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模侧两次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90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动模侧两次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产品制造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塑料产品上有需要动模型芯与滑块贴合成型的孔的特征,这类特征的成型,滑块与动模型芯贴合必须贴合得很到位。传统的动模侧的型芯,在模具合模过程中,沿合模方向动模侧的型芯是不运动的,滑块的运动方向与模具合模方向是垂直的,这样,在模具合模到位后,滑块与动模型芯的贴合面,常会出现合模不到位或者合模过头的现象。
[0003]图la、图lb、图1c所示的塑料产品,如图2所示,C’处是有一个通孔存在,具体形状如图3a、图3b所示。这样的通孔在产品上是呈园周均布的,图3a、图3b中的C’处所指的,就是图2的剖面上的C’处的通孔。
[0004]图4就是在模具上成型这样的通孔的模具概念的设计。其中I’为动模型芯,是成型这个圆形通孔的,2’为滑块,与动模型芯I’的端面G’处贴合,3’为塑料产品,D与E为模具动,定模的合模的方向,F为滑块合模的方向。因为F的方向与E方向垂直,同样也垂直于动模型芯I’的端面G’,因此合模过程没有力施加给动模型芯I’的端面G’。该结构的难点在与滑块2’与动模型芯I’的端面G’处的绝对贴合到位,确保产品上的孔在注塑生产过程中是100%是通孔,不会出现不通的状况,以下就此展开论述。
[0005]传统模具的结构方案如图5a、图5b所示,图5a为模具的动模侧的视图,图5b为模具的定模侧的视图,其中:2’,滑块3’,塑料产品。
[0006]图6为模具的合模前的A-A的剖面视图,其中:I’,动模型芯2’,滑块4’,动模固定板5 ’,螺钉6 ’模脚7 ’,动模板8 ’,动模模仁9 ’,斜导柱10 ’,锁紧块11’,定模板
[0007]B为模具合模面,这个结构只有一次合模过程。注意该结构。螺钉5’是将动模固定板4 ’,模脚6 ’,动模板7 ’联接在一起的。
[0008]图7为图6的C’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动模型芯I’是固定在动模模仁8’中,是固定不动的,滑块2’在合模过程中,在斜导柱9’的驱动下,是沿D所指的箭头方向运动的,该运动方向垂直于动模型芯I’的轴线方向G。E’为动模型芯I’的端面,F’为滑块2’合模到位后与动模型芯I’相贴合的位置。
[0009]图8为模具的合模到位的A-A的剖面视图,图9为模具的合模到位的C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动模型芯I’固定不动的情况下,滑块2’在斜导柱9’的驱动下,沿D所指的箭头方向运动,直到滑块2’上的F’处与动模型芯I’的端面E’处贴合到位,然后注塑成型了塑料产品3’。但由于D所指的箭头方向与动模型芯I’的轴线方向G是垂直的,虽然E’与F’贴合到位了,但由于滑块2’在贴合处没有沿G方向的相对的方向的力施加给动模型芯1’,因此,在E’与F’的贴合处,在模具生产一段时间后,因为动模型芯I’端面的磨损,常会出现贴合不牢的状况,或者E’与F’处的尺寸,由于加工误差的原因,该处在贴合过程中,出现干渋,导致动模型芯I’或滑块2’被撞坏,模具不能正常工作。见以下图10a、图1Ob所示两种情况。
[0010]图10中,Γ:动模型芯2',滑块3',塑料产品
[0011]在合模时,滑块2’是沿D方向合模的,这时动模型芯I’是固定不动的。
[0012]出现如图1Oa这样的情况,是动模型芯I’加工有误差,其实际端面高出正常的塑料产品3’的表面,高出的距离为L。L小到只有0.02-0.05mm,这时在滑块2’合模过程中,由于动模型芯I’的端面高出正常的塑料产品3’的表面,滑块2’会与动模型芯I’相撞,而损坏动模型芯I’与滑块2’。模具不能正常工作。
[0013]出现如图1Ob这样的情况,是模具生产一段时间后,动模型芯I’端面出现磨损,其实际端面低于正常的塑料产品3’的表面,低的距离为L。L小到只有0.02-0.05mm。这时在滑块2’合模过程中,由于动模型芯I’的端面低于正常的塑料产品3’的表面,加上滑块2’的运动方向是D,不能沿G方向给动模型芯I’施加合模力的作用。滑块2’不能与动模型芯I’贴合,会存在一个距离为L的空间,由于这个空间的存在,会导致注塑出来的产品,在这个距离为L的空间里,会填满塑料,直接结果就是塑料产品该处的孔不是通孔,会有一个距离为L的塑料厚度存在,产品不能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动模型芯I的端面与滑块2难以贴合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动模侧两次合模机构,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0015]动模侧两次合模机构,包括对合的动模板7和定模板11,动模板7上设有动模模仁8,定模板11上设有定模模仁18,动模模仁8与定模模仁11之间的分型面上设有塑料产品的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连接浇注机构;
[0016]所述的定模板11上设有用于抽芯的斜导柱9,所述的滑块2上设有与所述的斜导柱9配合的导孔,所述的斜导柱9驱动滑块2在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导轨上移动;在合模时,所述的滑块2的工作面F贴合动模型芯的端面E ;
[0017]动模固定板4依次连接模脚6、动模板7,动模板7 ;
[0018]其特征在于:
[0019]所述的动模型芯I固定在动模固定板4上;
[0020]动模固定板4通过第一螺钉5连接模脚6,固定在动模固定板4和连接模脚6上的第二导柱13可滑动地设置在动模板7内的导套12内,所述的第二导柱13沿开模方向设置;
[0021]模脚6与动模板7通过第二螺钉15联结,第二螺钉15沿开模方向设置,所述的第二螺钉15的头部螺接在动模板7上,并穿过动模板7上的沉孔,所述的第二螺钉15的尾部与动模固定板4之间有可供第二螺钉15后退的留空;
[0022]所述的第二螺钉15上套有弹簧14,弹簧14装在模脚6与动模板7之间。
[0023]所述的弹簧14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螺钉15的过孔中。
[0024]本发明的优点是:改一次合模为二次合模,有效地保证了动模型芯的端面与滑块进行贴合。
【附图说明】
[0025]图1a是塑料产品的正视图
[0026]图1b是塑料产品的俯视图
[0027]图1c是图1b的A-A剖视图
[0028]图2是图1c的B’部放大图
[0029]图3a是塑料产品的正面立体图
[0030]图3b是塑料产品的反面立体图
[0031]图4是现有模具上成型通孔的原理图
[0032]图5a是现有模具的定模侧示意图
[0033]图5b是现有模具的动模侧示意图
[0034]图6是现有模具的合模前的A-A的剖面视图
[0035]图7是图6的C’部放大图
[0036]图8是现有模具的合模到位的A-A的剖面视图
[0037]图9是图8的C部放大图
[0038]图1Oa是现有模具滑块与动模型芯相撞的示意图
[0039]图1Ob是现有模具滑块与动模型芯磨损的示意图
[0040]图1la是本发明模具的定模侧的示意图
[0041]图1lb是本发明模具的动模侧的示意图
[0042]图12是本发明模具的合模前的A-A的剖面视图
[0043]图13是图12的C部放大图
[0044]图14本发明模具的第一次合模后的A-A的剖面视图
[0045]图15是图14的C部放大图
[0046]图16是本发明模具的第二次合模后的A-A的剖面视图
[0047]图17是图16的C部放大图
[0048]图18是动模结构的3D视图,其中:
[0049]图18a是装有动模板7,模脚6及动模固定板4的三维装配图
[0050]图18b是将动模板7拿掉后的,可以看到动模侧导柱13与导套12,弹簧14,螺钉15的三维装配图
[0051]图18c是将模脚6拿掉后,可以看到螺钉5的三维装配图
[0052]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参照附图图1la?图18c:
[0054]动模侧两次合模机构,包括沿第一导柱19对合的动模板7和定模板11,动模板7上设有动模模仁8,定模板11上设有定模模仁18,动模模仁8与定模模仁11之间的分型面上设有塑料产品的成型型腔,所述的成型型腔连接浇注机构;
[0055]所述的定模板11上设有用于抽芯的斜导柱9,所述的滑块2上设有与所述的斜导柱9配合的导孔,所述的斜导柱9驱动滑块2在垂直于合模方向的导轨上移动;在合模时,所述的滑块2的工作面F贴合动模型芯的端面E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