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1919发布日期:2024-04-30 17: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汽发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蒸汽发生器内部的加热管都是与水体直接接触加热产生蒸汽的,长时间使用后加热管外部会产生水垢,严重影响其加热效率,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蒸汽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短暂关停时,内部的温度会呈线性迅速降温,当需要继续加热产生蒸汽时,需要重新对内部进行加热,重新加热的过程会耗费大量的能源;加热管需要对蒸汽发生器内部全部水体进行加热至沸点后才能产生蒸汽,蒸汽产生的速率过慢;无法喷出高温蒸汽,热效率低,用户体验不好,也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导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以及喷水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导热壳体以及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密封容置于所述导热壳体内,所述喷水机构与外界水源接通并用以往所述导热壳体上喷洒水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蒸汽导出管。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顶盖开设有多个第一导气孔,所述导热壳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喷水机构包括喷水壳体,所述喷水壳体的一侧通过导管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喷水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导热壳体的喷水孔。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下部,所述喷水壳体设置于所述导热壳体的上方,所述喷水孔设置于所述喷水壳体的底面,所述喷水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导热壳体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喷水机构之间设置有冷凝水过滤机构,所述冷凝水过滤机构包括冷凝板,所述冷凝板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冷凝过气孔。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壳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冷凝水收集槽。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顶盖,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气孔相导通的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顶盖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顶盖设置有第三导气孔,所述蒸汽导出管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气孔上。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导出管的顶面呈封闭结构,所述蒸汽导出管的管体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第四导气孔。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底面以及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以限定所述导热壳体的限位柱,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底面开设有分水槽。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气孔的周边向下凹陷形成供孔柱插设的孔槽,所述第二导气孔的周边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孔柱。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水槽呈先窄后宽再窄的结构。

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3、1、水体与内部密封有第一加热管的导热壳体接触后产生蒸汽,蒸汽上升到第二腔体后被灼热的第二加热管再次加热排出蒸汽导出管,第一加热管以及第二加热管均不会与水体直接接触,降低了水垢产生的几率,确保其加热效率不会被水垢所影响,提高了使用寿命;

14、2、第一腔体内相当于一个具有储热功能的腔体,暂停工作后其内部的热量不会立即呈线性消耗掉,而是缓慢地消耗,不会形成剧烈降温以及升温变化,对蒸汽发生器不会形成剧烈的冷热冲击,降低了重新加热所需的能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15、3、喷水机构通过多个喷水孔将水体均匀地喷洒在导热壳体的表面,表面的水会被快速加热成蒸汽,大大缩短了产生蒸汽的时间;

16、4、本申请所产生的蒸汽是高温蒸汽,即温度高于100℃的蒸汽,第一腔体产生的蒸汽温度≤100℃,即普通蒸汽,普通蒸汽输送给第二腔体进行二次加热,产生出的蒸汽温度>100℃,即高温蒸汽,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导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以及喷水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导热壳体以及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密封容置于所述导热壳体内,所述喷水机构与外界水源接通并用以往所述导热壳体上喷洒水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蒸汽导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一顶盖,所述第一顶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顶盖开设有多个第一导气孔,所述导热壳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喷水机构包括喷水壳体,所述喷水壳体的一侧通过导管与外界水源连通,所述喷水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导热壳体的喷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下部,所述喷水壳体设置于所述导热壳体的上方,所述喷水孔设置于所述喷水壳体的底面,所述喷水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导热壳体的中部开设有导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喷水机构之间设置有冷凝水过滤机构,所述冷凝水过滤机构包括冷凝板,所述冷凝板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冷凝过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冷凝水收集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第二顶盖,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导气孔相导通的第二导气孔,所述第二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顶盖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顶盖设置有第三导气孔,所述蒸汽导出管设置于所述第三导气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导出管的顶面呈封闭结构,所述蒸汽导出管的管体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第四导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底面以及侧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以限定所述导热壳体的限位柱,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底面开设有分水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孔的周边向下凹陷形成供孔柱插设的孔槽,所述第二导气孔的周边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孔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温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槽呈先窄后宽再窄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导通,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以及喷水机构,加热机构包括导热壳体以及第一加热管,第一加热管密封容置于导热壳体内,喷水机构与外界水源接通并用以往导热壳体上喷洒水体,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管,第二腔体上设置有蒸汽导出管。本申请所产生的蒸汽是高温蒸汽,即温度高于100℃的蒸汽,第一腔体产生的蒸汽温度≤100℃,即普通蒸汽,普通蒸汽输送给第二腔体进行二次加热,产生出的蒸汽温度>100℃,即高温蒸汽,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军,郑绍海,杨广良,李成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1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