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8968发布日期:2023-01-25 00:4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套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套即橡胶套件,其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设备中,胶套的生产通常采用热压成型的方式,并且需要配合模具使用,现有的胶套生产模具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专利文件cn110900907a公开了一种线束橡胶保护套的成型模具及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中包括能够合模形成多个模腔的上模具、中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上设置有脱模机构,模腔的模芯连接在龙骨,硫化加工完成并开模后,该脱模机构的龙骨能够相对于支架运动以将模腔内的模芯推离模腔,同时龙骨上的脱模件能够相对于龙骨运动以将模芯上的线束橡胶保护套脱除,因而只需一次操作就能够批量地将多个模芯上的保护套脱除,操作方便,效率较高,脱除后的保护套不会因暴力脱除而发生的损坏。其有益效果在于:操作简单,线束橡胶保护套的脱模效率和加工效率较高,且所制得的线束橡胶保护套的性能较好。
4.显然,包含上述专利的现有技术中,用于胶套生产的热压模具通常不仅包含下模与上模,还包含用于支撑胶套内部中空结构的中间模或中间构造,胶套成型后会套设在中间构造的各分支上,然后随中间构造一同出料。由于胶条在热压时会充满上模、下模以及中间构造之间的每一处缝隙,因此冷却后的成型的胶套易与下模或上模粘接卡合,继而存在上模从下模上升起分离时,中间构造以及胶套产品受上模携带一同升起,进一步还可能导致中间构造的掉落,从而给胶套的出料带来麻烦,因此亟需一种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下模与上模,还包括中间构造,其设置于下模与上模之间;所述中间构造包括主杆以及主杆上相对设置的两列支杆,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与主杆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主杆侧壁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凸块在下模与上模拆分时,保持勾住卡槽设置。
8.优选的,所述主杆侧壁设置有活动槽,所述凸块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槽内,所述主杆底部设置有伸缩块,所述凸块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与伸缩块的伸缩联动。
9.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活动槽内转动设有的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所述凸块固定设置于第一齿轮上,所述伸缩块侧壁设置有与第二齿轮相匹配的齿条。
10.优选的,所述主杆底部设置有与伸缩块相匹配的回缩槽,所述伸缩块上端与回缩
槽内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
11.优选的,所述伸缩块端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主杆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定位销移动的限位组件。
12.优选的,所述主杆上设置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贯穿槽。
13.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主杆上转动设置的扳机板,所述扳机板上设置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限位孔。
14.优选的,所述主杆上设置有旋座,所述扳机板通过扭簧与旋座铰接。
15.优选的,所述扳机板上侧设置有与主杆连接的把手。
16.优选的,所述下模与上模上均设置有与支杆相匹配的成型槽。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该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卡槽与凸块,使得胶套在模具中热压成型后,上模与下模分离时,中间构造可借助凸块勾住卡槽,而保持与下模相对固定,并与上模顺利分离,同时,成型后套设在中间构造的支杆上的各胶套也保留在下模上,从而解决了中间构造可能被上模带走而影响胶套出料的问题。
19.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20.本技术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下模;2、上模;3、主杆;4、支杆;5、凹槽;6、卡槽;7、凸块;8、活动槽;9、伸缩块;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齿条;13、回缩槽;14、弹簧;15、定位销;16、贯穿槽;17、扳机板;18、限位孔;19、旋座;20、扭簧;21、把手;22、成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30.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
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包括下模1与上模2,还包括中间构造,其设置于下模1与上模2之间;中间构造包括主杆3以及主杆3上相对设置的两列支杆4,下模1上设置有与主杆3相匹配的凹槽5,凹槽5内壁设置有卡槽6,主杆3侧壁设置有与卡槽6相匹配的凸块7,凸块7在下模1与上模2拆分时,保持勾住卡槽6设置。
32.具体的,下模1通常固定于热压加工台面上或固定于热压加工台面上的可移动滑座上;上模2通常可升降的设置于下模1正上方,受液压缸等升降设备驱动,用于开合模具;下模1与上模2上均设置有与支杆4相匹配的成型槽22,下模1与上模2合模时,其间上下对应的两个成型槽22可组成圆柱形空腔,支杆4与圆柱形空腔同轴设置。在胶套的实际生产中,用于生产胶套的原材料胶条会先铺放到下模1上整列的成型槽22上,然后中间构造放置到下模1上,使主杆3嵌入凹槽5内,而支杆4可对胶条初步下压,接着,上模2下降而与下模1进行合模,并通过加热设备的高温加热,从而使胶条热压填充在两个成型槽22组成的圆柱形空腔以及支杆4之间的间隙中;然后,上模2在上升而与下模1分离时,主杆3上的凸块7已经保持勾住卡槽6,则使得中间构造保持与下模1相对固定,于是,上模2便顺利与下模1、中间构造以及中间构造的支杆4上成型套设的各胶套分离,从而解决了中间构造可能被上模2带走而影响胶套出料的问题。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用于胶套生产的模具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卡槽6与凸块7,使得胶套在模具中热压成型后,上模2与下模1分离时,中间构造可借助凸块7勾住卡槽6,而保持与下模1相对固定,并与上模2顺利分离,同时,成型后套设在中间构造的支杆4上的各胶套也保留在下模1上,从而解决了中间构造可能被上模2带走而影响胶套出料的问题。
34.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主杆3侧壁设置有活动槽8,凸块7可转动的设置于活动槽8内,主杆3底部设置有伸缩块9,凸块7的转动通过联动组件与伸缩块9的伸缩联动,具体的,凸块7通过转动可回缩到主杆3侧壁内,即不再与卡槽6钩接,便不再影响主杆3进出凹槽5;凸块7的转动行程的朝向始终偏向于主杆3下侧,即凸块7以由下至上的转动方式钩接卡槽6内顶面,不会与卡槽6干涉;伸缩块9可伸出主杆3底面或回到到主杆3底面内,当主杆3向凹槽5内进入时,由于凹槽5内底面的阻碍,伸缩块9可被迫向主杆3底面内回缩,此时,伸缩块9通过联动组件带动凸块7转动以伸出主杆3侧壁,继而可勾住卡槽6,将主杆3限位固定在凹槽5内;当主杆3向凹槽5外离开时,主杆3下端可与凹槽5内底面之间再次形成间隙,使得伸缩块9可以向主杆3底面伸出,此时,伸缩块9通过联动组件带动凸块7转动以回缩到主杆3侧壁内,继而与卡槽6分离,不再影响主杆3离开凹槽5。
35.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联动组件包括活动槽8内转动设有的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凸块7固定设置于第一齿轮10上,伸缩块9侧壁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1相匹配的齿条12,具体的,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本身均保持位于活动槽8
内,而不会凸出主杆3侧壁,齿条12凸出伸缩块9侧壁且延伸至活动槽8内设置。本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当伸缩块9向主杆3底面内回缩时,其通过齿条12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第一齿轮10反向转动,第一齿轮10便可带动凸块7以端部抬升的方式转动伸出主杆3侧壁,并在伸缩块9完全回缩到主杆3底面内时,凸块7可刚好勾住卡槽6内顶面,保证主杆3下端与凹槽5内底面之间不留富空间,使主杆3稳定在凹槽5内;当伸缩块9向主杆3底面外伸出时,其通过齿条12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第一齿轮10反向转动,第一齿轮10便可带动凸块7以端部下落的方式转动回缩进主杆3侧壁,继而离开卡槽6,以不再影响主杆3离开凹槽5。
36.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主杆3底部设置有与伸缩块9相匹配的回缩槽13,伸缩块9上端与回缩槽13内顶面之间连接有弹簧14,具体的,弹簧14的设置,使得伸缩块9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条件下,保持伸出主杆3底面,继而使得凸块7保持收入主杆3侧壁内,此状态,方便主杆3进出凹槽5;而当伸缩块9受外力影响向回缩槽13内回缩时,弹簧14可受挤压变形并储存弹性势能,由此使伸缩块9保持具有向回缩槽13外伸出的趋势。此外,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弹簧14的设置,伸缩块9保持伸出回缩槽13,那么,主杆3在嵌入凹槽5时,可受伸出的伸缩块9的支撑,而保持在未完全嵌入凹槽5内的状态,之后,当上模2下降而与下模1进行合模时,上模2便可下压主杆3,以使伸缩块9向回缩槽1内移动,使弹簧14得以压缩,同时,实现凸块7与卡槽6的钩接,完成对主杆3的限位固定,此过程,符合胶条的填充以及热压操作。
37.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伸缩块9端部设置有定位销15,主杆3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定位销15移动的限位组件,具体的,主杆3上设置有与定位销15相匹配的贯穿槽16;限位组件可在伸缩块9完全收入回缩槽13内时,将定位销15限制在受伸缩块9带动移动后所处的位置处,从而限制伸缩块9保持收入回缩槽13内,弹簧14的弹性势能也得以保存,同时,此时的凸块7保持勾住卡槽6。当限位组件取消限位定位销15时,弹簧14的弹性势能便可瞬间释放,使得伸缩块9向回缩槽13外伸出,同时,凸块7可向主杆3侧壁内回缩以离开卡槽6,伸缩块9便可推动凹槽5的内底面,继而对主杆3产生反作用力,使得主杆3主动向上伸出凹槽5,即方便了在上模2与下模1分离后,使主杆3更轻松地离开下模1,即方便中间构造的拆卸。
38.作为本实施例再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主杆3上转动设置的扳机板17,扳机板17上设置有与定位销15相匹配的限位孔18,具体的,扳机板17呈l字形设置;扳机板17的下端向远离主杆3的方向弯曲设置,可方便与定位销15相抵;主杆3上设置有旋座19,扳机板17通过扭簧20与旋座19铰接,扳机板17与旋座19的铰接位置位于扳机板17的l字形弯折处;扭簧20的设置,使得扳机板17在不受外力影响时,其设置有限位孔18的部分可与主杆3端面保持贴合。本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当定位销15受回缩的伸缩块9带动而相对主杆3向上移动时,其端部可先推开扳机板17下端,然后移动至与限位孔18对应,此时,由于扭簧20的作用,扳机板17下端转动复位,则带动限位孔18套设到定位销15端部并保持位置,此时,伸缩块9便可受限而不再于回缩槽13内移动;当推动扳机板17上端部分使扳机板17转动时,扳机板17的下端可再次远离主杆3端面,则限位孔18也可与定位销15分离,伸缩块9的移动便不再受限,则其可在弹簧14的作用下,再次伸出回缩槽13。
39.作为本实施例再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扳机板17上侧设置有与主杆3连接的把
手21,具体的,把手21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握持,继而方便移动主杆3,以及方便操作扳机板17。
40.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