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排污膨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536发布日期:2019-01-04 22:44阅读:2569来源:国知局
连续排污膨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污膨胀器,特别是连续排污膨胀器。



背景技术:

排污膨胀器是用于将锅炉中排出的污水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排污水在排污膨胀器内经扩容降压,绝热膨胀分离成二次蒸汽和废热水,在经过热量交换然后排放;在工作过程中,排污膨胀器的内部环境是由低压环境往高压环境进行改变,壳体受到的压力变化较大;而为了保证排污膨胀器正常工作,需要将排污膨胀器的壳体设计的较厚,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的重量,还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同时分离出的二次蒸汽一般是直接排放到外界的,而二次蒸汽中还具有较大的热能没有被回收利用,导致热能浪费,降低了热能的回收率。因此,现有的排污膨胀器存在着壳体压力较高、成本较高和热能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排污膨胀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排污效率,还具有壳体压力小、制造成本较低和热能回收率较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连续排污膨胀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下方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壳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污水进管,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污水进管;第一污水进管的上方设置有换热进管,下方设置有介质进管;第二污水进管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出管,下方设置有介质出管;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污水容腔,污水容腔的两侧面分别于第一污水进管和第二污水进管连通;污水容腔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污水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污水盘管;污水容腔的上方设置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换热进管和换热出管连通;所述壳体的顶面上设有大气连通口,底面上设置有污水排出管;每个污水盘管均与污水排出管连通;所述介质进管与第一污水进管之间设置有位于壳体外壁上的报警器。

前述的连续排污膨胀器中,所述介质进管内设置有止回阀,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A和电磁阀B;所述壳体上设有测温口,测温口位于介质出管的下方;测温口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前述的连续排污膨胀器中,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有位于报警器上方的控制器;液位传感器、报警器、电磁阀A、电磁阀B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前述的连续排污膨胀器中,所述污水排出管与每个污水盘管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球腔。

前述的连续排污膨胀器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测温口,测温口位于介质出管的下方;测温口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每个支撑脚均与壳体底面通过螺母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排污膨胀器,通过设置第一污水进管、第二污水进管和污水容腔,利用两侧污水进入污水容腔中的碰撞作用,快速形成二次蒸汽,不仅提高排污效率,而且第一次闪蒸过程是在污水容腔内进行的,减小了对壳体的压力;通过在第一污水进管和第二污水进管的下方分别设置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同时污水容腔下方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污水盘管,增加了废热水与待加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通过在污水容腔上方设置换热盘管,用于污水形成的二次蒸汽的热交换,提高了热能回收率;通过在壳体顶面上设置有大气连通口,使膨胀器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近,进一步减小了对壳体的压力,进而降低了对排污膨胀器壳体的厚度要求,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报警器和控制器,来对换热介质在膨胀壳体中的液位进行自动检测报警,防止换热介质过多,提高使用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介质进管内设置止回阀,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A和电磁阀B,并且电磁阀A和电磁阀B均有控制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电磁阀A和电磁阀B的自动开关,方便使用;通过在壳体上设有测温口,用于检测壳体内部温度,防止壳体内温度过高,进一步增加了使用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排污效率和热能回收率,还具有壳体压力小、制造成本低、使用安全性高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壳体,2-支撑脚,3-第一污水进管,4-第二污水进管,5-换热进管,6-介质进管,7-换热出管,8-介质出管,9-液位传感器,10-污水容腔,11-出气孔,12-污水盘管,13-换热盘管,14-大气连通口,15-污水排出管,16-报警器,17-控制器,18-止回阀,19-电磁阀A,20-电磁阀B,21-出水球腔,22-测温口,23-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连续排污膨胀器,构成如图1至4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脚2;壳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污水进管3,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污水进管4;第一污水进管3的上方设置有换热进管5,下方设置有介质进管6;第二污水进管4的上方设置有换热出管7,下方设置有介质出管8;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传感器9,液位传感器9的上方设置有污水容腔10,污水容腔10的两侧面分别于第一污水进管3和第二污水进管4连通;污水容腔10的顶面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11,污水容腔10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污水盘管12;污水容腔10的上方设置有换热盘管13,换热盘管13的两端分别与换热进管5和换热出管7连通;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设有大气连通口14,底面上设置有污水排出管15;每个污水盘管12均与污水排出管15连通;所述介质进管6与第一污水进管3之间设置有位于壳体1外壁上的报警器16。

所述介质进管6内设置有止回阀18,介质进管6和介质出管8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A19和电磁阀B20;所述壳体1上设有测温口22,测温口22位于介质出管8的下方;测温口22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3;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置有位于报警器16上方的控制器17;液位传感器9、报警器16、电磁阀A19、电磁阀B20和温度传感器23均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污水排出管15与每个污水盘管1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球腔21;所述壳体1上设有测温口22,测温口22位于介质出管8的下方;测温口22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3与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每个支撑脚2均与壳体1底面通过螺母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控制器17为三菱FX系列的可编程PLC控制器,具体型号可以为FX2N-48MRD、FX2C-64ERD等。

使用前,先将整个装置连接上外部电源,然后打开控制器17,然后通过控制器17控制液位传感器9、电磁阀A19和温度传感器23启动,电磁阀A19启动后,冷介质会通过介质进管6流入壳体1内部,同时液位传感器9启动后会进行最高液位检测(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液位传感器9可以为市场上型号JYB-KO-L的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高水位信号时,液位传感器9会将高水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在接收到高水位信号后会先控制报警器16启动10秒进行声光报警(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报警器16为市场上型号LTE-1101K的报警器16),提醒操作人员,同时控制电磁阀A19关闭。

使用时,先将锅炉内排出的污水从第一污水进管3和第二污水进管4同时加入壳体1;污水由第一污水进管3和第二污水进管4进入的污水先进入污水容腔10内,由于污水从第一污水进管3和第二污水进管4同时进入污水容腔10,从第一污水进管3和第二污水进管4出来的污水会在污水容腔10内相互之间产生碰撞,从而快速形成二次蒸汽,提高了排污效率;产生的二次蒸汽会从污水容腔10顶面的出气孔11排出移动到污水容腔10上方,这时通过换热进管5往换热盘管13内输送冷介质,冷介质在换热盘管13内与上升的二次蒸汽进行热量交换,二次蒸汽的温度就会下降从而冷凝成水滴掉落到壳体1下方;冷介质在与二次蒸汽进行热量交换后变成热介质并从换热出管7排出使用;在污水容腔10内进行绝热膨胀二次分离的出的热污水会通过污水容腔10底面的污水盘管12中往下流,进入污水盘管12的热污水会与污水盘管12外的冷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冷介质吸收热污水的热量变成热介质,热污水变成冷污水最后流入出水球腔21,然后从污水排出管15排出。

在进行热量交换时,测温口22处的温度传感器23会实时对壳体1内部的冷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温度传感器23可以为市场上型号HX-RS-WS4501的温度传感器),并将检测出的温度值实时发送给控制器17,控制器17再将接收到的温度值与内部编写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当冷介质的温度值达到设定的温度上限值时,控制器17控制电磁阀A19和电磁阀B20同时启动,将热介质从介质出管8内排出,同时将冷介质从介质进管6内送入,使内部的介质温度降低,提高换热效率;当冷介质的温度值达到设定的温度下限值时,控制器17会先控制电磁阀B20关闭,然后对内部的冷介质的液位进行检测比较,等到液位传感器9检测到高水位并给控制器17发出高水位信号后,控制器17控制报警器16启动的同时控制电磁阀A19关闭,并在10秒后控制器17再控制报警器16关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