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及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2057发布日期:2023-07-05 17:0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及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1、塑胶件的成型一般是通过模具来成型,而对于具有空腔结构的塑胶件来说,则需要在模具中设置成型件,成型件用于填充塑胶件的空腔,当塑胶件在模具中成型后,先将成型件从塑胶件的空腔内抽离出来,然后再将塑胶件从模具中取出。

2、而对于部分具有空腔的塑胶件来说,当塑胶件的腔口的面积小于塑胶件的腔底的面积时,则成型件至少包括第一填充部和第二填充部,当塑胶件在模具中成型后,需要先将第一填充部沿第一方向从空腔中抽离出来,然后将第二填充部先沿第二方向运动至腔口允许第二填充部通过的位置,再将第二填充部沿第一方向从空腔中抽离出来,最后再将塑胶件从模具中取出。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塑胶件的腔口的面积小于塑胶件的腔底的面积时,一般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气缸来驱动第二填充部运动,其中一个气缸用于驱动第二填充部沿第二方向运动,另一个气缸用于驱动第二填充部沿第一方向运动,并且需要通过算法来控制其中一个气缸先驱动第二填充部沿第二方向运动至腔口允许第二填充部通过的位置后,再控制另一个气缸驱动第二填充部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填充部与塑胶件的空腔分离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及注塑机,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体、第二模体组件、腔体成型模块和限位杆,所述第一模体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二模体组件设置有第二型腔、第一活动槽和限位槽,当所述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组件合模时,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共同形成成品腔,所述第一活动槽与所述成品腔连通,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槽的槽底,并且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成品腔的第一侧壁倾斜设置;所述腔体成型模块包括第一成型件、第二成型件、引导组件、连接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引导组件和第一驱动件均滑动设置于第一活动槽,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件和引导组件连接,所述引导组件设置有插接槽和通槽,所述插接槽与通槽朝向第一活动槽的槽底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一成型件穿过通槽,所述第一成型件与第一驱动件相固定,所述第一成型件设置有避让槽和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成型件设置有与第一滑动结构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结构,所述第二成型件滑动设置于引导组件,所述第二成型件在引导组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驱动件在第一活动槽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限位杆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当所述第一驱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部分收容于成品腔,所述插接槽位于限位槽的上方,所述限位杆的一端插接于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引导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从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滑动结构、第二滑动结构和引导组件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第二成型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避让槽运动至插接槽的上方,允许所述限位杆的一端沿第一侧壁滑动,以使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避让槽,从而解除对所述引导组件的限位;当所述第一驱动件从第二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在所述连接件的作用下,所述引导组件带动第二成型件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成型件离开所述成品腔。

3、可选地,所述引导组件还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通槽垂直于所述第一活动槽的槽底的侧壁连通,所述导向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成型件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4、可选地,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用于与所述第一侧壁配合。

5、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引导组件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并且当所述第一驱动件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凸起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背离所述引导组件的一侧抵接。

6、可选地,所述第二模体组件包括第二模体、安装座、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二型腔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体,所述第二模体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并且所述第二模体和安装座共同形成有所述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固定条和第二固定条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条凸出于所述第一活动槽的第二侧壁,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条、第二侧壁和第一活动槽的槽底之间共同形成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固定条凸出于所述第一活动槽的第三侧壁,以使所述第二固定条、第三侧壁和第一活动槽的槽底之间共同形成第二导槽,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所述第一驱动件还设置有第一滑台和第二滑台,所述第一滑台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二滑台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

7、可选地,所述引导组件设置有第三滑台和第四滑台,所述第三滑台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槽,所述第四滑台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

8、可选地,所述第二模体组件还设置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与所述成品腔连通;所述模具还包括填充模块,所述填充模块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三成型件,所述第二驱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三成型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当所述第二驱动件处于第四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三成型件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成品腔,当所述第二驱动件运动至第五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三成型件与所述成品腔分离。

9、可选地,所述填充模块还包括螺接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三成型件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接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螺接于所述第二螺孔。

10、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第三成型件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塑机,包括上述的模具。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模体设置第一型腔,在第二模体组件设置第二型腔、第一活动槽和限位槽,限位槽具有倾斜设置的第一侧壁,当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合模时,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共同形成成品腔;第一驱动件滑动设置于第一活动槽,第一成型件固定于第一驱动件,第一成型件设置有第一滑动结构,第二成型件设置有第二滑动结构,第一滑动结构和第二滑动结构滑动配合,通过将第二成型件滑动设置于引导组件,并且第二成型件在引导组件的滑动方向与第一驱动件在第一活动槽的滑动方向垂直;当第一驱动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成型件和第二成型件部分收容于成品腔,插接槽位于所述限位槽的上方,并且限位杆的一端插接于限位槽,以限制引导组件及第二成型件沿第一方向运动;当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从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在第一成型件和引导组件的共同作用下,第二成型件沿第二方向运动,并且当第一驱动件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成型件的避让槽位于引导组件的插接槽的上方,此时允许限位杆的一端沿第一侧壁滑动,以使限位杆可以沿插接槽运动至限位杆的另一端收容于避让槽,从而解除对引导组件的限位;当第一驱动件从第二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时,在连接件的作用下,引导组件带动第二成型件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成型件离开成品腔的位置,仅通过第一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即可以实现将第一成型件从成品腔中抽离出来,同时第二成型件先沿第二方向运动再沿第一方向运动,无需额外设置两个气缸,并且无需设置程序来控制两个气缸的运动,有利于节约能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