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2484发布日期:2023-01-04 00:0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


背景技术:

2.根据国iv、国v标准,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中,在排气管内设置scr催化转化器,scr催化转化器与scr系统喷射装置连接,scr系统喷射装置,包括尿素溶液泵、尿素溶液罐和汽车附加水箱,在scr催化转化器中,反应需要在200~450℃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有效进行,因此在scr催化转化器外必须要包裹保温材料;
3.传统的汽车用隔热罩材料一般为三层夹心式结构,内层和外层材料为玄武岩纤维网布和玻璃纤维短切纱,中间层为陶瓷纤维,并利用粘接剂对三者进行粘连,最后将粘连后的原材料放入压制模具内压制,从而获得想要的产品形状,在压制时由于粘接剂为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一般是大约在80-120℃),所以需要对压制模具进行升温,并且压制完成后还要对压制模具进行降温,从而能够快速地在下模具上制作三层夹心式结构,传统上下模具的加热和冷却是分开进行,配合不好会造成受热不均匀,进而导致压制效果不好,为此提出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下模具的加热和冷却是分开进行的,容易造成温度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压制效果不好的问题,而提出的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部固定设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正上方固定设有上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部设有下环形腔,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有上环形腔,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直接设有用于连通下环形腔和上环形腔的连通组件;
7.所述连通组件包括对称固定设于上模具下端两侧的两根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内部设有圆柱形通道,所述上模具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l型通道,所述上环形腔通过两个l型通道分别与两个导向柱内部的圆柱形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导向柱的下端一侧开设有上连通口,所述上连通口与圆柱形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对称固定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导向柱的中部滑动设有用于堵塞连通口的阻水环,所述导向柱的上端还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上端与上模具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的下端与阻水环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9.所述连通组件还包括开设于下模具上端且对应导向柱使用的下圆柱形孔,所述下圆柱形孔的内部滑动设有挡水圆柱,所述挡水圆柱的下端固定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下圆柱形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水圆柱的中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滑动块,所述下圆柱形孔的侧壁还对称开设有两条便于两个限位块和两个滑动块滑动的矩形槽,且
矩形槽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用于限制挡水圆柱滑出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设于下模具内部的t型锁止块,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开设有便于t型锁止块滑动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与t型锁止块之间还设有缓冲弹簧,所述t型锁止块的头部上端呈倾斜设置。
1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11.所述下环形腔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下连通口,所述下连通口的一侧与下环形腔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下连通口的另一侧与下圆柱形孔的内部相互连通。
12.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呈半球形,且挡水圆柱的上端开设有配合导向柱下端使用的半圆形槽。
13.所述限位块的上端一侧开设有坡口。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通组件能够在下模具和上模具合模时,使得下环形腔和上环形腔相互连通,从而实现下环形腔和上环形腔内部的热水或冷却水能够相互交换,进一步使得下模具和上模具的温度相同,有利于在压制时的一体成型,提高了隔热罩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隔热罩模具外观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模具及导向柱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环形腔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通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通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板;2、下模具;201、下环形腔;3、上模具;301、上环形腔;4、连通组件;401、导向柱;402、限位块;403、阻水环;404、挤压弹簧;405、挡水圆柱;406、滑动块;407、复位弹簧;408、限位组件;4081、t型锁止块;4082、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耐高温汽车用隔热罩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中部固定设有下模具2,下模具2的正上方固定设有上模具3,下模具2的内部设有下环形腔201,上模具3的内部设有上环形腔301,下模具2和上模具3直接设有用于连通下环形腔201和上环形腔301的连通组件4;
26.在上模具3的内部和下模具2的内部分别设有上环形腔301和下环形腔201,并在压
制时通入热水,压制完成后通入冷水,能够给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一般是大约在80-120℃)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化条件,同时能够使上模具3和下模具2受热均匀,进而提高压制效果,压制完成后通入冷水还能提高脱模效率,并且方便下次压制前的制作速度;
27.连通组件4包括对称固定设于上模具3下端两侧的两根导向柱401,导向柱401的内部设有圆柱形通道,上模具3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l型通道,上环形腔301通过两个l型通道分别与两个导向柱401内部的圆柱形通道相互连通,导向柱401的下端一侧开设有上连通口,上连通口与圆柱形通道相互连通,导向柱401的下端对称固定设有两个限位块402,导向柱401的中部滑动设有用于堵塞连通口的阻水环403,导向柱401的上端还套设有挤压弹簧404,挤压弹簧404的上端与上模具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模具3的下端与阻水环40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28.连通组件4还包括开设于下模具2上端且对应导向柱401使用的下圆柱形孔,下圆柱形孔的内部滑动设有挡水圆柱405,挡水圆柱405的下端固定设有复位弹簧407,复位弹簧407的下端与下圆柱形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挡水圆柱405的中部对称固定设有两个滑动块406,下圆柱形孔的侧壁还对称开设有两条便于两个限位块402和两个滑动块406滑动的矩形槽,且矩形槽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用于限制挡水圆柱405滑出的限位组件408,限位组件408包括滑动设于下模具2内部的t型锁止块4081,下模具2的内部开设有便于t型锁止块4081滑动的圆形槽,圆形槽与t型锁止块4081之间还设有缓冲弹簧4082,t型锁止块4081的头部上端呈倾斜设置;
29.当上模具3和下模具2合模时,导向柱401会插入下模具2开设的下圆柱形孔内,在导向柱401向下运动时,导向柱401两侧的限位块402首先进入矩形槽内,随着导向柱401的不断运动,阻水环403进入下圆柱形孔内会被推动,表现为阻水环403在下圆柱形孔内不动,但导向柱401向下运动,这时上连通口便暴露出来,进而便能够与下连通口相互连通,此时,下环形腔201和上环形腔301便会相互连通,通过下模具2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便能实现从进水口进入的热水或冷水进入下环形腔201后在进入上环形腔301内,进而实现上模具3和下模具2的加热或冷却速度一致,模具温度一致的情况下便能够使压制的隔热罩受热或受冷温度一致,进一步提高了成型质量;
30.当上模具3和下模具2分离时,导向柱401便会向上运动,导向柱401向上运动能够带动限位块402向上运动,由于阻水环403此时是对两个t型锁止块4081的头部进行挤压的,所以限位块402向上运动时会进一步挤压两个t型锁止块4081,从而能够使得导向柱401、限位块402、阻水环403、挤压弹簧404整体向上运动;
31.在导向柱401向上脱离时,复位弹簧407工作,进而驱使挡水圆柱405向上运动,进一步使得挡水圆柱405两端的滑动块406也向上运动,由于导向柱401、限位块402和阻水环403不在下圆柱形孔的内部,此时在缓冲弹簧4082的作用下会使得t型锁止块4081向下圆柱形孔的内部伸出即恢复至初始状态,当两个滑动块406向上运动时,滑动块406的上端面便会与t型锁止块4081的下端面接触,进而两个t型锁止块4081便会对挡水圆柱405进行阻挡,防止挡水圆柱405滑出下圆柱形孔的内部,同时挡水圆柱405处于下圆柱形孔中部时还会对下连通口进行堵塞,实现单一的对下模具2的降温或加热。
32.进一步,下环形腔201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下连通口,下连通口的一侧与下环形腔201的内部相互连通,下连通口的另一侧与下圆柱形孔的内部相互连通。
33.进一步,导向柱401的下端呈半球形,且挡水圆柱405的上端开设有配合导向柱401下端使用的半圆形槽,导向柱401的下端呈半球形便于插入圆柱形孔内部,同时挡水圆柱405上端的半圆形槽能够增加接触面积,便于推动挡水圆柱405向下运动。
34.进一步,限位块402的上端一侧开设有坡口,便于两个限位块402在下圆柱形孔内部上升时能够快速脱离。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