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6814发布日期:2022-10-21 21:5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冷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生产工艺中,时常需要用到水蒸气对设备进行加热或对物质进行除水,但是用过的水
3.蒸气如何回收成了生产工艺上的难题,使用后的水蒸气直接排放掉浪费能源,且水蒸气的高
4.温也容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目前国内企业的凝结水回收基本采取开式水罐、水箱等、
5.为减少闪蒸二次汽的排放(凝结水温度高,进到开式系统压力降低,大量的显热变成潜热,形成二次汽化)的排放。有的企业采用掺水降温,降低水质和利用价值,还有的企业专门上一台冷凝器,用循坏水对闪蒸二次汽进行吸热后再通过凉水塔将热量排放掉,为浪费这部分能源,还要上设备和花费新的能源。而高温的水蒸气会对抽水泵造成损害,所以在水蒸气回收时要先将水蒸气进行冷凝降温才能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其目的在于将使用后的水蒸
7.气进行回收,将其中的热能重新用于生产工艺当中,减少能源的损耗。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冷凝罐、锅炉;所述的冷凝罐中设置有螺旋状的蒸汽管,蒸汽
10.管穿过冷凝罐,然后与锅炉连通;冷凝罐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一端与冷凝罐连
11.通,出水管的另一端与锅炉连通。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蒸汽管中的水蒸气通过与进水管加入的低温水进行热交换,将水蒸气冷凝为热水,而冷凝罐中的低温水也因与水蒸气的热交换变成热水,此时将水蒸气冷凝的热水和冷凝管中热水抽到锅炉中去进行加热产生水蒸气用于后续生产工艺。
13.优选的,在出水管及蒸汽管的靠近锅炉处设置抽水泵。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出水管及蒸汽管的靠近锅炉处设置抽水泵,将蒸汽管及冷凝罐中水抽到锅炉中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4.优选的,在蒸汽管的螺旋部位设置金属散热片,数个金属散热片相互平行。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蒸汽管上设置金属散热片,因为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蒸汽管内的热量会快速地传递到金属片上,而金属散热片与冷凝罐中的低温水的接触面很大,可以很快地将热量传递到冷凝罐的低温水中去,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15.优选的,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设置阀门,在冷凝罐与锅炉之间的蒸汽管上设置蒸汽管阀门。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阀门对冷凝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
16.优选的,冷凝罐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冷凝罐外设置有警报装置,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固定于冷凝罐内壁上,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及警报装置连接,控制器与冷凝罐外部的蒸汽管阀门及进水管和出水管上的阀门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器和温度感应器对冷凝罐内的水温作出判断,以此对阀门进行控制达到换水的目的,当出现故障,罐内温度过高而未进行换水时,警报装置会响起,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换水。
17.优选的,所述警报装置包括蜂鸣器和 led 灯光报警器,当罐内温度过高时,蜂鸣器和led 灯光报警器启动,能更高效地通知到工作人员。
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通过将蒸汽管内的水蒸气与冷凝罐中的水进行接触,进行热交换,把水蒸气冷凝为热
20.水,也将冷凝罐中的水温度提高,再将二者通过管道输送到锅炉中去,锅炉进行加入,产生
21.新的水蒸气以供后续生产工艺使用。
22.2.通过在出水管及蒸汽管的靠近锅炉处设置抽水泵,使用抽水泵将出水管及蒸汽管中的水抽到锅炉中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3.3.通过在蒸汽管的螺旋部位设置金属散热片,蒸汽管穿过数个散热片并通过焊接工艺紧密连接,使得水蒸气中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递到冷凝罐中的水中去,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24.4.通过在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阀门,在蒸汽管设置蒸汽管阀门,可以使操作人员通过阀门对冷凝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
25.5.通过在冷凝罐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冷凝罐外设置警报装置,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固定于冷凝罐内壁上,温度感应器与外部警报装置连接,控制器与冷凝罐外部的蒸汽管阀门及进水管和出水管上的阀门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器和温度感应器对冷凝罐内的水温作出判断,以此对阀门进行控制达到换水的目的,当出现故障,罐内温度过高而未进行换水时,警报装置会响起,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换水。
26.6. 警报装置包括蜂鸣器和 led 灯光报警器,当罐内温度过高时,蜂鸣器和 led 灯光报警器启动,能更高效地通知到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27.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8.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 2 是螺旋状蒸汽管俯视图;
30.附图标记
31.1-蒸汽管、2-冷凝罐、3-锅炉、4-进水管、5-出水管、6-第二抽水泵、7-第一抽水泵、8-32.蒸汽管阀门、9-金属散热片、10-温度感应器、11-控制器、12-警报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
34.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
35.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
36.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37.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
38.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39.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下面结合图 1~图 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42.实施例 1:
43.如图 1 所示,螺旋状的蒸汽管 1 从冷凝罐 2 的顶部穿过,从冷凝罐 2 的侧面穿出。所述
44.蒸汽管 1 穿出的一端与锅炉 3 连通,冷凝罐 2 与锅炉 3 之间的蒸汽管 1 设置有第一抽水泵 7,所述蒸汽管 1 在第一抽水泵 7 及冷凝罐 2 之间处设置有蒸汽管阀门 8;如图 2 所示,蒸汽管 1的螺旋状部分上设置有数个金属散热片 9,蒸汽管 1 穿过金属散热片 9 并通过焊接工艺紧密连接;在冷凝罐 2 侧面设置有进水管 4,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在冷凝罐 2 侧面设置有出水管 5,出水管 5 一端穿过冷凝罐 2,通过焊接与冷凝罐 2 连接,出水管 5 的另一端与锅炉 3连通,所述的出水管 5 上设置有第二抽水泵 6,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冷凝罐 2 内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10 和控制器 11,温度感应器10 和控制器固定于冷凝罐 2 内壁上,冷凝罐 2 外部设置有警报装置 12,所述温度感应器 10 与控制器 11 及警报装置 12 连接,警报装置 12 与进水管及出水管上的阀门及蒸汽管阀门连接。
45.工作时,需回收的水蒸气从蒸汽管 1 进入到冷凝罐 2 内,此时冷凝罐 2 内已通过进水管4 进入了足量的低温水,水蒸气在通过蒸汽管 1螺旋部分时,因金属散热片 10的导热速度快,水蒸气中的热量快速地传递到金属散热片上,又因为金属散热片 9 与冷凝罐 2 中低温水的接触面大,所以水蒸气中的热量快速地通过热交换传递到了冷凝罐 2 中的低温水中;水蒸气在通过与冷凝罐 2 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后冷凝为热水,第一抽水泵 7 将
蒸汽管 1 中的热水抽到锅炉 3 中;冷凝罐 2 中的低温水在与水蒸气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逐渐升高,而随着冷凝罐 2中的水温不断升高,和蒸汽管 1 中水蒸气的热交换效率不断下降,当冷凝罐 2 中的水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对水蒸气的热交换效率变得很低,此时水温到达设定值,温度感应器 10 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11,控制器 11 会控制出水管 5 上的阀门打开及控制蒸气管阀门 8 关闭,由于冷凝罐 2 内温度高,热交换效率低,容易使水蒸气未被冷凝到达第一抽水泵 7,高温的水蒸气会损坏第一抽水泵 7,关闭蒸气管阀门 8 后会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出水管 5 上的阀门打开后,第二抽水泵将冷凝罐中的热水抽到锅炉中,一段时间后,控制器 11 控制出水管 5 上的阀门关闭,再控制进水管 4 上的阀门打开,将外部的低温水灌进冷凝罐 2 中;由于这两种水的温度均不低,均带有大量热量,加热时,不需花费太多能源即可再加热为水蒸气为后续生产工艺提供水蒸气。
46.实施例 2:
47.与实施例 1 不同的是,在蒸汽管 1 上增加一个回流管,回流管一端与冷凝罐 2 及第一抽
48.水泵 7 之间的蒸汽管 1 处连通,另一端与蒸汽管 1 入口处相连通。
49.工作时,关闭蒸汽管阀门 8,水蒸气经热交换被冷凝后储蓄在蒸汽管 1 内,而在冷凝罐 2内水温不断上升,热交换效率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一小部分未被冷凝的水蒸气随着热水达到了第一抽水泵 7 前,水蒸气达到此处后无法前进,但由于水蒸气密度低于空气,水蒸气便沿着回流管回到了蒸汽管 1 入口处,再次进行冷凝。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