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9431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其包括加热部、与加热部浇铸成一体的加热管、和分别位于加热部两端的第一、二端部,其中加热部设置有被第一、二端部所限定的凹槽或凹陷,而第一或第二端部设置有与凹槽或凹陷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顶部与外壳留一定的间隙且局部开孔,来确保蒸汽及部分水垢以一定速度从开孔处通过,而不是从任意方向通向出气口处,易导致出气口堵塞;在加热部设置有凹槽或凹陷,使得内部有足够的空间收容水垢,而未粘附在加热器表面的水垢随蒸汽一起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蒸汽发生器之外,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寿命及蒸汽效果。
【专利说明】蒸汽发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尤其是应用于蒸汽清洁器或蒸汽熨烫机的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其内部结构大都是直通式的,只是让水在蒸汽发生器的上面留到下面,无法充分汽化,只能通过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功率来提高汽化程度,造成能源的浪费,且大功率加热也容易产生安全可靠性的问题,而且由于水质的问题,很容易在蒸汽发生器内部积聚水垢,影响蒸汽发生器的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蒸汽产生效率且能收集水垢的蒸汽发生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器,其加热部的截面呈倒M形或W形。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6]所述加热部的至少两表面设置有收集水垢的凹槽或凹陷、和与凹槽或凹陷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
[0007]所述开孔的单个截面积小于10平方毫米并为多个,且累计截面积小于60平方毫米。
[0008]所述加热部在朝上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凹槽,而在朝下端的中间设置有一凹陷。
[0009]其进一步包括与加热部浇铸成一体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连接端、位于两连接端之间且与连接端不在一平面上的中间端,所述凹槽位于中间端的两侧。
[0010]其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加热部两端的第一、二端部、和收容加热部的外壳,且所述第二端部与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在0.lmm-lmm,且开孔设置在第一或第二端部上。
[00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器,其包括:加热部、与加热部浇铸成一体的加热管和分别位于加热部两端的第一、二端部,其中加热部设置有被第一、二端部所限定的凹槽或凹陷,而第一或第二端部设置有与凹槽或凹陷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且加热部的截面呈倒M形或W形。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13]所述开孔的单个截面积小于10平方毫米并为多个,且累计截面积小于60平方毫米。
[0014]所述加热部在朝上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凹槽,而在朝下端的中间设置有一凹陷。
[0015]所述加热管包括两连接端、位于两连接端之间且与连接端不在一平面上的中间端,所述凹槽位于中间端的两侧。
[0016]所述第二端部与外壳内壁之间的间隙在0.lmm-lmm。
[0017]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顶部与外壳留一定的间隙且局部开孔,来确保蒸汽及部分水垢以一定速度从开孔处通过,而不是从任意方向通向出气口处,易导致出气口堵塞;在加热部设置有凹槽或凹陷,使得内部有足够的空间收容水垢,而未粘附在加热器表面的水垢随蒸汽一起以一定的速度喷射到蒸汽发生器之外,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寿命及蒸汽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三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第四视角下的剖面示意图。
[0026]其中:1、外壳;2、密封圈;10、收容腔;3、主体;30、加热部;32、第一端部;310、凹槽;312、凹陷;36、第二端部;300、集汽腔;360、开孔;362、环形凸起;4、加热管;40、连接端;42、中间端;5、进水管;6、出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具有收容腔10的外壳1、至少部分收容在收容腔10的主体3、设置在外壳I和主体3之间的密封圈2、与主体3 —体浇铸的加热管4、位于外壳I 一端与收容腔10相连通的进水管5、以及位于外壳I另一端并与收容腔10相连通的出汽管6。其中进水管5与出汽管6的作用可以互换,即出汽管可以换为进水管,而进水管则换为出汽管。
[0028]主体3包括加热部30、与加热部30浇铸成一体的加热管4、和分别位于加热部30两端的第一、二端部32、36,其中加热部30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被第一、二端部32、36所限定且收集水垢的凹槽310或凹陷312,且内有与出汽管6相连通的集汽腔300,而第一或第二端部32、36设置有与凹槽310或凹陷312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360。凹槽31内设置有台阶。开孔360的单个截面积优选地小于10平方毫米。开孔360的个数为多个,且累计截面积优选地小于60平方毫米。加热部30的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一对凹槽310,而下表面的中间设置有凹陷312,即凹陷312位于两凹槽310之间。第二端部36与外壳I内壁之间的间隙D优选在0.lmm-lmm,以阻止水的通过并允许蒸汽通过。第二端部36优选为平板状,并在集汽腔300的一端周围设置有环形凸起362,且环形凸起362与外壳I之间的间隙也在
0.1mm-1mm0
[0029]加热管4包括两连接端40、位于两连接端40之间且与连接端40不在一平面上的中间端42,而凹槽310位于中间端42的两侧,中间端42呈U型且高于连接端40。其中凹槽310或凹陷312的深度至少大于加热部30的厚度的1/2,以充分与加热管4靠近,凹槽310优选地位于凹陷312的两侧之外。凹槽310或凹陷312的至少两个方向上分别与连接端40、中间端42相邻,使得收容在凹槽310或凹陷312内的水能得到快速汽化。中间端42围绕集汽腔300设置。
[003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部设置有凹槽或凹陷,以收容水垢且确保与蒸汽一起喷射到出气口外的水垢颗粒具有一定的速度,并充分汽化,提高蒸汽发生器的寿命,加快蒸汽产生。
[0031]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加热部(30)的截面呈倒M形或W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30)的至少两表面设置有收集水垢的凹槽(310)或凹陷(312)、和与凹槽(310)或凹陷(312)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3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360)的单个截面积小于10平方毫米并为多个,且累计截面积小于60平方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30)在朝上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凹槽(310),而在朝下端的中间设置有一凹陷(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与加热部(30)浇铸成一体的加热管(4),所述加热管(4)包括两连接端(40)、位于两连接端(40)之间且与连接端(40)不在一平面上的中间端(42),所述凹槽(310)位于中间端(4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加热部(30)两端的第一、二端部(32、36)、和收容加热部(30)的外壳(I),且所述第二端部(36)与外壳(I)内壁之间的间隙在0.1mm-1mm,且开孔(360 )设置在第一或第二端部(32、36 )上。
7.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加热部(30)、与加热部(30)浇铸成一体的加热管(4)、和分别位于加热部(30)两端的第一、二端部(32、36),其中加热部(30)设置有被第一、二端部(32、36)所限定的凹槽(310)或凹陷(312),而第一或第二端部(32、36)设置有与凹槽(310)或凹陷(312)相连通的至少一开孔(360),其中加热部(30)的截面呈倒M形或W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360)的单个截面积小于10平方毫米并为多个,且累计截面积小于60平方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30)在朝上端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凹槽(310),而在朝下端的中间设置有一凹陷(3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包括两连接端(40)、位于两连接端(40)之间且与连接端(40)不在一平面上的中间端(42),所述凹槽(310)位于中间端(42)的两侧。
【文档编号】F22B1/28GK203857446SQ201420172035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倪祖根 申请人: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