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16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属于一种注塑机上用来加工中空塑料制品的管坯的模具,尤其是吹制可乐瓶或矿泉水瓶的管坯的模具。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浙江省黄岩市宏振塑料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申请专利并出品的一模出四坯的模具,其专利号为91233071,参见


图1,该模具主要由端子固定板、退料板、端子、型腔板、浇口板加热板、导柱组成,该技术存在二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注塑机的注射口到各管坯的注入口距离长,这长距中积存的熔化塑料会在脱模时喷出,经冷却形成料头,封堵其通路,使模具清理的工作量大大上升,也影响其制品质量;其二是由于导柱与活动的模板,例如退料板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隙,在一模多坯的情况下,退料板等的面积、重量相对于一出一的模具要大,带来的问题是定位困难,注塑时各模板间移位,使制成的管坯壁厚出现一边簿一边厚的情况,最终影响中空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性能好,出品率高,制品质量高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
本实用新型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由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退料板、端子、端子冷却水管、型腔板、浇口板、导柱、定模压机板组成,其特征在于端子固定板固定在动模压机板上,其工作表面的二侧各有一个凸榫和二个向外倾斜的退模斜柱,中心固定装有一排端子,四角具有定位孔;退料板由二半组合而成,每半退料板的外侧边上有与凸榫对应的定位缺口和与退模斜柱配合的斜孔,内侧边制有与端子相配合的管坯螺口成型口模,其两端有与其安装板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榫;型腔板中心有一排让端子伸入的模芯孔,二侧边具有与凸榫紧配合的凹口;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安装板、型腔板、浇口板依次穿过定模压机板四角上的导柱叠合在一起。另一个方案是相当于把上述的方案介绍的二个模具合并起来,这样即可成二排模芯,此时端子固定板固定在动模压机板上,其工作表面的二侧和中心各有一个凸榫;每侧边有二个向外倾斜的退模斜柱,中心凸榫的二端装有四个向内的斜柱,二个凸榫之间固装有一排端子,四角具有定位孔;二个凸榫之间装有一块退料板,每块退料板退料板由二半组合而成,每半退料板的外侧边上有与凸榫对应的定位缺口和与退模斜柱配合的斜孔,内侧边制有与端子相配合的管坯螺口成型口模,每块退料板的两端有与其安装板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榫,此时其中央的两半退料板之间有因退模斜柱带动而沿安装板燕尾槽移动空间;型腔板中心有二排让端子伸入的模芯孔,二侧边和中心具有与上述的凸榫紧配合的凹口;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安装板、型腔板、浇口板依次穿过固定在定模压机板四角上的导柱叠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使用性能好,劳动生产率高,制品质量高。
为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上文介绍的现有技术的模具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模具的顶视图;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图6是端子固定板的平面图;图7是图6的C向视图;图8是表示浇口板中一种阀的结构和结构安排的剖视图。
参见全部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由动模压机板1、端子固定板2、退料板3、退料板3的安装板4、端子5、端子冷却水管6、型腔板7、浇口板8、导柱9、定模压机板10组成。端子固定板2固定在动模压机板1上,其工作表面21的二侧各有一个凸榫22和二个向外倾斜的退模斜柱23,中心有一排端子孔25,四角具有定位孔24;退料板3由二半组合而成,每半退料板3的外侧边上有与凸榫对应的定位缺口31和与退模斜柱配合的斜孔32,内侧边制有与端子相配合的管坯螺口成型口模33,其两端有与其安装板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榫34;型腔板7中心有一排让端子伸入的模芯孔71,二侧边具有与凸榫紧配合的凹口72;动模压机板1、端子固定板2、安装板4、型腔板7、浇口板8依次穿过在定模压机板四角上的导柱叠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案是相当于把上述的方案介绍的二个模具合并起来,这样即可成二排模芯,此时端子固定板固定在动模压机板上,其工作表面的二侧和中心各有一个凸榫;每侧边有二个向外倾斜的退模斜柱,中心凸榫的二端装有四个向内的斜柱,二个凸榫之间固装有一排端子,四角具有定位孔;二个凸榫之间装有一块退料板,每块退料板退料板由二半组合而成,每半退料板的外侧边上有与凸榫对应的定位缺口和与退模斜柱配合的斜孔,内侧边制有与端子相配合的管坯螺口成型口模,每块退料板的两端有与其安装板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榫,此时其中央的两半退料板之间有因退模斜柱带动而沿安装板燕尾槽移动空间;型腔板中心有二排让端子伸入的模芯孔,二侧边和中心具有与上述的凸榫紧配合的凹口;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安装板、型腔板、浇口板依次穿过固定在定模压机板四角上的导柱叠合在一起,此时,也可在模具上合适的位置再安装二根或四根导柱。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浇口板8可采用上文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也可采用图8中介绍的带阀结构的浇口板,该浇口板8开有与注塑机的出料口一直相连通的进料口81,浇口板8在与型腔板7相连接的一侧开有多个与型腔板的型腔连通的出料口82,上述的进料口81与出料口82相连通,浇口板8中开有一孔83,孔中装有一阀84,还有一位于浇口板外的控制机构88用来控制阀在孔中沿宽度方向的移动或沿阀中心线的转动来开、关出料口。
上述的阀84可为一根空心管,管的二端封口,在管的一端或二端封口外位于中心线上伸出浇口板一根或二根控制棒85,空心管上开有一个开孔86与上述的进料口81相通,空心管上开有多个通孔87与上述的出料口82相连通,管的移动或转动可关闭多个通孔87与出料口82的连通,参见图8。
上述的阀也可为一根棒,棒伸出浇口板外与控制机构相接,棒上开有连通进料口与出料口的通道,控制机构的动作可开、关上述的通道,由于与图8介绍的方案十分相似,故未出示附图。
上述的控制机构为一根与阀相连接的拔杆,上述的控制机构也可为一根顶杆,上述的顶杆与安在注塑机上的楔块相接触;上述的控制机构为安在阀端的液压缸或电磁动作机构,使阀芯轴向移动;上述的控制机构为安在阀端的转动装置,让阀芯在浇口板中转动,由于均属于公知技术的范围,故未在图上详细介绍。
权利要求1.一种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由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退料板、端子、端子冷却水管、型腔板、浇口板、导柱、加热板及定模压机板组成,其特征在于端子固定板固定在动模压机板上,其工作表面的二侧各有一个凸榫和二个向外倾斜的退模斜柱,中心固定装有一排端子,四角具有定位孔;退料板由二半组合而成,每半退料板的外侧边上有与凸榫对应的定位缺口和与退模斜柱配合的斜孔,内侧边制有与端子相配合的管坯螺口成型口模,其两端有与其安装板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榫;型腔板中心有一排让端子伸入的模芯孔,二侧边具有与凸榫紧配合的凹口;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安装板、型腔板、浇口板依次穿过在定模压机板四角上的导柱叠合在一起。
2.一种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由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退料板、端子、端子冷却水管、型腔板、浇口板、导柱、定模压机板组成,其特征在于端子固定板固定在动模压机板上,其工作表面的二侧和中心各有一个凸榫;每侧边有二个向外倾斜的退模斜柱,中心凸榫的二端装有四个向内的斜柱,二个凸榫之间固装有一排端子,四角具有定位孔;二个凸榫之间装有一块退料板,每块退料板退料板由二半组合而成,每半退料板的外侧边上有与凸榫对应的定位缺口和与退模斜柱配合的斜孔,内侧边制有与端子相配合的管坯螺口成型口模,每块退料板的两端有与其安装板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榫,在其中央的两半退料板之间有因退模斜柱带动而沿安装板燕尾槽移动空间;型腔板中心有二排让端子伸入的模芯孔,二侧边和中心具有与上述的凸榫紧配合的凹口;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安装板、型腔板、浇口板依次穿过固定在定模压机板四角上的导柱叠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浇口板开有与注塑机的出料口一直相连通的进料口,浇口板在与型腔板相连接的一侧开有多个与腔板的型腔连通的出料口,上述的进料口与出料口相连通,浇口板中开有一孔,孔中装有一阀,还有一位于浇口板外的控制机构用来控制阀在孔中沿宽度方向的移动或沿阀中心线的转动来开、关出料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阀为一根空心管,管的二端封口,在管的一端或二端封口外位于中心线上伸出浇口板一根或二根控制棒,管上开有一个开孔与上述的进料口相通,管上开有多个通孔与上述的出料口相连通,管的移动或转动可关闭多个通孔与出料口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阀为一根棒,棒伸出浇口板外与控制机构相接,棒上开有连通进料口与出料口的通道,控制机构的动作可开、关上述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机构为一根与阀相连接的拔杆。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机构为一根顶杆,上述的顶杆与安在注塑机上的楔块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机构为安在阀端的液压缸或电磁动作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机构为安在阀端的转动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模多坯的管坯注塑模,由动模压机板、端子固定板、退料板、端子、端子冷却水管、型腔板、浇口板、导柱、定模压机板组成,退料板上有斜凸榫与端子固定板配合,并且退料板上的斜凸榫伸入型腔板中定位,该模具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使用性能好,劳动生产率高,制品质量高。
文档编号B29C33/00GK2183863SQ94213898
公开日1994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2日
发明者叶妙玲, 林建敏 申请人:林建敏, 叶妙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