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0638发布日期:2022-11-05 07:2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温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


背景技术:

2.减温器是用水作冷却介质调节过热式再热汽温的装置,其作用是控制和保持过热汽温或再热汽温为规定值,并防止过热器、再热器管壁受热,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而有时存在巨型锅炉工作产生的蒸汽温度较高无法直接进行下一道工序,因此人员需要对产生的蒸汽进行减温操作,就需要使用到减温器对蒸汽进行减温。
3.简单小型锅炉在使用减温器对蒸汽进行减温时,通常使用的减温器能够满足锅炉蒸汽减温的需求,而在对巨型锅炉蒸汽进行减温时,巨型锅炉产生的蒸汽比小型锅炉产生的蒸汽量较大,使得蒸汽通过管道一端的减温器时,蒸汽的流量就会增加,使得通常使用的减温器无法满足对蒸汽减温的需求,因此造成对经过减温器的蒸汽减温效果较差,使得蒸汽减温的温度任然无法达到生产需求,从而造成减温器的使用效果较差;
4.减温器通过冷却水对蒸汽进行减温操作时,冷却水在接触到减温器内部的蒸汽过程中,冷却水会将蒸汽中的高温进行吸收并被气化,而在冷却水进行吸热的同时会有少量的冷却水与蒸汽接触时间较短,使得少量的冷却水会残留在减温器内部,而残留在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内部的冷却水会存在腐蚀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的内壁的危险,使得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减温器的使用效果较差以及冷却水会存在腐蚀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的内壁的危险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包括减温外壳;所述减温外壳的内部中央位置设有导汽管,减温外壳的表面底端一侧设有集水罐;
7.所述导汽管的内部设有两组水容室,两组水容室之间设有连接槽,两组水容室之间通过连接槽相互连接,所述导汽管的内部位于水容室之间设有螺旋槽;
8.所述导汽管的内部位于螺旋槽的底端设有导水槽,减温外壳的内部位于导汽管的一端设有集水口,减温外壳的内部位于集水口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导汽管的内部底端呈倾斜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减温外壳的一端设有进汽端,减温外壳的另一端设有出汽端,进汽端和出汽端分别与蒸汽管相互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减温外壳的表面顶端一侧设有注水管,注水管的一端贯穿减温外壳延伸至导汽管的内部,注水管与导汽管内部水容室相互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导汽管的一端设有导汽口,导汽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汽口,导汽管的内
部位于水容室位置设有喷水孔,导汽管的内部中央位置与水容室的内部通过喷水孔相互连通。
12.优选的,所述集水罐位于排水管的正下方,排水管与集水罐的内部相互连通。
13.优选的,所述集水罐的底端中央位置设有放水管,放水管的表面设有电磁阀。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水容室、喷水孔和连接槽以及螺旋槽结构,实现增强对蒸汽的减温,通过连接槽将导汽管内部两组水容室进行连接,在蒸汽进入到导汽管内部时,通过导汽管内部一端的喷水孔喷出冷却水对蒸汽进行第一次减温,接着在蒸汽经过螺旋槽时,通过螺旋槽结构使得蒸汽产生一定旋转,使得导汽管内部第二组喷水孔继续对蒸汽进行二次减温,使得蒸汽减温更加充分,因此避免蒸汽减温不达标造成无法使用,从而提高减温器的使用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导汽管、导水槽和集水口以及排水管结构,实现对为吸热蒸发的冷却水进行吸收,由于导汽管内部底端成倾斜状,通过喷水口喷出的水在没有蒸发时,通过内部呈倾斜状的导汽管以及导水槽将冷却水导向集水口,接着通过集水口底端的排水管流向集水罐内部进行储存,因此避免未蒸发的冷却水残留在导汽管内部导致对导汽管内壁造成腐蚀,避免导汽管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避免导汽管受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减温外壳;101、进汽端;102、出汽端;103、注水管;104、排水管;105、集水口;2、导汽管;201、导汽口;202、排汽口;203、水容室;204、喷水孔;205、螺旋槽;206、导水槽;207、连接槽;3、集水罐;301、放水管;30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26.实施例一:
2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包括减温外壳1;减温外壳1的内部中央位置设有导汽管2,减温外壳1的表面底端一侧设有集水罐3;
28.导汽管2的内部设有两组水容室203,两组水容室203之间设有连接槽207,两组水容室203之间通过连接槽207相互连接,导汽管2的内部位于水容室203之间设有螺旋槽205;
29.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使用时,在巨型锅炉内部的大量高温蒸汽进入到导汽管2内部时,首先注水管103将冷却水注入到相互连通的水容室203内部,接着通过连接槽207将冷却水装满两组水容室203内部,接着在高温蒸汽经过导汽管2内部时,首先第一个水容室203通过喷水孔204将冷却水喷向高温蒸汽,通过冷却水对高温蒸汽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冷却水吸热蒸发随蒸汽离开导汽管2内部,接着大量蒸汽经过导汽管2内部中央位置的螺旋槽205时,通过螺旋槽205结构使得蒸汽在进入到第二组水容室203范围呈螺旋移动,使得水容室203借助喷水孔204喷书的冷却水对蒸汽进行减温,使得导汽管2内部第二组喷水孔204继续对蒸汽进行二次减温,使得蒸汽减温更加充分,因此避免蒸汽减温不达标造成无法使用,从而提高减温器的使用效果。
30.进一步,减温外壳1的一端设有进汽端101,减温外壳1的另一端设有出汽端102,进汽端101和出汽端102分别与蒸汽管相互连接;
31.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安装减温外壳1时,首先通过减温外壳1两端的进汽端101与出汽端102与蒸汽管相互连接。
32.进一步,减温外壳1的表面顶端一侧设有注水管103,注水管103的一端贯穿减温外壳1延伸至导汽管2的内部,注水管103与导汽管2内部水容室203相互连通;导汽管2的一端设有导汽口201,导汽管2的另一端设有排汽口202,导汽管2的内部位于水容室203位置设有喷水孔204,导汽管2的内部中央位置与水容室203的内部通过喷水孔204相互连通;
33.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接着高温蒸汽在进入到减温外壳1内部时,首先通过导汽管2一端的导汽口201进入到导汽管2内部,接着注水管103将冷却水注入到水容室203内部,接着通过连接槽207将两组水容室203连续填充冷却水,使得高温蒸汽经过导汽管2内部时,通过导汽管2内部喷水孔204对高温蒸汽进行二次减温,使得蒸汽减温效果提高。
34.与实施例一不相同的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实施例二,用于解决上述减温器通过冷却水对蒸汽进行减温操作时,冷却水在接触到减温器内部的蒸汽过程中,冷却水会将蒸汽中的高温进行吸收并被气化,而在冷却水进行吸热的同时会有少量的冷却水与蒸汽接触时间较短,使得少量的冷却水会残留在减温器内部,而残留在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内部的冷却水会存在腐蚀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的内壁的危险,使得减温器以及蒸汽管道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用循环水节能减温器,导汽管2的内部位于螺旋槽205的底端设有导水槽206,减温外壳1的内部位于导汽管2的一端设有集水口105,减温外壳1的内部位于集水口105的下方设有排水管104,导汽管2的内部底端呈倾斜状结构;集水罐3位于排水管104的正下方,排水管104与集水罐3的内部相互连通;集水罐3的底端中央位置设有放水管301,放水管301的表面设有电磁阀302;
35.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对高温蒸汽进行减温的过程中,残留在导汽管2内部的冷却水会流向集水口105,由于导汽管2内部底端呈倾斜状,同时位于螺旋槽205底端存在导水槽206,使得残留在导汽管2内部的冷却水流向集水口105,并通过集水口105底端的排水管104进入到集水罐3内部,当集水罐3内部收集的冷却水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打开放水管301表面的电磁阀302,将集水罐3内部收集的冷却水排出,因此避免未蒸发的冷却水残留在导汽管2内部导致对导汽管2内壁造成腐蚀,避免导汽管2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避免导汽管2受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
36.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注水管103将相互连通的水容室203内部注入冷却水,接着在连接槽207连接下,使得两组水容室203内部装满冷却水,接着在高温蒸汽进入到导汽管2内部时,通过即将导汽管2内部与水容室203相互连接的喷水孔204将冷却水喷向经过的高温蒸汽,接着在高温蒸汽经过螺旋槽205时,使得蒸汽呈螺旋离开导汽管2,同时位于螺旋槽205一端的喷水孔204对蒸汽进行二次降温,使得蒸汽降温效率提高,同时对于喷水孔204喷出残留的冷却水,通过导汽管2内部底端倾斜结构以及导水槽206的作用,将残留的冷却水导向减温外壳1内部集水口105,并通过集水口105底端的排水管104将冷却水导向集水罐3内部进行储存,避免残留的冷却水对导汽管2内壁造成腐蚀。
37.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