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及微灌管道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16180发布日期:2023-07-19 19:0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及微灌管道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尤其是涉及一种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及微灌管道。


背景技术:

1、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与传统的全面积湿润的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微灌只以较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因此,又称为局部灌溉技术。作为微灌技术之一的滴灌是目前较为节水的灌溉方式,但实际运用时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2、(1)滴灌管和滴灌带内的灌水器或内镶贴片的构造采用迷宫式注塑件,防堵塞与减少水流量的两个关键要求存在内在矛盾,为了防堵塞就要求加大压力和水流量,但为了控制水量就必须减压,使用中极易产生堵塞且难以恢复,造成整个铺设区域报废;(2)目前的滴灌系统和喷管、雾灌等一样,仍然属于开环式供水控制方式,只能根据人工或仪器判断来决定供水量,供水量不能根据土壤、气候和作物状况自适应反馈调节;(3)采用灌水器或内镶贴片的滴灌管和滴灌带需要按照不同的植物间距事前定制,这样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品种众多,工厂和使用者库存占用和管理起来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分别或同时完成管体、吸水泡沫层与过滤层的制造;

4、s2、通过共挤工艺,使管体的内壁牢固附着有吸水泡沫层与过滤层,并使所述吸水泡沫层覆盖在管体的内壁底端,过滤层覆盖在所述吸水泡沫层上方,且过滤层的两侧均与所述管体的内壁紧密连接;

5、s3、在所述管体的底端安装多个吸水线束,并使得所述吸水线束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管体外,所述吸水线束的中部固定在所述管体内的吸水泡沫层中,相邻两个吸水线束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株间距而定。

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所述管体采用pe管道制成,所述过滤层采用微纳米孔隙材料制成;步骤s3中,所述吸水线束采用亲水纤维材料制成。

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使得所述过滤层与吸水泡沫层整体的截面面积占所述管体内部截面面积的1/4-1/3。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线束的长度为10-50mm,直径为2-6m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在所述管体的底端安装多个吸水线束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于管体的底端任意一个待安装吸水线束的位置,先在管体的底端开设两个穿越孔,然后使吸水线束从一个穿越孔穿入,从另一个穿越孔穿出,并固定在所述管体内的吸水泡沫层中。

10、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灌管道,包括管体、吸水泡沫层、过滤层和吸水线束,且所述微灌管道采用上述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发明提供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及微灌管道,能够节约水资源,提高微灌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且能够按照植物和土壤状况自适应调节供水量,并按照株间距需要即时制作,能更好地促进作物生长。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管体(1)采用pe管道制成,所述过滤层(2)采用微纳米孔隙材料制成;步骤s3中,所述吸水线束(3)采用亲水纤维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使得所述过滤层(2)与吸水泡沫层(4)整体的截面面积占所述管体(1)内部截面面积的1/4-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线束(3)的长度为10-50mm,直径为2-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所述管体(1)的底端安装多个吸水线束(3)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于管体(1)的底端任意一个待安装吸水线束(3)的位置,先在管体(1)的底端开设两个穿越孔,然后使吸水线束(3)从一个穿越孔穿入,从另一个穿越孔穿出,并固定在所述管体(1)内的吸水泡沫层(4)中。

6.一种微灌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吸水泡沫层(4)、过滤层(2)和吸水线束(3),且所述微灌管道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制造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灌管道的制造方法及微灌管道,其中方法如下步骤:S1、分别或同时完成管体、吸水泡沫层与过滤层的制造;S2、通过共挤工艺,使管体的内壁牢固附着有吸水泡沫层与过滤层,并使吸水泡沫层覆盖在管体的内壁底端,过滤层覆盖在吸水泡沫层上方,且过滤层的两侧均与管体的内壁紧固连接;S3、在管体的底端安装多个吸水线束,并使得吸水线束的两端均位于管体外,吸水线束的中部固定在管体内的吸水泡沫层中,相邻两个吸水线束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株间距而定。本发明能够节约水资源,提高微灌系统的稳定性和操作便利性,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且能够按照植物和土壤状况自适应调节供水量,能更好地促进作物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武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亿美特装备(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