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1215发布日期:2020-07-31 21:5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



背景技术:

电站锅炉的再热器为了防止蛇形管超温爆裂,造成损坏,通常在再热器内设有减温水喷管,当再热器蛇形管内蒸汽超过规定温度时,冷水通过喷管喷出雾状水滴,与再热器入口管内的高温蒸汽混合,从而降低再热器内蒸汽的温度。但是由于传统的减温水喷管结构不太理想,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如图1所示,传统减温水喷管的喷头座2多设有安装颈8,方便喷头3与喷头座2的安装,且分配板6多设置在喷头3内,冷水在流经分配板6及喷头3时流速会急剧增大,对喷头3产生较大冲击力,容易导致喷头3和分配板6脱落,由于分配板6的质量轻,所以分配板6易随蒸汽进入蛇形管,导致蛇形管堵塞,阻碍蒸汽流动,造成蛇形管爆裂泄露。而且,传统进水管7的内径和外径同时缩小至与喷头座2的内径和外径相同,在热胀冷缩产生的交变应力作用下,传统进水管7与喷头座2的连接处易发生断裂,喷管损坏造成锅炉停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通过将分配板固定设在喷头座的通孔内,分配板与喷头座采用相同的材质且分配板的厚度大于等于喷头座壁厚的一半,分配板与喷头座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分配板与喷头座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分配板脱落造成蛇形管堵塞;同时喷头直接与喷头座的侧壁固定连接,增加喷头连接的牢固性;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外径与喷头座的外径相同,内径逐渐缩小至与喷头座的内径相同,增加了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喷头座连接处的壁厚,增大了应力的承受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包括进水管和内置于再热器入口管的喷头座、喷头和分配板,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为内径渐缩的圆管,所述喷头座为侧壁开通孔的圆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径较大的一端与再热器入口管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径较小的一端与喷头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喷头座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管内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内径较大的一端贯穿再热器入口管侧壁并伸到外侧,所述分配板设在喷头座的通孔内并与喷头座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与喷头座连接并位于通孔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最小内径均与喷头座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外径均与喷头座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内侧壁与轴向方向上的夹角均小于等于45°。

进一步地,所述分配板的厚度大于等于喷头座壁厚的一半,所述分配板与喷头座的材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喷水方向与再热器入口管的蒸汽输送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通过将分配板固定设在喷头座的通孔内,分配板与喷头座采用相同的材质且分配板的厚度大于等于喷头座壁厚的一半,分配板与喷头座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分配板与喷头座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分配板脱落造成蛇形管堵塞;同时喷头直接与喷头座的侧壁固定连接,增加喷头连接的牢固性;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外径与喷头座的外径相同,内径逐渐缩小至与喷头座的内径相同,增加了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喷头座连接处的壁厚,增大了应力的承受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减温水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再热器入口管,2.喷头座,3.喷头,4.第二进水管,5.第一进水管,6.分配板,7.传统进水管,8.安装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包括进水管和内置于再热器入口管1的喷头座2、喷头3和分配板6,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所述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均为内径渐缩的圆管,所述喷头座2为侧壁开通孔的圆管,具体的,喷头座2的壁厚与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的最大壁厚相同。所述第一进水管5内径较大的一端与再热器入口管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5内径较小的一端与喷头座2的一端连接,所述喷头座2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管4内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4内径较大的一端贯穿再热器入口管1侧壁并伸到外侧,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的最小内径均与喷头座2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的外径均与喷头座2的外径相同。增加了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与喷头座2连接处的壁厚,增大了应力的承受能力。所述分配板6设在喷头座2的通孔内并与喷头座2固定连接,所述喷头3与喷头座2连接并位于通孔外侧。具体的,所述喷头3的喷水方向与再热器入口管1的蒸汽输送方向相同。分配板6与喷头座2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增加了分配板6与喷头座2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分配板6脱落造成蛇形管堵塞。

所述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的内侧壁与轴向方向上的夹角均小于等于45°,有利于减少冷水对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4与喷头座2连接处的冲击力,同时可避免冷水流入喷头座2时的流速过快,降低冷水对分配板6的冲击力。

所述分配板6的厚度大于等于喷头座2壁厚的一半,所述分配板6与喷头座2的材质相同,可进一步增加分配板6与喷头座2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分配板6脱落造成蛇形管堵塞。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和内置于再热器入口管的喷头座、喷头和分配板,所述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为内径渐缩的圆管,所述喷头座为侧壁开通孔的圆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径较大的一端与再热器入口管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管内径较小的一端与喷头座的一端连接,所述喷头座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水管内径较小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内径较大的一端贯穿再热器入口管侧壁并伸到外侧,所述分配板设在喷头座的通孔内并与喷头座固定连接,所述喷头与喷头座连接并位于通孔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最小内径均与喷头座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外径均与喷头座的外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内侧壁与轴向方向上的夹角均小于等于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板的厚度大于等于喷头座壁厚的一半,所述分配板与喷头座的材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喷水方向与再热器入口管的蒸汽输送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再热器减温水喷管,包括进水管和内置于再热器入口管的喷头座、喷头和分配板,进水管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均为内径渐缩的圆管,喷头座为侧壁开通孔的圆管。有益效果:分配板固定设在喷头座的通孔内且与喷头座采用相同的材质,分配板的厚度大于等于喷头座壁厚的一半,分配板与喷头座焊接成为一个整体,增加分配板与喷头座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分配板脱落造成蛇形管堵塞;喷头直接与喷头座侧壁固定连接,增加喷头连接的牢固性;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外径与喷头座外径相同,内径逐渐缩小至与喷头座内径相同,增加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喷头座连接处的壁厚,增大应力的承受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睿;张忠家;焦裕龙;刘新伟;杨建东;韩永建;杨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2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