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3249发布日期:2023-06-18 01:0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汽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


背景技术:

1、目前,现今市场上,蒸汽刷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工作时无需烫衣板,收藏方便,是一种高效环保型家庭清洁家电产品,其持续喷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可以使熨烫、杀菌灭菌、清洁等变得轻而易举,适宜用于家庭、酒店及外出旅游等,现市场上渐渐流行起来。

2、蒸汽刷等化汽类产品的核心部件是用于加热化汽的化汽锅炉。化汽锅炉的核心功能是对水加热汽化产生蒸汽。专利号20182210973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入水口的化汽锅炉及蒸汽刷,其为了解决现有化汽锅炉倾斜使用时会导致水流在流道内分布不均、产生水滴的技术问题,将流道设计两个彼此隔离的起始段,入水口设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一个起始段,使得当化汽锅炉倾斜时,来自两个入水口的水流分别流向对应的流道起始段;

3、实质上,该化汽锅炉的两个入水口水平设置,当蒸汽刷朝其中一个入水口方向倾斜时,另一个入水口入水少,导致总的入水量减少,蒸汽发生慢,另外的,当另一入水口的水量减少,其相对独立的支流段处的水量也减少,导致加热管的后部热量得不到充分使用,造成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提高锅炉热量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包括锅体,布置在锅炉内的加热管,构成在锅炉内的汽化腔,以及连通所述汽化腔的分水器,所述汽化腔包括关于锅炉截面相对独立的至少汽化通道,以及连通汽化通道的出汽通道;

3、所述汽化通道包括:

4、前入水段,布置于汽化腔内靠近出汽通道的一侧,且所述分水器具有与前入水段连通的前入水口;

5、后入水段,布置于前入水口背离出汽通道的一侧,连通所述前入水段和出汽通道,并关于加热管轮廓蜿蜒设置,且所述分水器具有与后入水段连通的后入水口,所述前入水口与后入水口相对独立设置,且至少在所述前入水口与后入水口之间设有阻水结构。

6、作为优选的,汽化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于锅炉的两侧。

7、进一步,所述出汽通道与汽化通道一一对应设置,或,所述汽化通道汇聚至出汽通道。

8、进一步,所述前入水段具有朝向加热管后部设置的第一路径,所述后入水段具有朝向加热管前部设置的第二路径,以及朝向出汽通道设置的第三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依次连通。

9、进一步,阻水结构指得是设置在前入水口与后入水口之间的挡水部,挡水部可以是横向或竖向设置,亦或是弯折设置,以实现前入水口与后入水口的相对独立。

10、作为优选的,所述阻水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前入水段内的第一挡水部和第二挡水部,所述第一挡水部呈u型布置,所述第二挡水部关于锅炉纵向布置。

11、进一步,所述阻水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后入水段内的第三挡水部和第四挡水部,所述第三挡水部至少在横向上拦截在后入水段内,且所述第三挡水部朝向相邻壁面延伸,或所述第三挡水部连接相邻壁面。

12、进一步,所述第三挡水部与相邻壁面之间形成增压口,所述增压口开口小于后入水段截面。

13、进一步,所述后入水段内设有与后入水口衔接的增压区段,所述增压区段截面小于其前后段截面,所述加热管至少部分的露置于圆弧区段内。

14、进一步,所述加热管呈m型设置,且所述加热管至少部分的贯通前入水段和后入水段。

15、进一步,所述前入水段和/或后入水段的隔水壁面至少部分的构成在加热管上。

16、进一步,所述分水器上设有相邻设置的两个前入水口和两个后入水口,所述汽化腔内形成有分隔每个前入水口和后入水口的十字型隔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8、1、通过两个相互独立并且对称的汽化通道构成汽化腔,每个汽化通道的前入水段和后入水段内分别设置入水口,从而使得每个汽化通道内的水量均匀,减少锅炉倾斜而对锅炉两侧的汽化通道进水量的影响;

19、2、前入水段内的水流在阻水结构的作用下先朝向加热管后部行进,再沿横向往复经过加热管行进,从而使得锅炉前部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前入水段内的水体得以预先汽化,优化锅炉内入水和汽化效果,减少水滴的产生;

20、在后入水段内的水体在行进过程中,先于前入水段朝向加热管前部行进,利用锅炉后部热量进行汽化的同时,对锅炉后部进行降温,到加热管前部位置后进行合流,有效利用加热管前部热量,后入水段内的水体在锅炉后部独立向两侧分散,最终汇集到出汽腔进行出汽,全面充分的利用的锅炉各个位置的热量,无论锅炉处于水平放置、侧边斜45°放置、还是锅炉头朝下90°垂直放置,都可以保证蒸汽连续,稳定。

21、3、在锅炉内温度加热至预定温度后,前入水段内的水汽得以对后入水段内的水汽施加推进作用,保证蒸汽输出动力和连续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布置在锅炉内的加热管(2),构成在锅炉内的汽化腔,以及连通所述汽化腔的分水器(3),所述汽化腔包括关于锅炉截面相对独立的至少两个汽化通道(4),以及连通汽化通道(4)的出汽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入水段(6)具有朝向加热管(2)后部设置的第一路径,所述后入水段(7)具有朝向加热管(2)前部设置的第二路径,以及朝向出汽通道(5)设置的第三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前入水段(6)内的第一挡水部(8.1)和第二挡水部(8.2),所述第一挡水部(8.1)呈类u型布置,所述第二挡水部(8.2)关于锅炉纵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汽通道与汽化通道一一对应的连通设置,或,所述汽化通道汇聚至出汽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后入水段(7)内的第三挡水部(8.3),所述第三挡水部(8.3)至少在横向上拦截在后入水段(7)内,且所述第三挡水部(8.3)朝向相邻壁面延伸,或所述第三挡水部(8.3)连接相邻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水部(8.3)与相邻壁面之间形成增压口(8.4),所述增压口(8.4)开口小于后入水段(7)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入水段(7)内设有与后入水口(7.1)衔接的增压区段(7.2),所述增压区段(7.2)截面小于其前后段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呈m型设置,且所述加热管(2)至少部分的贯通前入水段(6)和后入水段(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入水段(6)和/或后入水段(7)的隔水壁面至少部分的构成在加热管(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3)上设有相邻设置的两个前入水口(6.1)和两个后入水口(7.1),所述汽化腔内形成有分隔每个前入水口(6.1)和后入水口(7.1)的十字型隔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点位下水的锅炉,包括锅体,布置在锅炉内的加热管,构成在锅炉内的汽化腔,以及连通所述汽化腔的分水器,所述汽化腔包括关于锅炉截面相对独立的至少汽化通道,以及连通汽化通道的出汽通道;所述汽化通道包括:前入水段,布置于汽化腔内靠近出汽通道的一侧,且所述分水器具有与前入水段连通的前入水口;后入水段,布置于前入水口背离出汽通道的一侧,连通所述前入水段和出汽通道,并关于加热管轮廓蜿蜒设置,且所述分水器具有与后入水段连通的后入水口,所述前入水口与后入水口相对独立设置,且至少在所述前入水口与后入水口之间设有阻水结构,提高锅炉热量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郑戚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