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7506发布日期:2024-03-18 16:5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膨胀微球,具体为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


背景技术:

1、热可膨胀微球是一种主要由以热塑性聚合物为壳和以可膨胀物质为核所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球体,当温度升高时,由于发泡剂沸点较低,发泡剂气化,内部压力增大,同时温度升高,壳体软化,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微球发泡,通常其直径可增大2-5倍。对于不同类型的热可膨胀微球,体系的温度、压力等对发泡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不同的给热方式,最终的发泡时间和发泡结果也不相同。在热可膨胀微球发泡方法中,利用热蒸汽给热的方式较为直接,发泡速度也相对较快。

2、在热可膨胀微球的发泡过程中常遇到如下问题:完全发泡的热可膨胀微球发泡后的壳体很软,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收缩和相互粘结而结块的问题,同时制备好的已热可膨胀微球密度小、重量轻,在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蒸汽发泡后的蒸汽很容易产生粉尘,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由于热蒸汽的温度高,在完全密闭的体系中,持续通入热蒸汽最终的压力也会很高,在这种高温高压下可能会导致普通蒸汽发泡设备的损坏,并且在密闭的环境中,热蒸汽通入量有一定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某些型号微球发不足。

3、因此,设计一种热可膨胀微球的发泡装置,可控监测并控制发泡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可承受高温高压、可向装置内加入冷却水以减少发泡微球收缩和发粘的情况,并且可通过调节时间来控制蒸汽的通入量进而控制微球发泡的程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4、目前专利号为cn21214725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可膨胀微球的反应釜式发泡装置,包括釜式发泡罐罐体、釜式发泡罐罐盖和蒸汽机;釜式发泡罐罐体与釜式发泡罐罐盖密封可拆卸连接,釜式发泡罐罐盖与蒸汽机通过管道连通;釜式发泡罐罐体为夹层结构,釜式发泡罐罐盖上设有压力表和测温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发泡装置,利用夹层结构的透明玻璃釜式发泡罐,并通过釜式发泡罐罐盖的压力表和测温装置,可精确监测发泡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和釜内微球的发泡情况;可以向装置内快速加入冷却水,减少发泡微球收缩和发粘的情况、消除已发泡微球产生的粉尘;利用玻璃耐温耐压的特性,可以进行不同温度乃至高温微球的安全发泡;可控制蒸汽的通入量进而控制微球发泡的程度。

5、上述装置虽然解决了控制微球发泡的程度,但是,在上述在装置实际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6、上述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蒸汽机所产生的蒸汽,对釜式发泡罐罐体中膨胀微球进行给热,但是,釜式发泡罐罐体内膨胀微球较多,蒸汽首先会对釜式发泡罐罐体内位于上层的膨胀微球加热,然后持续向下渗透,这样就会导致其内部的微球在发泡时出现分层化,即上层的膨胀微球已经实现发泡,而下层刚开始发泡,底部可能还未发泡,这样就导致釜式发泡罐罐体内的微球整体发泡难以充分,进而对工作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使得膨胀微球的发泡膨胀的更加充分。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连接在反应釜本体一侧的蒸汽发生器、连接在反应釜本体顶部的密封釜盖和连接在蒸汽发生器上的连接管,釜盖顶部密封连接有下沉管,下沉管贯穿釜盖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且下沉管的顶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下沉管位于反应釜本体内连接有多组分支管,下沉管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每个分支管内开设有与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二空腔,分支管的内开设有与第二空腔相连通的喷气孔。

3、进一步地,每组分支管的数量均为4-6个。

4、进一步地,每组分支管在下沉管的外侧为错位设置。

5、进一步地,喷气孔位于分支管的下端。

6、进一步地,喷气孔为喇叭孔设置,且内部连接有筛网。

7、进一步地,分支管与下沉管为拆卸连接。

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釜本体内设置与蒸汽发生器的连接管相连接的下沉管,并在下沉管上设置多组分支管,利用分支管上的均匀开设的喷气孔,实现了对反应釜本体内的膨胀微球在发泡膨胀的过程中,整体受热更加均匀,进而导致膨胀发泡的更加充,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连接在反应釜本体(1)一侧的蒸汽发生器(2)、连接在反应釜本体(1)顶部的密封釜盖(4)和连接在蒸汽发生器(2)上的连接管(3),其特征在于,釜盖(4)顶部密封连接有下沉管(5),下沉管(5)贯穿釜盖(4)位于反应釜本体(1)内,且下沉管(5)的顶部与连接管(3)密封连接,下沉管(5)位于反应釜本体(1)内连接有多组分支管(6),下沉管(5)内开设有第一空腔(7),每个分支管(6)内开设有与第一空腔(7)相连通的第二空腔(8),分支管(6)的内开设有与第二空腔(8)相连通的喷气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分支管(6)的数量均为4-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分支管(6)在下沉管(5)的外侧为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气孔(9)位于分支管(6)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气孔(9)位于分支管(6)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气孔(9)为喇叭孔设置,且内部连接有筛网(10)。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支管(6)与下沉管(5)为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膨胀微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热膨胀微球的膨胀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连接在反应釜本体一侧的蒸汽发生器、连接在反应釜本体顶部的密封釜盖和连接在蒸汽发生器上的连接管,釜盖顶部密封连接有下沉管,下沉管贯穿釜盖位于反应釜本体内,且下沉管的顶部与连接管密封连接,下沉管位于反应釜本体内连接有多组分支管,下沉管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本技术通过在反应釜本体内设置与蒸汽发生器的连接管相连接的下沉管,并在下沉管上设置多组分支管,利用分支管上的均匀开设的喷气孔,实现了对反应釜本体内的膨胀微球在发泡膨胀的过程中,整体受热更加均匀,进而导致膨胀发泡的更加充,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黄善新,王东明,刘言中,刘绵伦,李永芳,朱美艳,刘杰,黄尊昊,黄伊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协恒微球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