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6418发布日期:2022-12-28 06:2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建筑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使得建筑模型生产更加快速便捷,使用3d打印对建筑模型进行打印,在使用3d打印打印建筑模型时,需要对3d打印的原材料进行混合,进而更好的3d打印。
3.但是现在的3d打印的原材料混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会直接将原料倒入搅拌筒内部,随后在对原料进行搅拌,这样导致了原料相互堆积,对搅拌的效率造成影响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的3d打印的原材料混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会直接将原料倒入搅拌筒内部,随后在对原料进行搅拌,这样导致了原料相互堆积,对搅拌的效率造成影响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筒,所述搅拌筒顶部固定安装有筒盖,所述搅拌筒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侧均匀固定套接有搅拌叶,所述筒盖顶部贯穿安装有进料筒,所述筒盖顶部贯穿焊接有进水筒;
6.所述筒盖顶部安装有调节进料组件,调节进料组件至少包括带动齿轮、齿环、固定板、转动板和圆孔;
7.所述筒盖顶部设置有带动齿轮,所述筒盖顶部设置有齿环,所述进料筒内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齿环内部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固定板顶部均设置有圆孔;
8.所述搅拌筒内部设置有多重搅拌组件,多重搅拌组件至少包括转动块、转动轴和搅拌杆;
9.所述搅拌筒内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侧设置有搅拌杆。
10.优选的,所述调节进料组件包括带动齿轮、移动块、安装架、齿环、固定板、转动板、圆孔、封闭板和固定螺杆;
11.所述搅拌轴外侧固定套接有带动齿轮,所述筒盖顶部均匀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
述移动块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部固定安装于进料筒外侧,所述筒盖内部均匀活动安装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顶部活动安装有齿环,所述进料筒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齿环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固定板顶面均匀开设有圆孔,所述移动块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
12.优选的,所述进料筒与齿环之间活动连接,所述齿环与带动齿轮啮合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纵截面为t型,所述筒盖对应移动块位置处开设有t型槽。
14.优选的,所述多重搅拌组件包括转动块、转动轴、搅拌杆、锥形齿轮和锥形齿圈;
15.所述搅拌筒内部均匀嵌入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侧均匀固定套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齿轮,所述搅拌轴外侧均匀固定套接有锥形齿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7.1、设置有调节进料组件,原料可以均匀进料,避免原料堆积的问题出现,提高对原料搅拌的效率,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进料筒,进而将进料孔封闭,避免了在搅拌过程中,原料从进料孔溅出的问题出现。
18.2、设置有多重搅拌组件,可以对原料再次搅拌,可以实现原料的横向和纵向搅拌,进而可以使得原料的搅拌的效果更佳,同时可以减少搅拌的时间,提高搅拌的效率。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进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重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搅拌筒;2、筒盖;3、搅拌电机;4、搅拌轴;5、搅拌叶;6、进料筒;7、进水筒;
24.8、调节进料组件;801、带动齿轮;802、移动块;803、安装架;804、齿环;805、固定板;806、转动板;807、圆孔;808、封闭板;809、固定螺杆;
25.9、多重搅拌组件;901、转动块;902、转动轴;903、搅拌杆;904、锥形齿轮;905、锥形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3d打印建筑模型用材料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筒1,搅拌筒1顶部固定安装有筒盖2,搅拌筒1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轴4,搅拌轴4外侧均匀固定套接有搅拌叶5,筒盖2顶部贯穿安装有进料筒6,筒盖2顶部贯穿焊接有进水筒7;
28.筒盖2顶部安装有调节进料组件8,调节进料组件8至少包括带动齿轮801、齿环
804、固定板805、转动板806和圆孔807;
29.筒盖2顶部设置有带动齿轮801,筒盖2顶部设置有齿环804,进料筒6内部设置有固定板805,齿环804内部设置有转动板806,转动板806与固定板805顶部均设置有圆孔807;
30.搅拌筒1内部设置有多重搅拌组件9,多重搅拌组件9至少包括转动块901、转动轴902和搅拌杆903;
31.搅拌筒1内部设置有转动块901,转动块901一端设置有转动轴902,转动轴902外侧设置有搅拌杆903。
32.调节进料组件8包括带动齿轮801、移动块802、安装架803、齿环804、固定板805、转动板806、圆孔807、封闭板808和固定螺杆809;
33.搅拌轴4外侧固定套接有带动齿轮801,筒盖2顶部均匀活动连接有移动块802,移动块802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803,安装架803内部固定安装于进料筒6外侧,筒盖2内部均匀活动安装有封闭板808,封闭板808顶部活动安装有齿环804,进料筒6与齿环804之间活动连接,齿环804与带动齿轮801啮合连接,便于带动齿环804转动,且便于原料的进料,进料筒6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805,固定板805上的圆孔807顶部开设有圆弧角,齿环804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板806,转动板806与固定板805顶面均匀开设有圆孔807,移动块802的纵截面为t型,筒盖2对应移动块802位置处开设有t型槽,筒盖2对应进料筒6内部开设有进料孔,封闭板808的宽度大于进料孔的内径,避免移动块802掉落的问题出现,同时便于将进料孔封闭,进而便于进料筒6的移动和固定,移动块802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809,t型槽底面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固定螺杆809与限位槽相互对应。
34.多重搅拌组件9包括转动块901、转动轴902、搅拌杆903、锥形齿轮904和锥形齿圈905;
35.搅拌筒1内部均匀嵌入转动连接有转动块901,转动块901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轴902,转动轴902外侧均匀固定套接有搅拌杆903,搅拌杆903一端固定安装有锥形齿轮904,搅拌轴4外侧均匀固定套接有锥形齿圈905,锥形齿圈905与四个相邻的锥形齿轮904相互对应,锥形齿轮904与锥形齿圈905啮合连接,便于带动锥形齿轮904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903转动。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将原料倒入进料筒6内部,随后通过进水筒7将水倒入搅拌筒1内部,随后开启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轴4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5转动,在搅拌轴4的转动带动带动齿轮801转动,通过带动齿轮801的转动带动齿环804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板806转动,使得进料筒6内部的原料通过圆孔807进入搅拌筒1内部,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得原料可以均匀进料,避免原料堆积的问题出现,提高对原料搅拌的效率,在搅拌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进料筒6,带动齿环804移动,进而带动移动块802移动,通过封闭板808将封闭孔封闭,随后通过固定螺杆809将移动块802固定,进而将进料筒6固定,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进料筒6,进而将进料孔封闭,避免了在搅拌过程中,原料从进料孔溅出的问题出现。
37.且在搅拌轴4转动时,带动锥形齿圈905转动,通过锥形齿圈905的转动带动锥形齿轮904转动,通过转动块901对转动轴902进行限位,避免转动轴902掉落的问题出现,此时带动转动轴902转动,进而带动搅拌杆903转动,对原料再次搅拌,可以实现原料的横向和纵向搅拌,进而可以使得原料的搅拌的效果更佳,同时可以减少搅拌的时间,提高搅拌的效率。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