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3383发布日期:2022-11-16 03:4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2.针对汽车用灯具壳体上的一些部件,其具凹孔,同时具有较长的筋,通过注塑机注塑开模后,需要将零件从模具中顶出,而现有技术中,司筒针直接安装在底板上,司筒安装在顶针板上,通过司筒针形成凹孔;开模时,通过顶针板推动司筒向上移动,进而将零件顶出模具。而现有的模具中,司筒与司筒针配合长度在50mm,而如果顶出高度超过50mm,则会使得司筒与司筒针脱离配合面,在司筒回位时,可能无法顺利回位,造成司筒针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司筒、司筒针、弹簧和套筒,所述上顶针板设置在所述下顶针板上,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设置在模具和底板之间,所述司筒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上,所述下顶针板的下表面凹设调节槽,所述套筒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凹设安装槽,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弹簧的上端作用于所述调节槽的上顶面,所述下顶针板的上表面设置与所述司筒针配合的通孔,所述司筒针滑动设置在所述司筒内,并且所述司筒针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套筒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上端径向向外延伸设置卡缘,所述调节槽的下开口处通过螺栓安装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贯穿的导孔,所述导孔与所述套筒的外径配合,且所述卡缘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孔的内径。
5.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司筒针上。
6.进一步地,所述上顶针板的上表面设置限位块。
7.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司筒针间隙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下顶针板的下表面设置定位柱,所述底板上设置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定位槽。
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的下端设置倒角。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与所述套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11.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与下顶针板活动连接的套筒,保证在开模初期,司筒针保持静止,而当产品与司筒针、模具脱模后,司筒与司筒针同步上移将产品顶出,以保证司筒与司筒针始终处于配合面。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槽、套筒与第二定位槽配合,对司筒、司筒针进行定位,以保证司筒、司筒针合模时位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的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的开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17.图5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如下:
19.1、上顶针板,2、下顶针板,3、司筒,4、司筒针,5、弹簧,6、套筒,7、压板,8、模具,9、底板,11、限位块,12、限位槽,21、调节槽,22、定位柱,23、倒角,61、安装槽,62、卡缘,71、导孔,91、第一定位槽,92、第二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上顶针板1、下顶针板2、司筒3、司筒针4、弹簧5和套筒6,上顶针板1设置在下顶针板2上,上顶针板1和下顶针板2设置在模具8和底板9之间,司筒3设置在上顶针板1上,下顶针板2的下表面凹设调节槽21,套筒6竖向滑动设置在调节槽21内,套筒6的上表面凹设安装槽61,弹簧5设置在安装槽61内,并且弹簧5的上端作用于调节槽21的上顶面,下顶针板2的上表面设置与司筒针配合的通孔,司筒针4滑动设置在司筒3内,并且司筒针4的下端穿过通孔与套筒6连接。合模时,套筒6作用于底板9上,同时弹簧5被压缩;此时,模具8、司筒3与司筒针4形成产品结构的形腔。当开模时,下顶板2与上顶板1向上移动,套筒6因弹簧5的作用,仍然作用于底板9上,以保证司筒针4保持静止,通过司筒3将产品向上顶出,并使得司筒针4与产品分离;直至套筒6到达下限位置,套筒6跟随上顶针板1、下顶针板2同步向上移动,此时,司筒针4与司筒3保持相对静止,以防止司筒3与司筒针4脱离配合面。而后上顶针板1与下顶针板2继续推动司筒3向上移动以将产品完全顶出模具8。
2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套筒6的上端径向向外延伸设置卡缘62,调节槽21的下开口处通过螺栓安装压板7,压板7上设置贯穿的导孔71,导孔71与套筒6的外径配合,且卡缘62的直径大于导孔71的内径。通过压板7与卡缘62配合,限制套筒6移动的下限位置,并且通过压板7将套筒6限制于调节槽21内;优选的,卡缘62的外径与调节槽21的内径配合。上述结构中,通过调节槽21与卡缘62配合、导孔71与套筒6配合,共同引导套筒6竖向移动,进而保证套筒6稳定移动。
2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弹簧5套设于司筒针4上。利用司筒针4对弹簧5进行引导,以防止弹簧5在压缩时向旁边变形。
2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顶针板1的上表面设置限位块11。通过更换不同限位块11的厚度,以控制司筒3上移距离。其中,限位块11可通过螺栓固定。优选的,上顶针板1的上表面凹设定位槽12,定位槽12与限位块11配合。以提高限位块11与上顶针板1连接的可靠性。
2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通孔与司筒针4间隙配合。
2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下顶针板2的下表面设置定位柱22,底板9上设置与定位柱22配合的第一定位槽91。通过定位柱22和定位槽91配合,使得模具合模时,对下顶针板2进行定位,进而保证司筒3、司筒针4与模具8相对位置准确性。
2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定位柱22的下端设置倒角23。通过倒角23的设置,使得定位柱22下端直径小于第一定位槽91的开口,以保证定位柱22可顺利进入第一定位槽91内。
2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底板9上设置与套筒6配合的第二定位槽92。套筒6相当于定位柱,通过套筒6与第二定位槽92配合,进一步对下顶针板2在合模时进行定位。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司筒、司筒针、弹簧和套筒,所述上顶针板设置在所述下顶针板上,所述上顶针板和所述下顶针板设置在模具和底板之间,所述司筒设置在所述上顶针板上,所述下顶针板的下表面凹设调节槽,所述套筒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凹设安装槽,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弹簧的上端作用于所述调节槽的上顶面,所述下顶针板的上表面设置与所述司筒针配合的通孔,所述司筒针滑动设置在所述司筒内,并且所述司筒针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套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上端径向向外延伸设置卡缘,所述调节槽的下开口处通过螺栓安装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贯穿的导孔,所述导孔与所述套筒的外径配合,且所述卡缘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孔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司筒针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针板的上表面设置限位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所述司筒针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针板的下表面设置定位柱,所述底板上设置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第一定位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下端设置倒角。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与所述套筒配合的第二定位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具的超高顶出结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司筒、司筒针、弹簧和套筒,上顶针板设置在下顶针板上,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设置在模具和底板之间,司筒设置在上顶针板上,下顶针板的下表面凹设调节槽,套筒竖向滑动设置在调节槽内,弹簧作用于下顶针板和套筒上;下顶针板的上表面设置与司筒针配合的通孔,司筒针滑动设置在司筒内,并且司筒针的下端穿过通孔与套筒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与下顶针板活动连接的套筒,保证在开模初期,司筒针保持静止,而当产品与司筒针、模具脱模后,司筒与司筒针同步上移将产品顶出,以保证司筒与司筒针始终处于配合面。证司筒与司筒针始终处于配合面。证司筒与司筒针始终处于配合面。


技术研发人员:俞高科 耿春杰 柴海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仓科益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7
技术公布日:2022/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