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5405发布日期:2021-11-25 09:5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领域,具体是指能够促进生物质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发生器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包括采用生物质燃料燃烧来提供热能、从而达到产生蒸汽目的,此种蒸汽发生器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包括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浪费了能源,造成污染,从而影响了使用成本,降低了蒸汽产生的总量。
3.因此,一种能够使得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有待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得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水蒸发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还设有与储水蒸发室连通的蒸汽出口,所述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储灰室、燃烧层、气化层、给料层、第二储灰室、余热回收除尘箱,其中,所述壳体内嵌设有若干波节传热管,所述储水蒸发室经过传热管的外壁面,所述传热管的下端与燃烧层下部连通,上端与第二储灰室连通;所述第二储灰室与除尘箱连通,所述第二储灰室与给料层之间通过一耐火隔热层隔开;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带密封门的进料口、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风孔、观火门、清灰门以及点火器孔。
7.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箱内设有蛇形布置的不锈钢波纹管,所述不锈钢波纹管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不锈钢波纹管的出水端与储水蒸发室连通;所述储水室位于壳体与波节传热管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管设为金属波节管;所述隔热层在壳体的底端面上也有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气化层与燃烧层之间设有一层水炉条,所述燃烧层下部设有二层水炉条;所述观火门位于燃烧层所在高度位置,所述清灰门位于壳体下端;所述点火器孔位于燃烧层的上部,并靠近燃烧层。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的空腔通过一隔层上下隔开,形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位于下空腔的上部;所述燃烧层、储灰室以及气化层均位于下空腔内,所述除尘箱位于上空腔内,所述隔层上设有连通上下两部分的出灰口。
11.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箱与下空腔错开布置,所述第二储灰室内设有经过出灰口并延伸至上空腔内的过烟管。
12.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边缘内接于壳体的内壁面上。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4.通过在本装置中将燃烧层设置在壳体的下部位置,从而实现了提高燃料充分燃料程度的功能,进而提高了蒸汽产生量,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实用性强;
15.通过将传热管嵌设在壳体内,从而实现了扩大被加热介质与传热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最大程度上用产生的热能,提高对燃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储水蒸发室19,壳体1上设有进水口2,还设有与储水蒸发室19连通的蒸汽出口20,壳体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储灰室21、燃烧层4、气化层5、给料层6、第二储灰室7以及余热回收除尘箱8,其中,壳体1内嵌设有若干波节传热管9,储水蒸发室19经过传热管9的外壁面,传热管9的下端与燃烧层4连通,上端与第二储灰室7连通;第二储灰室7与除尘箱8连通,第二储灰室7与给料层6之间通过一耐火隔热层10隔开;壳体1上还设有带密封门11的送料口、与壳体1内部连通的进风孔12、观火门13、清灰门14以及点火器孔15。
19.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燃烧层4设于下部位置,所有可燃物质经过燃烧层4,在高温中压富养环境中被完全燃烧,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燃烧不完全的问题,提高了针对燃料的利用率,节省了成本。
20.在利用本装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把蒸汽发生器接通水源、电源、引火燃气瓶,合上电闸,加水至设定水位,从送料口将生物质燃料加入壳体1内,关闭密封门11,打开观火门13,打开引火燃气瓶阀门,按下启动开关,中压风机和燃气引火器点火,燃气电磁阀同步启动。关闭观火门13,一两分钟后,燃气电磁阀自动切断燃气,蒸汽发生器内生物质燃料正常燃烧,气化成生物质燃料被高温热解,生成碳颗粒、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同步被一次供风向下吹进燃烧层4,在燃烧层4被二次供风完全燃烧。燃烧火焰及高温气体向下进入传热管9,高温气体经若干根传热管9在蒸发室向上进入第二储灰室7,由第一储灰室21向上进入余热回收用除尘箱8,然后排出。
21.为了充分实现燃料的完全燃烧,将供风系统设置为带有一次和二次供风的形式,具体为,在壳体1上有送风孔,氧气通过送风孔进入炉腔内被分为一次供风和二次供风,在燃烧的过程中,通过一二次供风相互配合,从而达到促进燃料完全燃烧的目的,在出风孔的设置上,将二次风送风的出风孔数量设置为大于一次风出风孔数量的形式,功能性强。
22.除尘箱8内设有蛇形布置的不锈钢波纹管22,不锈钢波纹管22的进水端与进水口2连通,不锈钢波纹管22的出水端与储水蒸发室19连通;储水蒸发室19位于壳体1与传热管9之间。
23.通过将不锈钢波纹管22设置为蛇形布置的形式,从而达到了充分利用除尘箱8中烟气的余热的目的,进而促进对热能的充分利用。
24.传热管9设为金属波节管;隔热层10在壳体1的底端面上也有设置。
25.为了减少热能的损失,在壳体1的底断面以及上端面上均设置了隔热层10;并为了充分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将传热管9设置为金属波节管,从而提高了蒸汽与热能的接触面积,延长二者的换热时间。
26.气化层5与燃烧层4之间设有一层水炉条16,燃烧层4下部设有二层水炉条17;观火门13位于燃烧层4所在高度处,清灰门14位于壳体1下端;点火器孔15位于燃烧层4的上部,并靠近燃烧层4。
27.为了方便清灰,在第二储灰室7上以及壳体1的下部均设置了清灰门14,从而达到了定时打开本装置进行清灰操作的目的。
28.壳体1内的空腔通过一隔层上下隔开,形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位于下空腔的上部;燃烧层4、第二储灰室7以及气化层5均位于下空腔内,除尘箱8位于上空腔内,隔层上设有连通上下两部分的出灰口18。
29.上空腔与下空腔错开布置,第二储灰室7内设有经过出灰口18并延伸至上空腔内的过烟管23。
30.通过将上空腔与下空腔错开布置,从而达到了扩大烟气在本装置内与水的时长的目的,功能性更强。
31.隔热层10的边缘内接壳体1的内壁面;为了达到循环利用本装置的目的,在上空腔上端设置了出烟口24。
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水蒸发室,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还设有与储水蒸发室连通的蒸汽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储灰室、燃烧层、气化层、给料层、第二储灰室、余热回收除尘箱,其中,所述壳体内嵌设有若干波节传热管,所述储水蒸发室经过传热管的外壁面,所述传热管的下端与燃烧层下部连通,上端与第二储灰室连通;所述第二储灰室与除尘箱连通,所述第二储灰室与给料层之间通过一耐火隔热层隔开;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带密封门的进料口、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风孔、观火门、清灰门以及点火器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内设有蛇形布置的不锈钢波纹管,所述不锈钢波纹管的进水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不锈钢波纹管的出水端与储水蒸发室连通;所述储水蒸发室位于壳体与波节传热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设为金属波节管;所述隔热层在壳体的底端面上也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层与燃烧层之间设有一层水炉条,所述燃烧层下部设有二层水炉条;所述观火门位于燃烧层所在高度位置,所述清灰门位于壳体下端;所述点火器孔位于燃烧层的上部,并靠近燃烧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空腔通过一隔层上下隔开,形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位于下空腔的上部;所述燃烧层、储灰室以及气化层均位于下空腔内,所述除尘箱位于上空腔内,所述隔层上设有连通上下两部分的出灰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与下空腔错开布置,所述第二储灰室内设有经过出灰口并延伸至上空腔内的过烟管。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边缘内接于壳体的内壁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储水蒸发室,壳体上设有与储水蒸发室连通的进水口,还设有与储水蒸发室连通的出蒸汽口,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储灰室、燃烧层、气化层、给料层、第二储灰室、余热回收除尘箱,其中,壳体内嵌设有若干传热管,储水蒸发室经过传热管的外壁面,传热管的下端与燃烧层下面连通,上端与第二储灰室连通;第二储灰室与余热回收除尘箱连通,第二储灰室与进料层之间通过一隔热层隔开;壳体上还设有带密封门的送料口、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风孔、观火门、清灰门以及点火器孔。本实用新型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赵浩启 赵彦胜 赵彦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浩启
技术研发日:2021.03.19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