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微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52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孔微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超高温(600℃)、超临界(30MPa)及以上各等级参数锅炉及其它压力容器排汽(气)降噪的消声器,特别是一种全钢结构无阻尼吸声材料的大孔微压消声器。
目前,消声器主要有小孔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等。小孔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是利用气流通过1-3mm的小孔排放,噪声峰值频率上升到2万Hz以上,使人耳能感觉到的声能大幅度减少,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其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高,属于压力容器范围,对技术工艺和材质的要求均较高。小孔易堵塞,引起消声效果下降,也是导致消声器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安全可靠性不够;阻性消声器阻力较大,内部充填的阻性吸声材料易被高速气流“吸出”,导致消声量下降,且体积大,重量达数吨,安装困难,维修工作量大,消声量一般不大于25分贝;多孔扩散消声器内部有数十层金属丝网迭合,气流需经过无数丝米级微孔排放,阻力大,易造成堵塞,导致消声量下降,甚至使内部压力异常升高,引起爆裂,安全可靠性不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消声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便于制造、消声量大、安全可靠的大孔微压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大孔微压消声器的组成包括消声结构—消声筒和导流结构—均(控)流管,消声筒上下端有封头,均(控)流管一端与输送介质的管道连接,一端伸入消声筒内,并与消声筒或其封头固定连接,其特征是在消声筒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1的孔,在均(控)流管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2的孔,D1、D2的范围为大于3mm且小于等于25mm。
本实用新型消声器利用双层大孔结构降压消声,介质在消声器内部大幅度降压,最终以微压状态排放,从而得到大的消声量,通常可达40分贝,能够满足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降噪环保要求,对于消声量更大的特殊要求可以专门设计。由于消声器内工作压力甚微,使得大孔微压消声器可以不按压力容器的标准制造,降低制造难度和对材质的要求,造价也相应降低,同时消声器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运行过程无排放反作用力,不影响管系的排放,缓解管道因突然排放而受到的冲击力;体小质轻,不需设置特定支座,安装简便,消声器直接由与其连接的介质排放管系支承,管系的热位移不受限制。可应用于排放具有腐蚀性和含固形杂质等气态介质的场合,消声器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尤其适用于超高温(600℃)、超临界(30MPa)及以上各等级参数锅炉及其它压力容器排汽(气)降噪的消声器。在同等可比条件下,每排放一吨介质、降低一分贝噪声,本实用新型耗用金属材料的重量为0.045Kg及以下,而其它类型的消声器为0.07~2.0Kg。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4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大孔微压消声器的组成包括消声结构一消声筒1和导流结构—均(控)流管3,消声筒上下端有封头,均(控)流管3—端与输送介质的管道连接,一端伸入消声筒1内,并与消声筒或其封头固定连接,在消声筒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1的孔2,在均(控)流管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2的孔4,D1、D2的范围为大于3mm且小于等于25mm。
在如
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孔2、4的分布可呈某种几何图形,如菱形、矩形等。内外层孔的数量主要根据管系的排放量和设计的消声量决定,消声筒上孔的总有效截面应大于等于均(控)流管上孔的总有效截面。为了保证大孔微压消声器的结构强度,内外层孔都应具有一定的节径比(相邻两孔中心距与孔直径之比值),本实用新型消声筒上的孔和均(控)流管上的孔的节径比范围都为1.2~10.0。实施例中,消声筒和均(控)流管的横截面为圆形、多边形等形状,选用厚度为0.5mm~30mm的优质碳钢、合金钢或不锈钢制做;消声筒首尾两端的横截面积可以相等或不相等;当消声筒与均(控)流管的轴心线相平行或重合时,二者内、外表面的间距为5~750mm。
权利要求1.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组成包括消声结构—消声筒和导流结构—均流管,消声筒上下端有封头,均流管一端与输送介质的管道连接,一端伸入消声筒内,并与消声筒封头固定连接,其特征是在消声筒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1的孔,在均流管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2的孔,D1、D2的范围为大于3mm且小于等于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特征是消声筒和均流管上孔的分布呈菱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特征是消声筒上孔的总有效截面大于等于均流管上孔的总有效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特征是消声筒上的孔和均流管上的孔的节径比都为1.2-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特征是消声筒和均流管的横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特征是消声筒和均流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特征是当消声筒与均流管的轴心线相平行时,二者内、外表面的间距为5-750mm。
专利摘要大孔微压消声器,其组成包括消声筒和均(控)流管,消声筒上下端有封头,均(控)流管一端与输送介质的管道连接,一端伸入消声筒内,在消声筒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1的孔,在均(控)流管壁上分布有孔径为D2的孔,D1、D2的范围为大于3mm且小于等于25mm。利用双层大孔结构,介质在消声器内部大幅度降压,最终以微压状态排放,消声量大,可以不按压力容器的标准制造,造价低,可靠性大大提高,使用范围广泛。
文档编号F22B37/00GK2399604SQ99229970
公开日2000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16日
发明者陈晶, 陈敖虎 申请人:陈晶, 陈敖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