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1290发布日期:2023-12-29 18:5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硫化模具结构,具体为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1、根据申请号为cn20192099778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硫化又称交联、熟化,在橡胶中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等交联助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线型大分子转变为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在生橡胶中加硫磺、炭黑等,经高压加热,使变成硫化橡胶,这个过程叫硫化,但要实现理想的硫化过程,除选择最佳硫化条件外,配合剂的选择,特别是促进剂的选用具有决定意义;

2、硫化成型的产品容易出现毛边的问题,在脱模的过程中,成型的产品也容易粘粘在模具的内壁上无法脱离,不正常的操作都会影响产品的外形,会给后期的处理造成麻烦”。

3、如图11 所示,这种胶辊包括有中心辊以及套设于中心辊71外壁上并与中心辊固接的胶套72,胶辊成型时,需要将中心辊71作为镶件后将注塑原料注入,使产品成型,再将产品进行硫化处理,在硫化时,为了在硫化完成后产品不会出现偏心等现象,硫化模具的内部通常设有定位孔,中心辊的端部与定位孔对位配合后使产品进行定位后,才开始硫化,在硫化完成后,中心辊71的两端会出现毛边,会有部分毛边进入至并粘连于定位孔内以及粘连于模具上,使得在下一次硫化产品时,导致产品的定位不准确以及容易使成型后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内的硫化模具去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包括有上模、下模以及定位块;

3、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成型有模腔;

4、所述定位块嵌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其中,定位块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模腔连通的第一凹槽;

5、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开设有用以定位中心辊的定位孔,其中,定位孔贯穿定位块设置;

6、所述定位孔靠近第一凹槽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定位孔的内壁周缘设有多个,其中,相邻的定位槽之间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分别连通相邻的定位槽以及第一凹槽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容纳槽尾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容纳槽前端的横截面积;

8、所述容纳槽尾端设于定位孔靠近第一凹槽的一端上,并所述容纳槽尾端呈开口式与第一凹槽连通设置,所述容纳槽尾端向容纳槽的前端均匀收缩呈等腰梯形设置;

9、所述连通槽呈开口式与第一凹槽连通,并所述连通槽分别与相邻的容纳槽槽的尾端连通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定位块的左右端面与定位块的上下端面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斜角。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定位块包括有对称嵌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并所述第一定位块内的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块内的定位孔分别与中心辊的两端对位配合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槽以及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三定位槽配合成型有安装第一定位块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第四定位槽配合成型有安装第二定位块的第二安装槽;

13、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分别嵌设于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用以成型模腔的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设于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

15、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成型部对称设置的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设于第三定位槽以及第四定位槽之间,所述模腔由第一成型部与第二成型部配合成型;

16、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面上分别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均嵌设有密封圈。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容纳槽与连通槽能够容纳大部分毛边从而形成厚毛边,通过容纳槽与连通槽的位置关系使厚毛边与薄毛边的连接面积增大,能够在产品脱模时,薄毛边跟随产品一同脱出,能够有效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产品成型后的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模、下模以及定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纳槽尾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容纳槽前端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左右端面与定位块的上下端面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斜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包括有对称嵌设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并所述第一定位块内的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块内的定位孔分别与中心辊的两端对位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所述下模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对称设置的第三定位槽以及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三定位槽配合成型有安装第一定位块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第四定位槽配合成型有安装第二定位块的第二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用以成型模腔的第一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设于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涉及硫化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有上模、下模以及定位块,上模与下模之间成型有模腔,第一凹槽的中心开设有用以定位中心辊的定位孔,其中,定位孔贯穿定位块设置,定位孔靠近第一凹槽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定位孔的内壁周缘设有多个,相邻的定位槽之间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分别连通相邻的定位槽以及第一凹槽设置,通过容纳槽与连通槽能够容纳大部分毛边从而形成厚毛边,通过容纳槽与连通槽的位置关系使厚毛边与薄毛边的连接面积增大,能够在产品脱模时,薄毛边跟随产品一同脱出,能够有效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产品成型后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群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恒强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