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浮式进料桶的强制压料型塑料拉丝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9216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空心结构。
[0044]水泵7的进口位于外罐体31内部的下端。水泵7的出口设有出水管71。出水管71的出口端连接有若干喷头8。喷头8沿内罐体32的周向分布且固定在外罐体31的上端。喷头8是朝向内罐体31喷射的。
[0045]粉碎机2设有行走轮21。粉碎机2的进料端同出料口 322连接在一起。料筒4中还设有加热装置和送料装置(为现有技术,不作介绍)。粉碎机2的出料端同送料风机6的进口端连接在一起,具体为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送料风机6的出口端同提升管61的下端连接在一起。提升管61的上端同物料分流器41的进料端连接在一起。料筒4呈竖置状态。料筒4的下端高于粉碎机2。物料分流器41设置于料筒4的上端。料筒4的上端还连接有压料电机42。压料电机42为摆线电机。料筒4的下端为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形筒。料筒4内还设有压料螺杆43。压料螺杆43位于料筒的下端内。压料螺杆43包括螺杆轴431和螺旋盘绕在压料螺杆周面上的叶片432。螺杆轴431沿竖直方向延伸。螺杆轴431通过联轴器同压料电机42的动力输出轴对接在一起而悬挂于压料电机42下。叶片432沿螺杆轴径向的尺寸从上向下逐渐变小。料筒4中还设有加热装置。料筒4的下端同模头5连接在一起。
[0046]参见图2,喷头8包括外管81和旋流散开器82。外管81为圆形。外管81的一端同出水管71密封对接在一起、另一端设有喷口 811。外管81设有喷口的一端的外表面的边缘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切口 812。喷口 811为圆柱形。喷口 811的进口端设有锥形腔813。喷口 811和锥形腔813同轴。锥形腔813的小径端同喷口 811对接在一起。锥形腔813的小径端的内径同喷口 811的内径相等。旋流散开器82为圆柱形。旋流散开器82密封连接在外管81内。旋流散开器82位于锥形腔813的上方。旋流散开器82设有两个斜孔821。
[0047]参见图3,两个切口 812相平行。
[0048]参见图4,斜孔821均匀分布在旋流散开器82的上端面上。
[0049]参见图5,斜孔821贯通旋流散开器82的上下端面。
[0050]参见图6,喷头的使用和装卸过程为:用扳手83卡在切口 812上转动外管81来实现喷头同出水管71的装卸。水流6依次经过斜孔821、锥形腔813后从喷口 811上呈锥形喷出。
[0051]参见图1,使用时,关闭排水阀314,开启进料阀323和进水阀312,使水经进水管311进入到外罐体31中并将隔离浮阀33浮起到接近出料口 322。然后将塑料块从进料阀323中装入到储料空间34,随着塑料的增加,隔离浮盘33下降,当塑料装满内罐体32后关闭进料阀323使得塑料处于密闭空间内。开始拉塑料丝时,塑料经出料口 322进入粉碎机2,粉碎机2将物料粉碎后被送料风机6经提升管61送到物料分流器41。物料分流器41使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而进入料筒4中,压料电机42驱动压料螺杆43转动,物料在自重和物料螺杆43的向下驱动作用下从料筒4下端流出,塑料经过料筒4时被加热融化及进行相关处理,然后经模头5输出而形成热的塑料丝。随着塑料的耗用而减少,隔离浮盘33将塑料托起而使得进料不会中断。塑料中的游离水下流到外罐体31中的水中。当用水浮起隔离浮盘时,则本发明只适用于密度小于水的塑料,此时内桶内储入油作为密封隔离浮盘和内罐体32的液封,也即在浮盘和内罐体32之间设有液封,从而能够起到更好的分离游离水的作用。如果改用其他高密度的液体,则能够适用于密度更大的塑料的生产,此时用水作为液封即可。
[0052]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7,还包括冷却机构I。冷却机构I包括底座10、支撑轴11、冷却水桶12、驱动电机13、恒温器14、循环泵15、除冷凝水机构16、支撑座17、真空产生器18和控制阀19。
[0053]支撑轴11呈倾斜状态。支撑轴11转动连接于底座10上。支撑轴11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分布的驱动轮111。
[0054]冷却水桶12为圆形。
[0055]恒温器14固定于底座10。恒温器4的出口设有伸入冷却水桶12内的出水管141。
[0056]循环泵15固定于底座10。循环泵15的进口连接有伸入到冷却水桶12内的进水管151。循环泵15的出口同恒温器14的进口连接在一起。
[0057]除冷凝水机构16位于冷却水桶12前侧的下方。除冷凝水机构16包括挤压辊161。挤压辊161同底座10固接在一起。挤压辊161同冷却水桶12平行。
[0058]参见图8,支撑轴11有一对。一对支撑轴11沿前后方向分布。两根支撑轴11平行。一对支撑轴11中位于前方的那根支撑轴同驱动电机13连接在一起。驱动电机13连接在支撑轴的低端。这样能够提高本发明的稳定性。
[0059]冷却水桶12以周面接触的方式搁置在一对支撑轴11中的驱动轮111上。冷却水桶12内周面连接有推块121。推块121有6块。推块121沿冷却水桶11周向分布。推块121为沿冷却水桶12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推块121的沿冷却水桶的径向的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变大。推块121延伸至冷却水桶12的底面。
[0060]除冷凝水机构6还包括芯轴162。芯轴162转动连接于底座10。挤压辊161表面设有集水沟1611。集水沟1611沿挤压辊161轴向延伸。芯轴162也是通过驱动电机13驱动的。芯轴162和挤压辊161平行。芯轴162表面设有吸水块163。吸水块163为海绵制作而成。吸水块163为沿芯轴162周向延伸的环形结构、也即是完全包裹住芯轴162的。
[0061]参见图9,支撑座17包括上段171和下段172。下段172同底座10固接在一起。上段171连接有吸盘173。支撑座17通过吸盘173吸附住冷却水桶12而对冷却水桶11进行支撑。冷却机构还设有破真空源。本实施例中破真空源即为大气空间,也即为吸盘173的外部空间,当然采用空压机或液氮作为破真空源也是可以的。
[0062]真空产生器18为真空泵。
[0063]控制阀19为两位三通阀。控制阀19的进气口通过气管同真空产生器18的吸气口对接在一起,控制阀19的两个出气口中的一个同下段172中的气孔177 (参见图10)连接在一起、另一个空置也即同破真空源连接在一起。
[0064]参见图10,上段171套接在下段172上,上段171通过平面轴承174同下段171转动连接在一起。由于平面轴承174的作用,使得上段171与下段172之间可以轻松地转动,且能在沿轴向受力的情况下轻松转动。平面轴承174和冷却水桶同轴。上段171与下段172之间设有密封圈175,上段171与下段172通过密封圈175密封连接在一起。上段171、密封圈175、下段172三者合围成一个密封腔176。密封腔176同吸盘所围成的空间1731相连通。下段172设有同密封腔176相连通的气孔177。
[0065]参见图11,芯轴和挤压辊之间的间隙164小于芯轴和冷却水桶之间的间隙165。吸水块163沿芯轴径向的厚度大于芯轴和冷却水桶之间的间隙165。芯轴163的转动方向为从上向下即图中B向。冷却水桶12的转动方向同芯轴162的转动方向相反。集水沟1611位于芯轴轴线和挤压辊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S的上方。吸水块的同冷却水桶表面接触处1631的线速度和冷却水桶11外周面的线速度相等。
[0066]参见图7到图11,本发明对塑料丝的冷却过程为:从模头5输出而形成热的塑料丝进入冷却水桶12中被冷却。
[0067]冷却机构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控制阀19使真空产生器18同吸盘173所围成的空间相连通,真空产生器18使吸盘173内的压力下降而牢固地吸附住冷却水桶12。在循环泵15的作用下,冷却水在冷却水桶12和恒温器14之间循环。恒温器14使出水温度保持在需要的温度(通常为10±2) °C。通过驱动电机13驱动支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