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773发布日期:2021-09-15 09:0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需要蒸汽,这些蒸汽会通过排气管直接排出并散发到环境中,如果这些蒸汽不能好好利用的话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导热油炉余热利用装置(申请号:201420098222.7),虽然解决了余热回收利用的问题,但是无法将这些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因此仍然会导致大量热资源排放掉,而且清理起来也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目前的收集利用装置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其具有节约资源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 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油炉、混合箱和放置台,所述混合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的底部穿过混合箱并位于混合箱内,所述放置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和储水箱,所述混合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泵,所述第一输水泵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另一侧穿过加热箱并位于加热箱内,所述加热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泵,所述第二输水泵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另一侧穿过储水箱并位于储水箱内,所述加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通过导线与第一输水泵和第二输水泵电性连接,所述导热油炉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另一侧穿过加热箱并固定连接在加热箱的顶部,所述排气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净化器。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电器。
8.进一步地, 所述混合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器,所述混合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液位表,所述第一液位器通过导线与液位表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层。
10.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内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11.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液位器,所述储水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液位器通过导线与显示屏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箱、转动电机和搅拌器,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有混合箱的顶部,所述电机箱内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搅拌器通过轴承穿设在混合箱内,
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与搅拌器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灯,所述警报灯通过导线与第二液位器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呈曲折形状固定连接在加热箱内
15.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有用电器电性连接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第二输水泵,第二输水泵工作将加热箱内加热后的水输送到储水箱内进行暂时保存,从而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使用;
18.2、通过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第一温度感应器对加热箱内水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当加热箱内水加热到合适温度的时候自动控制第一输水泵和第二输水泵工作,从而自动将水进行输送;
19.3、通过设置排气管,排气管可将导热油炉内的热气进行排出,当热气经过加热箱时可对加热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了节约热资源的目的;
20.4、通过净化器,可对排气管排出的热气进行净化,从而确保排出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达到了对环境保护的目的,整个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中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2、控制器;3、导热油炉;4、第一液位器;5、混合箱;6、搅拌组件;601、电机箱;602、转动电机;603、搅拌器;7、第一输水管;8、第一输水泵;9、放置台;10、加热箱;11、第二输水泵;12、第二输水管;13、储水箱;14、保温层;15、供电器;16、排气管;17、隔热层;18、净化器;19、第一温度感应器;20、第二温度感应器;21、第二液位器;22、液位表;23、显示屏;24、警报灯。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
2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导热液余热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油炉3、混合箱5和放置台9,混合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组件6,搅拌组件6的底部穿过混合箱5并位于混合箱5内,放置台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0和储水箱13,混合箱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泵8,第一输水泵8的表面固
定连接有第一输水管7,第一输水管7的另一侧穿过加热箱10并位于加热箱10内,加热箱10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泵11,通过设置第二输水泵11,第二输水泵11工作将加热箱10内加热后的水输送到储水箱13内进行暂时保存,从而可在需要使用的时候进行使用,第二输水泵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水管12,第二输水管12的另一侧穿过储水箱13并位于储水箱13内,加热箱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温度感应器19,通过设置第一温度感应器19,第一温度感应器19对加热箱10内水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当加热箱10内水加热到合适温度的时候自动控制第一输水泵8和第二输水泵11工作,从而自动将水进行输送,第一温度感应器19通过导线与第一输水泵8和第二输水泵11电性连接,导热油炉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6,通过设置排气管16,排气管16可将导热油炉3内的热气进行排出,当热气经过加热箱10时可对加热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达到了节约热资源的目的,排气管16的另一侧穿过加热箱10并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0的顶部,排气管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净化器18,通过净化器18,可对排气管16排出的热气进行净化,从而确保排出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达到了对环境保护的目的,整个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29.具体的,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电器15,通过供电器15,可对装置内的所有用电器进行供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混合箱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位器4,混合箱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液位表22,第一液位器4通过导线与液位表22电性连接,通过第一液位器4,可对混合箱5内水的量进行检测,从而可在混合箱5内水快要用完的时候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添加,排气管1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层17,通过隔热层17,可将排气管16表面的温度进行隔热处理,避免排气管16表面温度过高将工作人员烫伤,储水箱13内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4,通过保温层14,可对储水箱13内的热水进行保温处理,从而增加了热水的储存时间。
30.具体的,储水箱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温度感应器20和第二液位器21,储水箱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23,第二温度感应器20和第二液位器21通过导线与显示屏23电性连接,通过第二温度感应器20和第二液位器21,可对储水箱13内热水的温度和液位进行检测,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水箱13内热水的情况进行观察,搅拌组件6包括电机箱601、转动电机602和搅拌器603,电机箱601固定连接有混合箱5的顶部,电机箱601内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602,搅拌器603通过轴承穿设在混合箱5内,转动电机602的输出轴穿过混合箱5与搅拌器603固定连接,通过转动电机602,转动电机602工作带动搅拌器603进行转动,从而自动将水和除垢剂进行混合搅拌,储水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报灯24,警报灯24通过导线与第二液位器21电性连接,通过警报灯24,可在储水箱13内液位过高的时候发出警报,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将水排出,排气管16呈曲折形状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0内,通过排气管16呈曲折形状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0内,可增加排气管16与加热箱10内水的接触时间,从而方便对排气管16内的水进行充分利用,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控制器2通过导线与所有用电器电性连接。
31.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水注入到混合箱5内,然后通过控制器2打开第一输水泵8,第一输水泵8工作将混合箱5内的水输送到加热箱10内进行暂时储存,随后导热油炉3工作时,内部的热气会有通过排气管16进入到加热箱10内,此时排气管16内的热气将加热箱10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再通过净化器18排出,当第一温度感应器19检测到加热箱10内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后打开第二输水泵11,第二输水泵11工作将加热后的热水输送到储水箱13内暂时保存,加热箱10内热水全部排出后第一温度感应器19再次打开第一输水泵8将混合箱5
内的水输送到加热箱10内进行再次加热,当需要使用储水箱13内热水的时候打开储水箱13右侧的阀门将热水排出进行使用,当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加热箱10和储水箱13内的水垢进行清除,将水和除垢剂注入到混合箱5中,然后通过控制器2打开转动电机602,转动电机602工作带动搅拌器603进行转动,从而将除垢剂与水进行混合,混合后打开第一输水泵8,将混合液输送到加热箱10内进行除垢,加热箱10内除垢结束后打开加热箱10底部的阀门将混合液和水垢排出,然后将混合箱5内其余的混合液通过第一输水泵8和第二输水泵11输送到储水箱13中进行除垢,除垢结束后在打开储水箱13底部的阀门将混合液和水垢排出。
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