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4890发布日期:2023-03-24 23:0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顶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注塑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子产品、汽车、家电等行业。注塑机把熔融塑胶注入模具型腔里,经冷却固化后形成特定形状的产品,再经过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但是随着市场的要求,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模具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于产品内壁具有倒扣结构的产品,目前的顶出方法大多数是做手动镶件或斜顶顶出,手动镶件是把产品和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再将手动镶件人工取出,完成顶出,这种顶出方法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人力成本极高,且无法快速大批量生产,而斜顶顶出是将倾斜推杆与顶板连接,进行倾斜顶出,这种顶出仅靠单一的推杆顶出距离有限(由于推杆倾斜,因此推出短距离需要很长的斜推杆前进距离),而且顶出力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结构,采用斜顶出机构能够将内部具有倒扣的注塑产品顶出,同时搭配顶针顶出使得顶出力更足,便于顶出产品,且斜顶出机构的设置也避免了胶位面的拉伤,同时增加了斜顶出的距离。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和上顶板,上顶板中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中安装有斜顶出机构和顶针,且斜顶出机构和顶针均设置有多组;
6.其中斜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台和斜顶杆,固定台固定安装于第一定位板上,固定台顶部开设有移动槽一,移动槽一中滑动安装有斜顶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导向座和第二定位板,导向座安装在模具的动模板上,第二定位板位于导向座下方,且与动模板底部固定安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斜顶出机构和顶针均穿过第二定位板和导向座设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二定位板与斜顶出机构和顶针间隙配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导向座与斜顶出机构和顶针适配安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斜顶杆底部开设有移动槽二,移动槽二与固定台适配安装,且移动槽二为斜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采用斜顶出机构和顶针配合顶出,避免了二次操作,进一步的提升了顶出效率,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斜顶出机构和顶针的配合使得顶出力度更加充足,保证带有倒扣的产品更充分的被顶出,也避免单一斜顶出机构给胶位面带来顶伤。
14.2、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台和斜顶杆搭配,进一步的提升了斜顶杆顶出的距离,保证在倒扣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斜顶杆能进一步的移动,保证产品能够完好的顶出,同时多组
斜顶出机构和顶针的设置,也进一步的保证了顶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第二定位板和导向座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斜顶出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斜顶出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在模具中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下顶板;2、上顶板;3、第一定位板;4、斜顶出机构;41、固定台;42、斜顶杆;5、顶针;6、第二定位板;7、导向座;10、动模板;20、动模仁;30、成型动模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图5所示,是一种模具顶出结构,该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1和上顶板2,其中下顶板1与外界提供顶出力的装置连接,如液压机的顶杆,在上顶板2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在第一安装槽中安装有第一定位板3,第一定位板3中安装有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其中顶针5和斜顶出机构4按照设定的位置分布,并且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均设置有多组,用以全方位顶出注塑产品。
24.如图5所示,该模具还包括动模板10,在动模板10的中部设置有导向座7,并且导向座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定位板6,且与动模板10底部固定安装,通过第二定位板6将导向座7安装在动模板10的中部,避免运动过程中导向座7脱落,影响顶出运行,该顶出结构的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均穿过第二定位板6和导向座7设置,第二定位板6对应开设有多个过槽一和过孔一,其对应与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是间隙配合,避免对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向上运行造成干涉,导向座7对应开设有多个过槽二和过孔二,其对应与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是适配,对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向上运行进行导向。
25.进一步的当该顶出结构位于模具中时,如图5所示,动模板10中部且位于导向座7上方安装有动模仁20,在动模仁20中心设置有成型动模件30,当顶出结构安装进模具中时,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的顶部与成型动模件30也是适配安装,安装位置根据胶位面需求设定。成型动模件30上也开设有与斜顶出机构4设配的多个滑槽和与顶针5适配的多个滑孔,通过导向座7和成型动模件30配合对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进行导向,保证顶出位置的精确,避免造成胶位面损伤。
26.进一步如图2-图4所示,斜顶出机构4包括固定台41和斜顶杆42,其中固定台41固定安装于第一定位板3上,固定台41顶部开设有移动槽一,在移动槽一中滑动安装有斜顶杆42,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斜顶杆42底部开设有移动槽二,移动槽二与固定台41适配安装,且移动槽二为斜槽,倾斜角度根据斜顶杆42竖直倾斜角度设定,多组斜顶杆42顶面仅胶位
面不同,其余尺寸相同。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注塑件需要顶出时,外界给予下顶板1动力,下顶板1带动上顶板2向上运动,上顶板2带动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向上运动,对注塑件进行顶出;
28.其中斜顶出机构4运动方式为上顶板2带动固定台41垂直向上运动,固定台41顶部推动斜顶杆42上移,由于斜顶杆42倾斜设置,且斜顶杆42与成型动模件30配合的滑槽也是斜槽,在滑槽和动模仁20的限位下(详细见图5的配合面),斜顶杆42倾斜向上运动,且为向内倾斜,顶出内部具有倒扣的注塑产品。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1)和上顶板(2),其特征在于,上顶板(2)中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板(3),第一定位板(3)中安装有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且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均设置有多组;其中斜顶出机构(4)包括固定台(41)和斜顶杆(42),固定台(41)固定安装于第一定位板(3)上,固定台(41)顶部开设有移动槽一,移动槽一中滑动安装有斜顶杆(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座(7)和第二定位板(6),导向座(7)安装在模具的动模板(10)上,第二定位板(6)位于导向座(7)下方,且与动模板(10)底部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均穿过第二定位板(6)和导向座(7)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定位板(6)与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座(7)与斜顶出机构(4)和顶针(5)适配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斜顶杆(42)底部开设有移动槽二,移动槽二与固定台(41)适配安装,且移动槽二为斜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包括下顶板和上顶板,上顶板中部安装有第一定位板,第一定位板中安装有斜顶出机构和顶针,且斜顶出机构和顶针均设置有多组;其中斜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台和斜顶杆,固定台固定安装于第一定位板上,固定台顶部开设有移动槽一,移动槽一中滑动安装有斜顶杆;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内部具有倒扣的注塑产品顶出,同时搭配顶针顶出使得顶出力更足,便于顶出产品,且斜顶出机构的设置也避免了胶位面的拉伤,固定台和斜顶杆搭配,进一步的提升了斜顶杆顶出的距离,保证在倒扣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斜顶杆能进一步的移动,保证产品能够完好的顶出。保证产品能够完好的顶出。保证产品能够完好的顶出。


技术研发人员:吕初维 吴宏青 吴宝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宝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