件12顶部的通孔中的水拉条,被顶开的水拉条在重力和后续切粒机的牵引下又落入第二支撑件12中的通孔中,如此往复,这样,位于第二支撑件12靠近第一支撑件11一侧的悬空水拉条将不断的抖动,从而甩开附着在其上的水分,达到控水的目的,与此同时,水拉条在第二支撑件12上方不断的抖动也能够使自身快速的与常温气流接触从而实现快速冷却。
31.纵观上述水拉条的处理过程,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干燥装置将水拉条从冷却槽中拉出后的控水工序、烘干工序和冷却工序一体连续进行,其主要依靠热风机20进行干燥,依靠鼓风机30射出的气流形成抖动完成控水和冷却,并不依赖于水拉条在远距输送的状态下延长与周围空气的接触时间以完成干燥和冷却,从而减小了整条生产线的长度,在水拉条运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显著的提高了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32.总的来说,本技术实施例是通过将水拉条干燥工序中的控水工段、烘干工段以及冷却工段同时进行的方式,缩短整条生产线的长度以提高色母粒的整体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水拉条进入切粒机时的温度,避免可降解的色母粒在生产时发生变形和粘连的情况。
3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顶部箱体10内部的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相互独立,两者内部的气流不会发生干涉,可通过在顶部箱体10的内腔中部安装有隔板17,通过隔板17实现将顶部箱体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
3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宽度延远离顶部箱体10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散落在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顶部的
水流就能够快速的通过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两侧倾斜的侧壁流下;
35.在这个基础上,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均呈三棱柱状,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内部截面均呈三角形,这样,从第一腔室13进入到第一支撑件11内部的气流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气流的速度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水拉条在单位时间内与气流接触的效率提高,第二支撑件12与前述同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水拉条的烘干效率和冷却效率。
3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顶部箱体10侧壁上安装有控水架18,所属控水架18位于第一支撑件11远离第二支撑件12的一侧,在第二支撑件12上嵌入的水拉条不断的受到气流的冲击而抖动时,水拉条尚未进入第一支撑件11顶部区域的部分就会抖动甩出附着在其上的水分,此部分水分会掉落在控水架18上及时排除,以避免在顶部箱体10上方聚集。
37.进一步的,控水架18倾斜设置在顶部箱体10的侧壁上,控水架18倾斜设置,在为该干燥设备提供配件的安装基础上,也能够快速的使被控掉的水分排出。
38.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顶部箱体10的底面呈矩形,第一风管15和第二风管16截面的圆心均处于顶部箱体10底面的同一条对角线上,这样,提高了第一风管15以及第二风管16对顶部箱体10的支撑强度,减少了顶部箱体10在工作时发生左右晃动的幅度。
39.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顶部箱体10的下方设置有底部箱体40,底部箱体40内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第一风管15和第二风管16的底部分别插入底部箱体40两个独立的腔室中,热风机20和鼓风机30的进风口分别插入底部箱体40两个独立的腔室中,这样,底部箱体40能够为第一风管15和第二风管16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其次,在底部箱体40中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的空腔,此部分空腔能够承接顶部箱体10顶部进入的水分,避免此部分水分从第一风管15和第二风管16进入热风机20和鼓风机30中。
4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