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反光浮体及其制作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13390发布日期:2023-05-31 22:3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反光浮体及其制作方法、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伏浮体,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反光浮体及其制作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1、在当前的水面漂浮电站中,光伏浮体作为一种支撑结构,对系统组件、电缆、汇流箱及其相关设备起到承载作用。其材料为大中空吹塑级高密度聚乙烯,是由单层挤出吹塑机加工而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光伏浮体由连接抱耳、吹塑成型孔、支撑顶撑、支撑架安装板以及表面特征等结构要素构成,具体可如图1所示,1为浮体抱耳、2为吹塑成型孔,3为支撑架安装板,4为表面特征。

2、目前,国内外较多的是通过增加跟踪转动轴的方式,使得单玻组件持续处于当地最佳倾角,提高水面漂浮电站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如图2所示,其中光伏组件1增设有若干转动轴2。尽管在个别光伏项目上采用跟踪追日系统,发电效率可提高10%~20%,但是支架成本大幅度提高,系统运行和后期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安装方式的推广。同时,这种跟踪系统对于双玻组件并无益处(单玻组件有正面一块玻璃,只能由正面光照发电;双玻组件有正反两块玻璃,正反面光照均可以发电)。

3、可见,现有水面光伏系统组件由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一定,受限于组件有限接受面积,发电转换效率较低,系统整体成本较高,电站静态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反光浮体及其制作方法、应用,该浮体具有高反光度、高强度等特点,可以有效提升所应用的双玻组件漂浮式电站的发电效率。

2、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反光浮体,其具有双层吹塑主体结构,其中外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和反光性填充材料;内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

3、所述高反光浮体的紫外光反射率在50%以上。

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性填充材料为空心玻璃微珠材料。

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材料具有硅烷改性结构,所述外层组分中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空心玻璃微珠材料的质量比为50~70:10~30:1~20。

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组分还包括银色母粒和红外阻隔剂;所述内层组分中高密度聚乙烯、银色母粒和红外阻隔剂的质量比为80~95:1~5:1~5。

7、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壁厚为0.2~1mm,且内层壁厚为0.5~2mm。

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高反光浮体的可见光反射率在50%以上,优选大于80%。

9、本发明提供如前文所述的高反光浮体的制作方法,包括:将所述外层组分原料、内层组分原料分别混炼造粒,然后加入吹塑设备,利用浮体模具和双层共挤吹塑方式加工,制成所述高反光浮体。

1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组分中反光性填充材料为空心玻璃微珠材料,按照以下操作获得:将平均粒径10~120μm的空心玻璃微珠与硅烷偶联剂高速混合处理,之后干燥即得;所述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占比优选为10%~40%。

1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组分还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和抗冲剂,所述外层组分原料的混炼造粒包括:将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反光性填充材料、抗氧剂、光稳定剂和抗冲剂混合后,在160~210℃范围进行多区段挤出造粒;

12、所述双层共挤吹塑方式中吹胀比优选为1.5~1.9。

13、本发明提供如前文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在漂浮式电站中的应用。

14、现有的水面光伏浮体使用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由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其浮体表面反光率低,无法增加光伏双玻组件的背面有效光照面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水面光伏的高反光浮体,该浮体具有由双层吹塑加工而成的内外两个材料层,其中外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和反光性填充材料;内层组分主要为高密度聚乙烯。本发明方案采用双层吹塑及内外层差异化材料配方设计,外层主要提升表面反光度和韧性,内层提供一定强度,同时还可增加光的阻隔性,从而提升浮体的反光率,紫外光反射率在50%以上,进而有效提升双玻组件漂浮式等电站的发电效率,使得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16、此外,所述采用的材料均为常规性原料,技术工艺成熟,加工方便,有利于产品实施。采用本方案所述高反光浮体,同时结合双玻组件的漂浮式电站,有利于解决光伏发电效率低下问题,有效增加发电效率,降低投资方成本回收周期。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反光浮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双层吹塑主体结构,其中外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和反光性填充材料;内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性填充材料为空心玻璃微珠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玻璃微珠材料具有硅烷改性结构,所述外层组分中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空心玻璃微珠材料的质量比为50~70:10~3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组分还包括银色母粒和红外阻隔剂;所述内层组分中高密度聚乙烯、银色母粒和红外阻隔剂的质量比为80~95:1~5:1~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壁厚为0.2~1mm,且内层壁厚为0.5~2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反光浮体的可见光反射率在50%以上,优选大于80%。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反光浮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外层组分原料、内层组分原料分别混炼造粒,然后加入吹塑设备,利用浮体模具和双层共挤吹塑方式加工,制成所述高反光浮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组分中反光性填充材料为空心玻璃微珠材料,按照以下操作获得:将平均粒径10~120μm的空心玻璃微珠与硅烷偶联剂高速混合处理,之后干燥即得;所述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占比为10%~4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组分还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和抗冲剂,所述外层组分原料的混炼造粒包括:将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反光性填充材料、抗氧剂、光稳定剂和抗冲剂混合后,在160~210℃范围进行多区段挤出造粒;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反光浮体在漂浮式电站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光伏浮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反光浮体及其制作方法、应用。该浮体具有双层吹塑主体结构,其中外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线性聚乙烯和反光性填充材料;内层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所述高反光浮体的紫外光反射率在50%以上。本发明方案采用双层吹塑及内外层差异化材料设计,外层主要提升表面反光度和韧性,内层提供一定强度,同时还可增加光的阻隔性,从而提升浮体的反光率,紫外光反射率在50%以上,进而有效提升双玻组件漂浮式等电站的发电效率,使得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此外,所述采用的材料均为常规性原料,技术工艺成熟,加工方便,有利于产品实施。

技术研发人员:汪磊,林河山,吴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水面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