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针筒插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42382发布日期:2023-06-27 17:5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针筒插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注射器加工,具体涉及一种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针筒插针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的广泛传播,传统的注射器与注射药物通常分开加工,在注射时,先将注射器插入瓶中吸取药物,然后对人体进行注射,注射完后,注射器和药瓶均不能二次使用,造成了浪费;后续的注射器将针筒与针头之间设成可拆卸,注射后拔掉针头,这种方式护士在插拔操作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感染;总之,现有的注射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且注射的成本高。

2、为了满足对病毒的抵抗,通常人们需要在身体上接种疫苗,由于注射器是一次性物品,因此,目前市场上需求量巨大。为了降低成本和避免感染,预先将药物注入注射器中形成预充针注射器,注射时即避免了感染,又降低了成本。注射器通常包括筒体和针,由于针为金属材料,而筒体为非金属材料,两者不易固定在一起,同时由于预充针注射器通常为小型注射器,针筒的尺寸较小,且针的直径较小,普通设备无法抓取,导致目前缺少针对注射器的自动化自动插针设备,导致注射器针筒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针筒插针方法,该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具有能够进行连续自动化加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包括:料盘上料装置,所述料盘上料装置用于输入料盘,所述料盘上承载有筒体;高速搬运装置,所述高速搬运装置位于所述料盘上料装置的一侧,所述高速搬运装置上具有循环输送的载具;翻转上料装置,所述翻转上料装置用于将所述筒体从所述料盘抓取至所述载具上;针上料装置,所述针上料装置位于所述载具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针上料装置用于输送针;插针机构,所述插针机构位于所述载具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插针机构用于接收所述针,并将所述针导向输送至所述载具上的筒体内;注胶固化装置,所述注胶固化装置位于所述载具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注胶固化装置用于对所述针和所述筒体的连接处进行注胶并固化,使所述针和所述筒体成为针筒,所述翻转上料装置还用于将所述针筒抓取至所述料盘上;拉拔检测装置,所述拉拔检测装置用于对所述针筒进行拉拔检测,以检测所述针和所述筒体间的连接强度;料盘下料装置,所述料盘下料装置位于所述高速搬运装置远离所述料盘上料装置的一侧,所述料盘下料装置用于输出所述针筒。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料盘上料装置和料盘下料装置分别进行上下料,实现了上下料自动化;高速搬运装置对载具进行高速循环输送,翻转上料装置将筒体从料盘上抓取到载具上加工成针筒,并将针筒抓取回料盘上;插针机构和注胶固化装置进行自动化插针、注胶和固化加工,随后拉拔检测装置对针和筒体进行连接强度检测;整个加工过程自动化进行,出错率低,加工成本低,输送、加工和检测一体化,同时提升了成品率和加工效率。

5、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料盘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机架;上料仓,所述上料仓设置在第一机架上,所述上料仓放置有多块堆叠放置的料盘;第一x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x向输送机构设置在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x向输送机构将料仓中的料盘沿x方向输送;料盘顶升机构,所述料盘顶升机构设置在第一x向输送机构的一端,所述料盘顶升机构将料盘沿z向输送;料盘吸取装置,所述料盘吸取装置设置在第一机架上,所述料盘吸取装置对料盘顶升机构上的料盘进行负压吸取;第二x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二x向输送机构与所述料盘吸取装置相连,所述第二x向输送机构驱动料盘吸取装置沿x方向运动;料盘承接平台,所述料盘承接平台设置在料盘吸取装置的一侧,所述料盘承接平台对料盘吸取装置上的料盘进行承接;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设置在第一机架上,所述推料机构将料盘承接平台上的料盘沿y方向推料。

6、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高速搬运装置包括:第二机架;x向输送装置,所述x向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二机架上,所述x向输送装置上设置有多个载具,所述载具上装载有筒体或针筒,所述x向输送装置将载具沿x向输送,所述x向输送装置包括两条x向传送机构,两条所述x向传送机构平行设置,且两条x向传送机构对载具的输送方向相反;两个y向输送装置,两个所述y向输送装置设置在第二机架上,两个所述y相输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x向输送装置的左端和右端,所述y向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与两条x向传送机构相连,以通过y向输送装置将载具从一条x向传送机构上搬运至另一条x向传输机构上;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x向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载具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一定位驱动件,所述第一定位杆与第一定位孔配合对载具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驱动件与第一定位杆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定位杆活动。

7、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翻转上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轨道,所述第一输送轨道上设置有料盘,所述料盘上装载有筒体或针筒,所述输送轨道对料盘进行输送;第二输送轨道,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放置有载具,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对载具进行输送;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下方,所述顶升机构对料盘进行顶升定位;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顶升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顶升机构水平运动以带动料盘沿水平方向移动;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与第二输送轨道之间,所述翻转装置对料盘上的筒体进行取料并对筒体在竖直平面内进行翻转;距离调节机构,所述距离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翻转装置与第二输送轨道之间,所述距离调节机构用于对两个筒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第一夹爪机构,所述第一夹爪机构对翻转装置上的筒体进行夹取;第二夹爪机构,所述第二夹爪机构对距离调节机构上的筒体进行夹取;所述第一夹爪机构和所述第二夹爪机构同步运动。

8、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针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二旋转平台,所述第二旋转平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旋转平台与底座固定连接;上针安装板,所述上针安装板与第二旋转平台相连以通过第二旋转平台驱动上针安装板水平旋转;前侧上针机构,所述前侧上针机构安装在上针安装板的前侧;后侧上针机构,所述后侧上针机构安装在上针安装板的后侧,所述前侧上针机构与所述后侧上针机构前后对称设置;取针机构,所述取针机构对前侧上针机构上的注射针进行取针;所述前侧上针机构和所述后侧上针机构均包括:料桶,所述料桶内装有多根注射针,注射针在料桶内水平放置,料桶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推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料桶的下端,所述推块的一部分位于料桶内部,推块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料桶的外部,所述推块的上表面设置有落针槽;推料驱动件,所述推料驱动件与所述推块相连以驱动推块沿前后方向运动。

9、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插针机构包括:二号底板,所述二号底板位于筒体输送路径的一侧;导针组件,所述导针组件通过二号安装座设在所述二号底板上,所述导针组件位于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导针组件上具有导针通道,所述导针通道用于将针导向输送至筒体;夹持定位组件,所述夹持定位组件设于所述二号底板上,所述夹持定位组件的一部分可靠近或远离所述筒体,所述夹持定位组件的一部分用于夹持所述筒体,以使所述筒体与所述导针通道对齐。

10、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注胶固化装置包括:注胶装置,所述注胶装置设于针筒输送路径的一侧,所述注胶装置上具有多个注胶单元,多个所述注胶单元沿所述针筒输送路径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注胶单元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针筒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注胶单元可靠近或远离所述针筒,以对所述针筒上筒体与针的连接处进行注胶;固化装置,所述固化装置设于所述针筒输送路径的两侧,所述固化装置用于对所述筒体和所述针进行定位并进行固化处理。

1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拉拔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基座;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通过拉拔组件与所述安装基座相连,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针筒上的针,所述拉拔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沿上下方向活动,进而带动所述针筒沿上下方向活动;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沿上下方向可滑动设在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部分可沿水平方向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针筒上的筒体,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部分靠近所述筒体时,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筒体相抵,以向所述筒体施加向下的按压力。

12、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一种针筒插针方法,采用上述的预充针注射器针筒自动插针设备对针筒进行加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料盘上料装置对筒体进行批量上料,然后通过翻转上料装置将筒体放置在载具上输送;步骤二:通过针上料装置将针输送至筒体上方,然后利用插针机构将针导向插入筒体内,接着通过注胶固化装置对针和筒体的连接处进行注胶并固化,从而形成针筒;步骤三:通过拉拔检测装置对针和筒体的连接强度进行检测,最后利用料盘下料装置将检测合格的针筒输送出去。

1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二中,插针时,插针机构上具有一导针通道,导针通道能够对针进行导向输送,导针通道的一端形成为出针口,将针抓取至导针通道的上方,使针的尾部率先落入导针通道内,针沿着导针通道输送,并通过出针口进入筒体上的插针口内;注胶时,针筒输送到注胶固化装置的一侧时暂停运动,注胶固化装置向筒体与针的连接处靠近并完成注胶;注胶固化装置在注胶的同时进行第一次固化处理,使胶水外表面固化,以免胶水从筒体与针的连接处落下;注胶固化装置将针扶正,确保针与筒体保持同轴后再进行第二次固化处理。

14、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5、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