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3259发布日期:2023-02-17 19:4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


背景技术:

2.余热锅炉分为高中低三压、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的余热锅炉,其主要由进口烟道、锅炉本体、出口烟道及烟囱、高中低压汽包、除氧器、管道等组成,因锅炉受热面在碱性条件下不易结垢腐蚀,需向炉水中加氨调整ph达到碱性。
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利用加氨系统同时向高中低压给水泵入口加入氨溶液。
4.然而,现有的加氨处理办法,会出现加氨不均匀或无法加入氨的情况,致使凝结水管道有腐蚀的风险,同时,加氨调整ph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且由于不均,导致测量错误,进而对锅炉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的左侧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主腔体的正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主腔体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贯穿口,所述主腔体的上表面中心处位于第一贯穿口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一贯穿口的侧壁开设有卡接凹环槽,所述主腔体连接有混合搅拌机构。
8.优选地,所述混合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腔体内底面中心处的转动底块,所述转动底块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套接有搅拌扇叶,所述主轴远离转动底块的一端设置为半球形。
9.优选地,所述混合搅拌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卡接凹环槽内槽壁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中段固定连接有竖轴,所述竖轴与第三管道不接触,所述竖轴远离横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台体,所述锥台体的侧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长滑道。
10.优选地,所述锥台体的上表面靠近长滑道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挡柱,所述锥台体的底面中心处开设有圆凹口。
11.优选地,所述锥台体位于主腔体的内部,所述主轴远离转动底块的一端伸入圆凹口内。
12.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管道的中轴线与搅拌扇叶的水平对称线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混合搅拌机构的设置,通过搅拌扇叶、锥台体、长滑道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氨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长滑道向下滑动,成功实现了更高效率的加氨,使得加氨更加均
匀,同时,在搅拌扇叶的协作下,不仅使得氨溶液与除盐水补水更充分的混合,还利用了除盐水补水自身的初始动能,有效节约了能源,且结构简洁,易于安装、使用。
15.2、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位置设置,使得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直线距离最长,有利于除盐水补水与氨溶液在主腔体内的混合,提高其混合时间,有利于加氨更加均匀。
16.3、由于主轴远离转动底块的一端伸入圆凹口内,使得主轴在除盐水补水的冲击下更加稳定,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中长滑道与锥台体的连接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中搅拌扇叶与主轴的连接示意图。
20.图中:1、主腔体;101、第一管道;102、第二管道;103、第三管道;104、卡接凹环槽;2、转动底块;201、主轴;202、搅拌扇叶; 3、圆环;301、竖轴;302、挡柱;303、长滑道;304、圆凹口;305、锥台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3所述,一种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加氨装置,包括主腔体1,主腔体1的左侧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01,主腔体1的正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102,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管道101与第二管道102之间的直线距离最长,有利于除盐水补水与氨溶液在主腔体1内的混合,提高其混合时间,有利于加氨更加均匀,主腔体1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贯穿口,主腔体 1的上表面中心处位于第一贯穿口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103,第一贯穿口的侧壁开设有卡接凹环槽104,主腔体1连接有混合搅拌机构。
23.混合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主腔体1内底面中心处的转动底块2,转动底块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主轴201,主轴201套接有搅拌扇叶202,主轴201远离转动底块2的一端设置为半球形,其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管道101与第二管道102的中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管道101的中轴线与搅拌扇叶202的水平对称线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4.混合搅拌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在卡接凹环槽104内槽壁的圆环3,圆环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横轴,横轴的中段固定连接有竖轴301,竖轴301与第三管道103不接触,竖轴301远离横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台体305,锥台体305的侧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长滑道303。
25.混合搅拌机构的设置,通过搅拌扇叶202、锥台体305、长滑道 303等的共同协作,利用了氨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长滑道303向下滑动,成功实现了更高效率的加氨,使得
加氨更加均匀,同时,在搅拌扇叶202的协作下,不仅使得氨溶液与除盐水补水更充分的混合,还利用了除盐水补水自身的初始动能,有效节约了能源,且结构简洁,易于安装、使用。
2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锥台体305的上表面靠近长滑道303两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挡柱302,锥台体305的底面中心处开设有圆凹口304,锥台体305位于主腔体1的内部,主轴201远离转动底块2的一端伸入圆凹口304内,其中,这样的设置,使得主轴201在除盐水补水的冲击下更加稳定,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有利于长期使用。
27.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28.使用本装备时,将第一管道101与第二管道102固定连接在除盐水补水母管中段,除盐水补水将流经主腔体1的内部,再将加氨管与第三管道10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除盐水补水、除盐水补水母管、加氨管等均为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与溶液。
29.当除盐水补水带有一定流速从第一管道101进入主腔体1的内部时,将冲刷搅拌扇叶202,使得搅拌扇叶202发生转动,此时,主轴 201在转动底块2的上表面转动,加氨管内的氨溶液通过第三管道103 进入主腔体1的内部,氨溶液流经圆环3、竖轴301,落在锥台体305 的上表面,由于挡柱302的阻挡,氨溶液将从长滑道303滑入下方流动的除盐水补水中,最终,氨溶液与除盐水补水充分混合后,经过第二管道102流出主腔体1的内部。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