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425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
目前,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市内道路上修建有许多上下水井、煤气阀门井、邮电通讯电缆井等,其井口上覆盖的井盖通常是用铸铁制成的。铸铁的铸造模具是采用沙型铸造,每次都必须重做沙模,效率很低,且采用井字筋,强度也低。现有技术也有玻璃钢井盖,但现有的生产玻璃钢井盖模具为放射状加强筋,这样的结构设计不能充分利用玻璃纤维的抗拉性能,生产出的玻璃钢井盖产品强度低,还不能更好地用于取代铸铁井盖,而且模具只有单一的固定模,起模很困难,并且产品成品率很低,树脂损耗大,并由此带来玻璃钢井盖的生产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从而保证玻璃钢井盖产品的质量和强度,并进而降低玻璃钢井盖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上模板和底模板,在底模板上安装有内模圈和外模圈,并在底模板上、内模圈内排布有固定盒和起模盒,在起模盒内部有密封框。工作时,在模具内充填所需的玻璃钢材料,放上上模板,经加压、加热成型,并通过专用起模工具起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在底模板上、内模圈内排布有固定盒和起模盒,使之形成网状筋络,能充分发挥玻璃纤维的抗拉性能,以提高玻璃钢井盖的强度,并且由于网状筋络结构的特别设计,使加热的时间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
2.由于采用密封框密封,可减少或避免树脂在加压、加热时的损耗,从而降低了成本。
3.由于采用起模盒的结构,可配以专用起模工具进行起模,提高了玻璃钢井盖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并易于清模和续料,还由于在起模盒上附加有起模边框,产品起模时受力均匀,避免了产品的内在损伤,在增加产品的成品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图面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图2的B—B剖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它有一个上模板(3),底模板(8)及安装在底模板(8)上的内模圈(2)和外模圈(1),并在底模板(8)上、内模圈(2)内均匀、间隔地排布有固定盒(6)及起模盒(4),在起模盒(4)内部有密封框(5),所说的密封框(5)焊接在底模板(8)上;在起模盒(4)外缘焊接有起模边框(7);所说的起模盒(4)与固定盒(6)在平面上均匀间隔地排列成网状筋络(9),以充分发挥纤维的抗拉性能,提高井盖的强度;在起模盒(4)与固定盒(6)所形成的网状筋络(9)末端既有与内模圈(5)联接处加有斜板(10);所说的斜板(10)上、下分别焊接在内模圈(2)上和底模板(8)上,从而使网状筋络在内模圈(5)的圆周端部形成放射状;这样在井盖产品出模后,在加强筋的端部形成斜面,以提高井盖产品表面与筋部的联接强度。
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包括有上模板(3)、底模板(8)及安装在底模板(8)上的内模圈(2)和外模圈(1),其特征在于底模板(8)上、内模圈(2)内部排布有固定盒(6)及起模盒(4),并在起模盒(4)内部有密封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其特征在于,在起模盒(4)上焊接有起模边框(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其特征在于,起模盒(4)与固定盒(6)在平面上均匀、间隔排列成网状筋络(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其特征在于起模盒(4)与固定盒(6)所形成的网状筋络末端既与内模圈(2)联接处加有斜板(10)。
专利摘要一种高强度玻璃钢井盖模具,克服了现有技术结构不能充分利用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而生产出的产品强度低的问题,特征在于它在底模板上,内模圈内均匀间隔排布有固定盒及起模盒,并形成网状筋络,优点在于效率高,成品率高,能充分发挥玻璃纤维的抗拉性能,提高了井盖的质量和强度,便于清模和续料,同时可减少或避免树脂在加压、加热时的损耗,从而降低了井盖的成本。
文档编号B29C70/06GK2221482SQ9423014
公开日1996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日
发明者张国志 申请人:张国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