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锅炉烟温偏差的非对称折焰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6898发布日期:2020-03-31 17:34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小锅炉烟温偏差的非对称折焰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向布置燃烧器炉膛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减小锅炉烟温偏差的非对称折焰角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燃煤机组中常见的锅炉型式有四角切圆锅炉、w火焰锅炉、前后墙对冲锅炉,其中四角切圆锅炉因具有火焰充满度高燃烧充分、污染物排放低等优势,其应用也最为广泛。我国四角切圆锅炉多采用π型布置,即主燃区上方布置有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及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省煤器、低温过热器等布置在竖井烟道内。炉墙后墙与水平烟道连接处布置有折焰角,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炉膛内烟气的充满程度,改善屏式过热器及对流过热器的冲刷条件,在不增加锅炉深度的同时布置更多的对流受热面。

但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的位置烟气仍具有较强的残余旋转,再加上折焰角对烟气的导向作用,这就导致烟道左、右两侧烟气流场及温度分布不均,存在烟温偏差,且偏差程度会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而增加。烟温偏差会导致受热面左右两侧的汽温偏差,严重时会引起过热器、再热器管壁超温,长期运行还会导致爆管等严重危害锅炉安全运行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保证左右两个侧烟气流速一致,大大减小烟温偏差的一种减小锅炉烟温偏差的非对称折焰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小锅炉烟温偏差的非对称折焰角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烟道和炉膛主燃区连接处的折焰角,所述炉膛主燃区为由炉膛前墙、炉膛后墙、炉膛右墙及炉膛左墙围成中空柱状腔室;所述折焰角设置为两个,两个折焰角分别设置在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上;两个折焰角非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上。

优选地,两个折焰角宽度相等,且折焰角宽度为炉膛宽度的一半,所述炉膛宽度为炉膛左墙和炉膛右墙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折焰角的深度为炉膛深度的1/4-1/5,所述炉膛的深度为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之间的距离;当锅炉设计的假想切圆超过炉膛宽度或深度的1/10时,该值取上限,当锅炉设计的假想切圆小于炉膛宽度或深度的1/10时,该值取下限。

优选地,折焰角的高度为折焰角深度的1-1.5倍。

或者优选地,折焰角均设置在所在炉膛墙体的一侧;所述炉膛墙体指的是炉膛前墙、炉膛后墙、炉膛右墙及炉膛左墙。

当主燃烧区气流为逆时针旋转时,两个折焰角中的一个折焰角设置在炉膛前墙靠近炉膛左墙的一侧,另一折焰角设置在炉膛后墙靠近炉膛右墙的一侧;

当主燃烧区气流为顺时针旋转时,两个折焰角中的一个折焰角设置在炉膛前墙靠近炉膛右墙的一侧,另一折焰角设置在炉膛后墙靠近炉膛左墙的一侧。

优选地,折焰角为炉膛后墙连接水平烟道的一排水冷壁管向炉膛内弯折后再与水平烟道相连,从而形成凸起结构,弯折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折焰角设置为两个,两个折焰角分别设置在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上;两个折焰角非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炉膛前墙和炉膛后墙上,当主燃区气流为逆时针旋转时,炉膛前墙靠左侧的折焰角可将左侧烟气的流向尽可能导向水平烟道,即烟气向炉膛前墙偏斜的程度会大大减弱,而右侧烟气受的导向作用不变,最终使得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的烟气流速一致,即与受热面的换热量也一致,因而烟温偏差也会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焰角深度及折焰角高度示意图。

图3为折焰角宽度示意图。

图4为常规折焰角结构下靠近炉膛左墙的烟气流向示意图。

图5为常规折焰角结构下靠近炉膛右墙的烟气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1-炉膛前墙,2-炉膛后墙,3-炉膛左墙,4-炉膛右墙,5-水平烟道,6-折焰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减小锅炉烟温偏差的非对称折焰角6结构,包括设置在水平烟道5和炉膛主燃区连接处的折焰角6,所述炉膛主燃区为由炉膛前墙1、炉膛后墙2、炉膛右墙4及炉膛左墙3围成中空柱状腔室;所述折焰角6设置为两个,两个折焰角6分别设置在炉膛前墙1和炉膛后墙2上;两个折焰角6非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炉膛前墙1和炉膛后墙2上。

两个折焰角6宽度相等,且折焰角6宽度为炉膛宽度的一半,所述炉膛宽度为炉膛左墙3和炉膛右墙4之间的距离。

折焰角6的深度为炉膛深度的1/4-1/5,所述炉膛的深度为炉膛前墙1和炉膛后墙2之间的距离。

折焰角6的高度为折焰角6深度的1-1.5倍。

折焰角6均设置在所在炉膛墙体的一侧;

当主燃烧区气流为逆时针旋转时,两个折焰角6中的一个折焰角6设置在炉膛前墙1靠近炉膛左墙3的一侧,另一折焰角6设置在炉膛后墙2靠近炉膛右墙4的一侧;

当主燃烧区气流为顺时针旋转时,两个折焰角6中的一个折焰角6设置在炉膛前墙1靠近炉膛右墙4的一侧,另一折焰角6设置在炉膛后墙2靠近炉膛左墙3的一侧。

折焰角6为炉膛后墙2连接水平烟道5的一排水冷壁管向炉膛内弯折后再与水平烟道5相连,从而形成凸起结构,弯折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当主燃区气流为逆时针旋转时,在常规结构下,烟气流向如图4和图5所示。在折焰角6的导向作用及气流的惯性下,炉膛内上部靠近炉膛左墙3的烟气会先流向炉膛前墙1,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再流向水平烟道5,而炉膛内上部靠近炉膛右墙4的烟气则会直接流向水平烟道5,这就导致左右两侧烟气的流速不同,其与受热面之间的放热量也不同,最终形成烟温偏差,即靠近炉膛左墙3的烟气的烟温低,靠近炉膛右墙4的烟气的烟温高;当主气流为顺时针时,则正好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结构下,当主燃区气流为逆时针旋转时,炉膛前墙1靠左侧的折焰角6可将炉膛内靠近炉膛左墙3烟气的流向尽可能导向水平烟道5,即烟气向炉膛前墙1偏斜的程度会大大减弱,而右侧烟气受的导向作用不变,最终使得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的烟气流速一致,即与受热面的换热量也一致,因而烟温偏差也会大大减小。

当主燃区气流为顺时针旋转时,炉膛前墙1靠右侧的折焰角6可将炉膛内靠近炉膛右墙4烟气的流向尽可能导向水平烟道5,即烟气向炉膛前墙1偏斜的程度会大大减弱,而左侧烟气受的导向作用不变,最终使得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的烟气流速一致,即与受热面的换热量也一致,因而烟温偏差也会大大减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