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934064发布日期:2024-05-11 00:1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塑胶制品生产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双色注塑具体先将其中一部分的零件在一个模具中成型,之后再将该模具转入到另一种颜色的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成型,成品即为两种延伸的注塑件,为了便于成型操作,在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一种转盘注塑机,具体具有若干注塑机构和转盘,转盘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下模,通过转盘带动下模旋转与不同颜色的注塑机构对应,进行模具的切换,从而实现双色或多色注塑产品;

2、在注塑过程中,会在模具中设置冷却结构,主要起到对塑胶件的冷却效果,而基于双色或多色注塑的工艺,目前大多采用转盘带动模具切换位置的方式,实现不同注塑机构之间的切换,而且通常是采用一个方向转动,因此下模是需要动作的,这就造成下模无法与外部水冷装置连接,即无法对塑胶件起到冷却效果,这往往需要等待较长的冷却时间才能开模,导致单个产品的生产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自动转盘、转塔和至少两台注塑机构;

4、第一步,若干注塑机构底部均安装有上模,位于自动转盘上安装有用于与上模结合的下模,位于下模内均安装有动模;动模均与转塔连接,转塔和动模内部分别设有水路结构一和水冷结构二,并通过管道连接;

5、第二步,其中一台注塑机构带动上模下降与下模合模注塑,在动模中形成一次产品;

6、第三步,在一次产品完成注塑后,通过转塔或自动转盘带动动模切换到另一个注塑机构的下方,与此同时通过水路结构一向水路结构二注入冷却液,并由水路结构二回流到水路结构一,水路结构一与外部设备连接而形成循环,带走动模的温度而对产品起到冷却效果;

7、第四部,通过另一台注塑机构与下模进行进行合模注塑,而在动模内完成二次注塑。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第二步中,进行一次注塑之前,通过水路结构一向水路结构二注入高温液体,对动模进行预加热。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第三步中,所有的下模处于固定状态,通过转塔带动动模切换到不同下模之中,在完成一次注塑后开模,转塔带动动模上升而与下模脱离,之后带动动模转动到另一个下模对应的位置,再下降使动模进入到另一个下模之中。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第三步中,通过自动转盘带动若干下模切换位置,在此过程中动模保持与转塔的连接,以及保持安装在下模之中,当自动转盘转动带动下模切换位置时,转塔被动跟随转动。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塔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方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外周套设有轴承一,所述轴承一与安装部连接,所述安装部与转动装置连接,位于固定座下方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贯穿固定座与固定部连接。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包括运水内套,所述运水内套外周转动连接有运水外套,所述运水外套与安装部连接,位于运水外套与运水内套之间设有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所述运水内套内侧分别设有与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一和出水口一,所述进水口一和出水口一分别与管道连接;

13、所述运水外套外侧设有至少一组与出水通道和回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二和进水口二,所述出水口二和进水口二通过导管与动模连接。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齿圈安装在安装部的内侧。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座下方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贯穿固定座和固定部延伸至安装部内侧与齿轮连接。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机构包括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下方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固设有若干支撑柱一和一根支撑柱二,若干所述支撑柱一直接穿过机台与液压缸连接,所述固定座和固定部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支撑柱二贯穿转塔延伸至机台下方与液压缸连接。

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上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可卡入安装部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输出端安装有定位销,位于安装部内侧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可置于定位孔中。

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的安装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另一端与固定座连接。

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外周安装有轴承二,所述轴承二与自动转盘连接。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1、本发明中动模与转塔固定连接,因此在进行位置切换的过程中,转塔能够保持与动模的相对静止,所以利用该原理创新地在转塔中设置水路结构一,在动模中设有水路结构二,通过管道将两者连同起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从而带走动模中的热量,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冷却,创新地在旋转注塑方式中实现液冷,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2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包括机台(11),所述机台(11)上安装有自动转盘(12)、转塔(3)和至少两台注塑机构(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进行一次注塑之前,通过水路结构一向水路结构二注入高温液体,对动模进行预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所有的下模(73)处于固定状态,通过转塔(3)带动动模(71)切换到不同下模(73)之中,在完成一次注塑后开模,转塔(3)带动动模(71)上升而与下模(73)脱离,之后带动动模(71)转动到另一个下模(73)对应的位置,再下降使动模(71)进入到另一个下模(73)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通过自动转盘(12)带动若干下模(73)切换位置,在此过程中动模(71)保持与转塔(3)的连接,以及保持安装在下模(73)之中,当自动转盘(12)转动带动下模(73)切换位置时,转塔(3)被动跟随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3)包括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上方设有固定部(41),所述固定部(41)外周套设有轴承一(42),所述轴承一(42)与安装部(43)连接,所述安装部(43)与转动装置(6)连接,位于固定座(31)下方安装有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贯穿固定座(31)与固定部(4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包括运水内套(411),所述运水内套(411)外周转动连接有运水外套(412),所述运水外套(412)与安装部(43)连接,位于运水外套(412)与运水内套(411)之间设有出水通道(413)和回水通道(414),所述运水内套(411)内侧分别设有与出水通道(413)和回水通道(414)连通的进水口一(415)和出水口一(416),所述进水口一(415)和出水口一(416)分别与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6)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端安装有齿轮(64),所述齿轮(64)与齿圈(65)啮合,所述齿圈(65)安装在安装部(43)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固定座(31)下方的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通过传动组件(62)与转轴(63)连接,所述转轴(63)贯穿固定座(31)和固定部(41)延伸至安装部(43)内侧与齿轮(6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机构(2)包括注塑组件(21),所述注塑组件(21)下方安装有安装座(22),所述安装座(22)上固设有若干支撑柱一(23)和一根支撑柱二(24),若干所述支撑柱一(23)直接穿过机台(11)与液压缸(25)连接,所述固定座(31)和固定部(41)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一(33)和通孔二(44),所述支撑柱二(24)贯穿转塔(3)延伸至机台(11)下方与液压缸(2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1)上安装有定位组件(8),所述定位组件(8)可卡入安装部(43)中,所述定位组件(8)包括定位气缸(81),所述定位气缸(81)输出端安装有定位销(82),位于安装部(43)内侧设有若干定位孔(83),所述定位销(82)可置于定位孔(83)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切换冷热注液注塑生产方法,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自动转盘、转塔和至少两台注塑机构;第一步,若干注塑机构底部均安装有上模,位于自动转盘上安装有用于与上模结合的下模,位于下模内均安装有动模;动模均与转塔连接,转塔和动模内部分别设有水路结构一和水冷结构二,并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步,其中一台注塑机构带动上模下降与下模合模注塑,在动模中形成一次产品;第三步,在一次产品完成注塑后,通过转塔或自动转盘带动动模切换到另一个注塑机构的下方,与此同时通过水路结构一向水路结构二注入冷却液,并由水路结构二回流到水路结构一,水路结构一与外部设备连接而形成循环,带走动模的温度而对产品起到冷却效果;第四部,通过另一台注塑机构与下模进行进行合模注塑,而在动模内完成二次注塑,动模与转塔固定连接,因此在进行位置切换的过程中,转塔能够保持与动模的相对静止,所以利用该原理创新地在转塔中设置水路结构一,在动模中设有水路结构二,通过管道将两者连同起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从而带走动模中的热量,从而实现对产品的冷却,创新地在旋转注塑方式中实现液冷,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正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