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1286发布日期:2022-01-12 01:1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质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
3.目前,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发电多是人工进行燃烧灰渣的清理和收集,在此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使得锅炉热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浪费燃料。
4.鉴于此,提出了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发电多是人工进行燃烧灰渣的清理和收集,在此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使得锅炉热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浪费燃料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包括燃烧炉本体,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内部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内部且位于加热管的下端设置有燃烧框,所述燃烧框的内部设置有清灰单元;
8.所述燃烧炉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下端与燃烧炉本体的上端内壁相连通,所述燃烧炉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排灰管,所述排灰管的上端与燃烧炉本体的下端内壁相连通,所述燃烧炉本体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右端贯穿燃烧炉本体的侧壁且与燃烧炉本体的内部相连通。
9.当使用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时,在燃烧炉本体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设置位置为略高于燃烧框,通过进料口把生物质燃料输送进燃烧框进行燃烧,对加热管进行加热,将加热管内的水加热变成高温高压的热蒸汽,热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进行发电;燃烧产生的烟气从排烟管进行排出;
10.通过在燃烧框的内部设置清灰单元,对生物质燃料燃烧过后产生的灰渣进行抖落清理,促进生物质燃料的更新代替,防止生物质燃料的堆积堵塞,造成新进入的生物质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了燃料;同时实现了自动清理,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11.被清理的灰渣向下掉出,从排灰管排出。
12.优选的,所述清灰单元包括:导杆、一号固定板、二号固定板、一号固定轴、二号固定轴、曲柄、夹板、固定销和网状板;
13.所述燃烧框的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固定板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轴,所述一号固定轴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靠近一号固定轴的一端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轴,所述二号固定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有固定销;
14.所述一号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板,所述二号固定板的右端贯穿燃烧框的右壁并与燃烧炉本体的右壁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固定板与燃烧框滑动连接,所述二号固定板的左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5.所述燃烧框的前后两端且位于夹板的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网状板,所述网状板通过其中间的网孔的内壁与固定销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16.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右侧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的输出端贯穿燃烧炉本体的右端侧壁且与燃烧框的右表面下端固定连接。
17.当需要对燃烧框内的灰渣进行清理时,首先启动动力单元,动力单元的输出端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动力单元的输出端带动燃烧框沿着导杆的表面和二号固定板的表面进行往复运动,此时燃烧框经过一号固定板带动一号固定轴进行左右水平往复运动;
18.一号固定轴带动曲柄的一端进行水平往复运动,曲柄的另一端会沿着移动槽的内壁进行往复运动,进行一个限位作用,曲柄会经过二号固定轴带动夹板进行往复摆动,再由位于夹板内壁中的固定销带动网状板沿着滑槽的内壁进行前后往复运动;两块网状板互相也进行一个限位作用,防止网状板的偏移,造成生物质燃料随着生物质灰渣掉落,造成浪费的情况;
19.此时,燃烧框进行左右水平往复运动,两块网状板进行不同方向的前后往复运动,可以将位于底部的灰渣经过网状板的网孔进行抖落;不会造成上端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的浪费;只需要启动动力单元就能对灰渣进行抖落清理;
2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发电多是人工进行燃烧灰渣的清理和收集,在此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使得锅炉热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浪费燃料;
21.同时,在燃烧框的移动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了火焰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燃烧框上方的加热管进行移动加热处理,使其受热均匀,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22.优选的,所述排烟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活性炭板。
23.在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排出时,通过在排烟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活性炭板,活性炭板在烟气排出时,对烟气里所含有的细小颗粒杂质进行吸附处理,防止器散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4.优选的,所述动力单元为气压缸。
25.在清灰单元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动力单元为气压缸,气压缸传动迅速,能够迅速地使得清灰单元进行工作,及时地对灰渣进行清理;
26.同时气压缸安全可靠,不需要昂贵的防护措施,且能够进行过载保护。
27.优选的,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底壁设为从高到低圆锥型。
28.在对灰渣进行排出的过程中,通过对燃烧炉本体的底壁设为从高到低圆锥型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加便捷快速地排出灰渣,另一方面,是使燃烧炉下方的有预留空
间,防止堵塞。
29.优选的,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左端外壁开设有鼓风口,所述燃烧炉本体的左端外壁且位于鼓风口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口的右端设置为指向燃烧框方向。
30.在燃烧加热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鼓风装置和鼓风口,且鼓风口的右端设置为指向燃烧框方向,加大空气的流通速度,进一步让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更加的充分,热效益更高,充分地利用生物质燃料,减少浪费。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2.通过设置清灰单元,对生物质燃料燃烧过后产生的灰渣进行抖落清理,促进生物质燃料的更新代替,防止生物质燃料的堆积堵塞,造成新进入的生物质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了燃料;同时实现了自动清理,解决了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36.图3为本发明中清灰单元的俯视图;
37.图4为本发明中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
38.图中:燃烧炉本体1、加热管2、燃烧框3、清灰单元4、导杆401、一号固定板402、二号固定板403、一号固定轴404、二号固定轴405、曲柄406、夹板407、固定销408、网状板409、排烟管5、排灰管6、进料口7、移动槽8、滑槽9、动力单元10、活性炭板11、鼓风口12、鼓风装置13。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41.一种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包括燃烧炉本体1,燃烧炉本体1的内部侧壁上端固定连接有加热管2,燃烧炉本体1的内部且位于加热管2的下端设置有燃烧框3,燃烧框3的内部设置有清灰单元4;
42.燃烧炉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排烟管5,排烟管5的下端与燃烧炉本体1的上端内壁相连通,燃烧炉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排灰管6,排灰管6的上端与燃烧炉本体1的下端内壁相连通,燃烧炉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的右端贯穿燃烧炉本体1的侧壁且与燃烧炉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
43.当使用生物质燃烧发电设备时,在燃烧炉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设置位置为高于燃烧框3,通过进料口7把生物质燃料输送进燃烧框3进行燃烧,对加热管2进行加热,将加热管2内的水加热变成高温高压的热蒸汽,热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进行发电;燃烧产生的烟气从排烟管5进行排出;
44.通过在燃烧框3的内部设置清灰单元4,对生物质燃料燃烧过后产生的灰渣进行抖落清理,促进生物质燃料的更新代替,防止生物质燃料的堆积堵塞,造成新进入的生物质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了燃料;同时实现了自动清理,解决了人工清理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被清理的灰渣向下掉出,从排灰管6排出。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清灰单元4包括:导杆401、一号固定板402、二号固定板403、一号固定轴404、二号固定轴405、曲柄406、夹板407、固定销408和网状板409;
46.燃烧框3的下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板402,一号固定板402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轴404,一号固定轴404的侧壁上端转动连接有曲柄406,曲柄406靠近一号固定轴404的一端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轴405,二号固定轴40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板407,夹板407的两端内壁转动连接有固定销408;
47.一号固定板402的上端设置有二号固定板403,二号固定板403的右端贯穿燃烧框3的右壁并与燃烧炉本体1的右壁内部固定连接,二号固定板403与燃烧框3滑动连接,二号固定板403的左侧开设有移动槽8,曲柄406的另一端与移动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
48.燃烧框3的前后两端且位于夹板407的上方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网状板409,网状板409通过其中间的网孔的内壁与固定销40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49.燃烧炉本体1的右侧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贯穿燃烧炉本体1的右端侧壁且与燃烧框3的右表面下端固定连接。
50.当需要对燃烧框3内的灰渣进行清理时,首先启动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带动燃烧框3沿着导杆401的表面和二号固定板403的表面进行往复运动,此时燃烧框3经过一号固定板402带动一号固定轴404进行左右水平往复运动;
51.一号固定轴404带动曲柄406的一端进行水平往复运动,曲柄406的另一端会沿着移动槽8的内壁进行往复运动,进行一个限位作用,曲柄406会经过二号固定轴405带动夹板407进行往复摆动,再由位于夹板407内壁中的固定销408带动网状板409沿着滑槽9的内壁进行前后往复运动;两块网状板409互相也进行一个限位作用,防止网状板409的偏移,造成生物质燃料随着生物质灰渣掉落,造成浪费的情况;
52.此时,燃烧框3进行左右水平往复运动,两块网状板409进行不同方向的前后往复运动,可以将位于底部的灰渣经过网状板409的网孔进行抖落;不会造成上端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的浪费;只需要启动动力单元10就能对灰渣进行抖落清理;
53.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发电多是人工进行燃烧灰渣的清理和收集,在此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使得锅炉热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浪费燃料;
54.同时,在燃烧框3的移动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了火焰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燃烧框3上方的加热管2进行移动加热处理,使其受热
均匀,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5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排烟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活性炭板11。
56.在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排出时,通过在排烟管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活性炭板11,活性炭板11在烟气排出时,对烟气里所含有的细小颗粒杂质进行吸附处理,防止器散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5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动力单元10为气压缸。
58.在清灰单元4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动力单元10为气压缸,气压缸传动迅速,能够迅速地使得清灰单元4进行工作,及时地对灰渣进行清理;
59.同时气压缸安全可靠,不需要昂贵的防护措施,且能够进行过载保护。
6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燃烧炉本体1的底壁设为从高到低圆锥型。
61.在对灰渣进行排出的过程中,通过对燃烧炉本体1的底壁设为从高到低圆锥型设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加便捷快速地排出灰渣,另一方面,是使燃烧炉下方的有预留空间,防止堵塞。
6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燃烧炉本体1的左端外壁开设有鼓风口12,燃烧炉本体1的左端外壁且位于鼓风口1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鼓风装置13,鼓风口12的右端设置为指向燃烧框3的方向。
63.在燃烧加热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鼓风装置13和鼓风口12,且鼓风口12的右端设置为指向燃烧框3方向,加大空气的流通速度,进一步让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更加的充分,热效益更高,充分地利用生物质燃料,减少浪费。
64.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燃烧框3内的灰渣进行清理时,首先启动动力单元10,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进行水平往复运动,动力单元10的输出端带动燃烧框3沿着导杆401的表面和二号固定板403的表面进行往复运动,此时燃烧框3经过一号固定板402带动一号固定轴404进行左右水平往复运动;
65.一号固定轴404带动曲柄406的一端进行水平往复运动,曲柄406的另一端会沿着移动槽8的内壁进行往复运动,进行一个限位作用,曲柄406会经过二号固定轴405带动夹板407进行往复摆动,再由位于夹板407内壁中的固定销408带动网状板409沿着滑槽9的内壁进行前后往复运动;两块网状板409互相也进行一个限位作用,防止网状板409的偏移,造成生物质燃料随着生物质灰渣掉落,造成浪费的情况;
66.此时,燃烧框3进行左右水平往复运动,两块网状板409进行不同方向的前后往复运动,可以将位于底部的灰渣经过网状板409的网孔进行抖落;不会造成上端正在燃烧的生物质燃料的浪费;只需要启动动力单元10就能对灰渣进行抖落清理;
67.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发电多是人工进行燃烧灰渣的清理和收集,在此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且燃烧灰渣处理不及时会影响着火率,导致燃烧稳定性下降,使得锅炉热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浪费燃料;
68.同时,在燃烧框3的移动过程中,一方面是相对的提高了火焰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燃烧框3上方的加热管2进行移动加热处理,使其受热均匀,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6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