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2708发布日期:2023-03-24 18:3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部件,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成型模具,塑料先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中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在型腔中冷却固化定型后,将模具打开,然后使用顶出机构会将成型的塑件产品顶出,即可取出产品。现有的风机过滤网模具,其顶出机构一般为直顶针,例如申请号为cn201821691470.7,公开日为2019.06.28的自动锁夹嵌件结构,其在对风机过滤网进行注塑成型时,由于过滤网的空隙、筋条、柱位比较多,成型脱模时,单一的直顶针对产品的脱模过程不够稳定,产品会发生偏移,而且塑件产品容易包住顶针,或者被卡在顶针上,从而影响产品的顺利脱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脱模稳定、容易脱模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前模仁、后模仁和顶板,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型腔,顶板上设有穿入型腔的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针、斜顶杆和方形托针,顶针和斜顶杆位于型腔的周边位置,方形托针位于型腔的中部,斜顶杆的顶部一侧依次设有倾斜面和卡槽,斜顶杆的底部设有缓冲座,缓冲座的底部设有顶座,顶座与顶板固定连接。
5.前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斜顶杆的底端设有球头块,缓冲座的顶部设有与球头块配合连接的球头槽;缓冲座的底端设有t型卡块,顶座的顶部设有与t型卡块卡接的卡槽。
6.前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斜顶杆设置有多根,分别位于型腔的四边,每根斜顶杆均朝外倾斜。
7.前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中,所述后模仁的底面设有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连通进水管、出水管的u形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与u形管的两端与螺纹连接的连接口,u形管的u形槽口内设有交叉分布的分流管,后模仁通过u形套筒与进水管、出水管和u形管可拆卸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出组件由顶针、斜顶杆和方形托针共同配合组成,其中顶针和斜顶杆位于型腔的周边位置,与产品的边沿相对应,方形托针位于型腔的中部,与产品中的筋条相对应,能够稳定进行脱模且强度高,不易变形;且斜顶杆的顶部设计成倾斜面,并配和卡槽,与产品的卡边位置抵接,在推料过程中,能够稳定推料过程,避免产品发生偏移,同时使得胶料不易包裹斜顶杆,更容易脱模;在斜顶杆和顶座之间设有了缓冲座,斜顶杆在顶出时,会在缓冲座上形成缓冲过程,一方面分解一部分的摩擦力,避免因摩擦力过大而造成
斜顶杆的变形,另一方面也适当调整斜顶杆的位置,使得卡槽与产品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抵接而稳定脱模。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斜顶杆的顶端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斜顶杆的底端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后模仁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的标记为:1、前模仁;2、后模仁;21、进水管;22、出水管;23、u形管;24、分流管;25、u形套筒;3、顶板;41、顶针;42、斜顶杆;421、倾斜面;422、卡槽;423、缓冲座;424、顶座;425、球头块;426、t型卡块;43、方形托针;5、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7.实施例:
18.如图1-图4所示,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前模仁1、后模仁2和顶板3,前模仁1和后模仁2之间形成型腔,顶板3上设有穿入型腔的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针41、斜顶杆42和方形托针43,顶针41和斜顶杆42位于型腔的周边位置,与产品5的边沿相对应,方形托针43位于型腔的中部,与产品5中的筋条相对应,斜顶杆42的顶部一侧依次设有倾斜面421和卡槽422,斜顶杆42的底部设有缓冲座423,缓冲座423的底部设有顶座424,顶座424与顶板3固定连接。
19.所述斜顶杆42的底端设有球头块425,缓冲座423的顶部设有与球头块425配合连接的球头槽;缓冲座423的底端设有t型卡块426,顶座424的顶部设有与t型卡块426卡接的卡槽422。
20.所述斜顶杆42设置有多根,分别位于型腔的四边,每根斜顶杆42均朝外倾斜。
21.所述后模仁2的底面设有进水管21、出水管22以及连通进水管21、出水管22的u形管23,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上均设有与u形管23的两端与螺纹连接的连接口,u形管23的u形槽口内设有交叉分布的分流管24,后模仁2通过u形套筒25与进水管21、出水管22和u形管23可拆卸连接。
22.本实用新型在注塑、脱模时,顶板3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从而带动顶出组件发生移动,配合脱模和注塑工作。顶出组件由顶针41、斜顶杆42和方形托针43共同配合组成,其中顶针41和斜顶杆42位于型腔的周边位置,与产品的边沿相对应,方形托针43位于型腔的中部,与产品中的筋条相对应,能够稳定进行脱模且强度高,不易变形;且斜顶杆42的
顶部设计成倾斜面421,并配和卡槽422,与产品的卡边位置抵接,在推料过程中,能够稳定推料过程,避免产品发生偏移,同时使得胶料不易包裹斜顶杆42,使得产品更容易脱模;在斜顶杆42和顶座424之间设有了缓冲座423,斜顶杆42在顶出时,会在缓冲座423上形成缓冲过程,一方面分解一部分的摩擦力,避免因摩擦力过大而造成斜顶杆42的变形,另一方面也适当调整斜顶杆42的位置,使得卡槽422与产品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抵接而稳定脱模。
23.通过在后模仁2的底面设置由进水管21、出水管22、u形管23和分流管24构成模具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能够与外部的水源和水泵连接,形成流动的冷却水流,均匀快速冷却产品,且冷却结构设在后模仁2的底面,既与产品距离相近,能够较好的吸收热量,又通过u形套筒25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维修等处理。
24.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具体阐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仁(1)、后模仁(2)和顶板(3),前模仁(1)和后模仁(2)之间形成型腔,顶板(3)上设有穿入型腔的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针(41)、斜顶杆(42)和方形托针(43),顶针(41)和斜顶杆(42)位于型腔的周边位置,方形托针(43)位于型腔的中部,斜顶杆(42)的顶部一侧依次设有倾斜面(421)和卡槽(422),斜顶杆(42)的底部设有缓冲座(423),缓冲座(423)的底部设有顶座(424),顶座(424)与顶板(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42)的底端设有球头块(425),缓冲座(423)的顶部设有与球头块(425)配合连接的球头槽;缓冲座(423)的底端设有t型卡块(426),顶座(424)的顶部设有与t型卡块(426)卡接的卡槽(4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42)设置有多根,分别位于型腔的四边,每根斜顶杆(42)均朝外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2)的底面设有进水管(21)、出水管(22)以及连通进水管(21)、出水管(22)的u形管(23),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上均设有与u形管(23)的两端与螺纹连接的连接口,u形管(23)的u形槽口内设有交叉分布的分流管(24),后模仁(2)通过u形套筒(25)与进水管(21)、出水管(22)和u形管(23)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包括前模仁(1)、后模仁(2)和顶板(3),前模仁(1)和后模仁(2)之间形成型腔,顶板(3)上设有穿入型腔的顶出组件,顶出组件包括顶针(41)、斜顶杆(42)和方形托针(43),顶针(41)和斜顶杆(42)位于型腔的周边位置,方形托针(43)位于型腔的中部,斜顶杆(42)的顶部一侧依次设有倾斜面(421)和卡槽(422),斜顶杆(42)的底部设有缓冲座(423),缓冲座(423)的底部设有顶座(424),顶座(424)与顶板(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脱模稳定、容易脱模的特点。容易脱模的特点。容易脱模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德跃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3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