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838发布日期:2019-03-16 00:1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导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锅炉的企业或个体均是使用导热油锅炉,这种锅炉占地面积大,浪费能源,排放氮氧化物超标,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造成环境污染,锅炉需要现场进行组装、组装后再进行安装,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增加安装成本,而且目前的锅炉只能用于天然气产生热量,功能单一,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加热速度快,无污染的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包括导热堡外壳和设置在导热堡外壳内腔上中部的燃烧器,所述导热堡外壳的内腔中部竖向设置双层导热管,所述双层导热管由内层导热管和外层导热管组成,内层导热管的中部形成第一气体通道,内层导热管固定至外层导热管的中部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间形成第二气体通道,双层导热管形成导热堡体;

导热堡体的外部围设有导热管外壳,导热管外壳和导热堡体之间留有空间形成第三气体通道,导热管外壳的底部和导热堡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下回转室,导热管外壳的顶部和导热堡体的顶部之间留有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上回转室,所述燃烧器的出口端对应导热上回转室的中部,所述导热堡体的上端出口连接至上集箱,导热堡体的下端入口连接下集箱;

所述导热堡外壳的内腔上侧部设置余热净化装置,所述余热净化装置包括净化壳体、第一导热管和过滤层,所述净化壳体为中空结构,净化壳体的内腔底部预留有余热下回转室、内腔上部预留有余热上回转室,余热下回转室和导热管外壳的下部相连通,余热上回转室和燃烧器相连通,余热上回转室和余热下回转室之间形成储油腔,储油腔内垂直设置若干个第一导热管,第一导热管的底部和余热下回转室相连通、顶部和余热上回转室相连通,所述余热上回转室和余热下回转室内均设置过滤层,所述余热净化装置分别通过高温油泵和高温水泵与下集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导热管的底部设置下支撑管座,下支撑管座的底部位于外层导热管的下部,下支撑管座和外层导热管之间的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下回转室;所述内层导热管的顶部设置上支撑管座,所述上支撑管座的顶部位于内层导热管的上部,上支撑管座和内层导热管之间的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上回转室,导热上回转室的中部开设有通口,所述燃烧器的出口端对应导热上回转室的通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管座和上支撑管座均由支撑管和支撑座组成,所述支撑座的截面呈“凸”字形,支撑座位于支撑管的下部,支撑管固定至支撑座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管外壳的下部设置热风口,热风口通过余热输送管连接至净化壳体的底部,所述净化壳体的外壁上设置预留口、出液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储油腔相连通,所述出液口和下集箱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均为中空结构,上集箱和下集箱的内腔中部均设置加热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导热管的外壁围接有若干个传热筋板,若干个传热筋板上下间隔设置,导热管外壳的内侧壁和传热筋板的外侧面之间留有1~2cm的空间形成第三气体通道且使导热堡体处于密闭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导热管和内层导热管的外壁上均螺旋间隔设置若干个散热条。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堡外壳和导热管外壳之间设置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堡外壳的外顶部设置一个以上的用于悬挂的固定环、外底部设置一个以上的移动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内层导热管和外层导热管组成双层导热管、同时通过传热筋板和导热管外壳的配合形成第三气体通道使双层导热管构成三回程导热作业,便于使水或油快速加热,第三气体通道将导热堡体置于一个密闭的空间,使其保温效果更好,从而降低了堡体对外散热效果,使堡体外表面的温度更低,进而更加的节能。

导热堡体外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输送管被送回到余热净化装置内,将余热净化装置内的水或油进行预加热处理,同时经余热净化装置后的热量重新回流至燃烧器内,与燃烧器内的原可燃气体混合进行二次燃烧,达到低温燃烧的效果,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解决了普通锅炉尾气氮氧化物排放超标的问题,实现零排放、无污染、产生节能的效果;净化壳体内设置过滤层,过滤掉热气中含带的灰尘等杂物,保证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使用的稳定性,提高其实用性。

本发明的导热堡体的外壁上增加传热筋板和散热条,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使本发明具有高效节能,运行阻力小,结构简单,运行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的燃烧器和加热元件配合,实现油、气、电互用的目的,实现其多功能化作业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固定环进行悬挂作业,从而减少导热堡的占地面积,达到节约空间的效果,移动轮便于用户根据现场需求对导热堡进行移动,从而达到方便用户安装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部件置于导热堡外壳内形成整体,便于运输,现场安装时,不需要工人去现场安装,用户可自行将进液口、上集箱上设置的出口依次接通,即可作业,节省安装费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外层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余热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余热净化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的导热堡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导热堡外壳,2为导热堡体,201为内层导热管,202为外层导热管,203为传热筋板,204为散热条,3为燃烧器,4为下支撑管座,5为上集箱,6为下集箱,7为余热净化装置,701为净化壳体,702为第一导热管,703为过滤层,704为余热上回转室,705为余热下回转室,706为储油腔,8为预留口,9为出液口,10为加热元件,11为保温层,12为上支撑管座,13为高温油泵,14为高温水泵,15为固定环,16为移动轮,17为导热管外壳,18为热风口,19为余热输送管,20为进液口,21为第一气体通道,22为第二气体通道,23为第三气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包括导热堡外壳1和设置在导热堡外壳1内腔上中部的燃烧器3,所述导热堡外壳1的内腔中部竖向设置双层导热管,所述双层导热管由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组成,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均呈螺旋盘管状,内层导热管201的中部形成第一气体通道21,内层导热管201固定至外层导热管202的中部且两者之间留有空间形成第二气体通道22,双层导热管形成导热堡体2,本实施例中内层导热管201的顶部超出外层导热管202的顶部,使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高低位置相错,以便内层导热管201和上集箱5进行连接。

导热堡体2的外部围设有导热管外壳17,导热管外壳17和导热堡体2之间留有空间形成第三气体通道23,导热管外壳17的底部和导热堡体2的底部之间留有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下回转室,导热管外壳17的顶部和导热堡体2的顶部之间留有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上回转室,所述燃烧器3的出口端对应导热上回转室的中部,所述导热堡体2的上端出口连接至上集箱5,导热堡体2的下端入口连接下集箱6;

所述导热堡外壳1的内腔上侧部设置余热净化装置7,所述余热净化装置7包括净化壳体701、第一导热管702和过滤层703,所述净化壳体701为中空结构,净化壳体701的内腔底部预留有余热下回转室705、内腔上部预留有余热上回转室704,余热下回转室705和导热管外壳17的下部相连通,余热上回转室704和燃烧器3相连通,余热上回转室704和余热下回转室705之间形成储油腔706,储油腔706内垂直设置若干个第一导热管702,第一导热管702的底部和余热下回转室705相连通、顶部和余热上回转室704相连通,所述余热上回转室704和余热下回转室705内均设置过滤层703,所述余热净化装置7分别通过高温油泵13和高温水泵14与下集箱6相连通,根据进入液体的不同选择高温油泵13或高温水泵14。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余热净化装置7上设置水位计,便于随时了解储油腔706内的水位。

所述内层导热管201的底部设置下支撑管座4,下支撑管座4的底部位于外层导热管202的下部,下支撑管座4和外层导热管202之间的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下回转室;所述内层导热管201的顶部设置上支撑管座12,所述上支撑管座12的顶部位于内层导热管201的上部,上支撑管座12和内层导热管201之间的竖向空间形成导热上回转室,导热上回转室的中部开设有通口,所述燃烧器3的出口端对应导热上回转室的通口处,燃烧器3的热量通过通口传递给导热堡体2;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管座4和上支撑管座12均由支撑管和支撑座组成,所述支撑座的截面呈“凸”字形,支撑座位于支撑管的下部,支撑管固定至支撑座的中部,导热管外壳17的上平面固定至上支撑管座12的支撑座上、下平面固定至下支撑管座4的支撑座上;本实施例中导热堡外壳1内腔中对应燃烧器3的下部设置钢板,便于燃烧器3的安装,钢板的宽度小于导热堡外壳1内腔的宽度。

所述导热管外壳17的下部设置热风口18,热风口18通过余热输送管19连接至净化壳体701的底部,所述净化壳体701的外壁上设置预留口8、出液口9和进液口20,所述进液口20和储油腔706相连通,所述出液口9和下集箱6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预留口8可以作为进液使用。

所述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均由一根以上钢管呈螺旋形弯折而成,本实施例中内层导热管201为三根,外层导热管202为两根,通过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逆向换热;本实施例中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之间连接有钢条,通过钢条使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之间相互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导热管202的外壁围接有若干个传热筋板203,若干个传热筋板203上下间隔设置,导热管外壳17的内侧壁和传热筋板203的外侧面之间留有1~2cm的空间形成第三气体通道23的同时使导热堡体2处于密闭的空间,热气通过第三气体通道23相互流通,所述外层导热管202和内层导热管201的外壁上均螺旋间隔设置若干个散热条204;传热筋板203为钢板制成,散热条204为钢条制成,传热筋板203和散热条204的设置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使本产品具有高效节能,运行阻力小,结构简单,运行简便,造价低廉等优点,本发明可以替代小型蒸汽锅炉以及热载体锅炉。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堡外壳1和导热管外壳17之间设置保温层11,所述保温层11为玻璃棉,保温层11的设置避免导热堡体2内的热量和外界的热量发生热交换,一方面避免导热堡体2内热量的散失,另一方面避免导热堡外壳1周围热量聚集。

为了优化产品结构,所述导热堡外壳1的外顶部设置一个以上的用于悬挂的固定环15、外底部设置一个以上的移动轮16;具体的,所述固定环15为中部留孔的半圆形钢板,可以通过固定环15将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悬挂起来,节约占地面积,移动轮16便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位置的移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水或油通过进液口20加入余热净化装置7中的储油腔706内,再通过余热净化装置7的出液口9进入下集箱6内,通过下集箱6被送入至导热堡体2内,即被送入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内,燃烧器3对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内的水或油进行加热,然后送入上集箱5内,通过上集箱5上设置的出口送出为用户提供热量。

导热堡体2内的余热通过热风口18送至余热输送管19,继而通过余热输送管19被送至第一导热管702中,以便对储油腔706内的水或油进行预加热处理,余热被送入第一导热管702前先通过余热下回转室705的过滤层703进行过滤,经第一导热管702后再通过余热上回转室704的过滤层703进行过滤,过滤掉热气中含带的灰尘等杂物,继而再送入燃烧器3内,实现热气的循环利用,保证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使用的稳定性,本发明的燃烧器3为供燃气和燃油的燃烧器3,将以油为原料经转化制得人工燃气,通过余热净化装置7送入燃烧器3内作为燃气使用,实现零排放、无污然的目的。

本发明的内层导热管201和外层导热管202组成双层导热管,同时通过传热筋板203和导热管外壳17的配合构成三回程导热,便于使水或油快速加热,另在导热堡体2外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输送管19被送回到余热净化装置7内,将余热净化装置7内的水或油进行加热处理构成零排放、产生节能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柱挂式多功能导热堡,所述上集箱5和下集箱6均为中空结构,上集箱5和下集箱6的内腔中部均设置加热元件1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元件10为电热管,在燃烧器3损坏时,通过加热元件10对油或水进行加热,再通过上集箱5上设置的出口送出为用户提供热量,加热元件10的设置使本发明实现油、气、电互用的目的,实现多功能作业。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