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板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0621发布日期:2023-10-02 08: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板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玻纤板加工,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纤板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1、玻璃纤维板别名又为玻纤板,由玻璃纤维材料和高耐热性的复合材料合成,不含对人体有害石棉成份,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介电性能,较好的耐热性和耐潮性,有良好的加工性,外面再包布艺、皮革等,可做成美观的墙面、吊顶装饰,具有吸音,隔声,隔热,环保,阻燃等特点,应用广泛。玻纤板一般需要加工成指定的形状和厚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整形操作。

2、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手持模具对进行玻纤板压平来实现,由于人工操作,控制力度差,不能准确得到所需的加工厚度,整形后的玻纤板均匀性差,产品制损率高,长期工作还会造成工人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的危害。

3、公告号为cn207984293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8年10月19日公开了名称为一种玻纤板丝网印刷装置的玻纤板定位机构,该机构包括传料通道,传料通道设置有第一传料组件和第二传料轮组件,第一传料组件和第二传料轮组件相对设置,第一传料组件和第二传料轮组件之间设置有玻纤板定位工位,玻纤板定位工位包括用于放置玻纤板的基座,基座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基座上下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基座的左端设置第一气缸,基座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均设置有定位推块。该玻纤板丝网印刷装置的玻纤板定位机构,不能提高玻纤板厚度均匀性、不能提高玻纤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玻纤板厚度均匀性好、可提高生产效率的玻纤板整形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该玻纤板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上端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底端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安装框架,所述活塞杆底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压板。

4、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凸起平面。

5、所述安装框架和工作台之间连接有支撑梁,所述安装框架底端连接有支撑板。

6、所述活塞杆底端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端设有与所述螺纹配合的连接螺母。

7、所述压板边缘设有翻边。

8、所述安装框架成对设置,所述气缸在安装框架上成对设置。

9、所述安装框架为槽钢结构。

10、所述工作台与安装框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梁通过焊接与安装框架和工作台连接,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固定在安装框架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玻纤板整形装置,通过设置气缸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提高玻纤板整形的均匀性,降低产品制损,提升产品良率;通过活塞杆与连接架的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压板便于更换的效果;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2),所述安装框架(2)上端设有气缸(3),所述气缸(3)底端连接有活塞杆(4),所述活塞杆(4)穿过安装框架(2),所述活塞杆(4)底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11),所述连接架(11)固定连接有压板(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凸起平面(5)。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和工作台(1)之间连接有支撑梁(6),所述安装框架(2)底端连接有支撑板(7)。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4)底端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架(11)上设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顶端设有与所述螺纹配合的连接螺母(10)。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2)边缘设有翻边(9)。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成对设置,所述气缸(3)在安装框架(2)上成对设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2)为槽钢结构。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纤板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与安装框架(2)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梁(6)通过焊接与安装框架(2)和工作台(1)连接,所述支撑板(7)通过焊接固定在安装框架(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纤板整形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2),安装框架(2)上端设有气缸(3),气缸(3)底端连接有活塞杆(4),活塞杆(4)穿过安装框架(2),活塞杆(4)底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11),连接架(11)固定连接有压板(12),采用本技术的玻纤板整形装置,结构稳定性高,玻纤板厚度均匀性好、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平,韩立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聚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