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沸水两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53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蒸汽、沸水两用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蒸汽、沸水两用常压锅炉。特别适合酒厂为蒸酒提供蒸汽以及为日常生活提供生活用水、用汽等。
目前,一般小酒厂用于蒸酒及向职工提供饮用开水,洗澡等用汽、用水的锅炉主要包括上、下水腔,设于下水腔内带炉桥和炉门的炉膛(亦称炉胆)及设于炉膛内上部且环形设置的L型水冷壁管,在上、下水腔之间还设有一环形高温烟气室及将该烟气室与炉膛连通的烟道,以及与环形烟气室连接的烟囱,整台锅炉的壳体则由上、下水腔外壳及高温烟气室的底板组成。“自贡东方气体设备公司”生产的“酿酒用锅炉”即属于此类锅炉。该锅炉虽然克服了一般直燃式民用锅炉烟尘排放量大的弊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热效率。但由于该锅炉的环形高温烟气室是焊接于下水腔体上部的外壳上,其环状底板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成为锅炉壳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在该环板上开设出灰孔;而上水腔壳体则座于该环状底板的延伸面上,使上水腔壳体下部与高温烟气室的外环面之间形成一个较窄的静水(死水)性热交换区。由于该锅炉的环形高温烟气室仅有三个面与水接触进行热交换,既影响了锅炉热效率,使烟囱排烟温度过高;又因高温而使作为锅炉壳体一部份的高温烟气室环形底板易烧坏;静水区(死水区)的存在不但降低了该区的热交换效率,而且也因该区内的水不能自由循环成为易结垢区,亦影响到热效率的提高,因而该类锅炉存在高温烟气室设置方式和位置不合理,上、下水腔之间水的自然循环性较差,死水区易结垢且不易清除,均影响了锅炉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锅炉的寿命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沸水两用锅炉以克服背景技术存在的高温烟气室设置方式和位置不合理,上、下水腔之间水的自然循环性较差,死水区易结垢且不易清除等弊病;达到扩大高温烟气室热交换面积,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产气量,延长高温烟气室及锅炉壳体的使用寿命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背景技术基础上将环形高温烟气室改设于上水腔体内,通过手孔或手孔与筋板与上水腔壳体连接并实现清灰;上、下水腔外壳则直接连接成一体而组成锅炉壳体,同时使上、下水腔中的水通过环形高温烟气室的内环区及通过环形高温烟气室的外环面和底部与上水腔内壁之间的通道与下水腔之间形成两个自然循通道,既消除了死水区,又克服了易结垢的问题,从而实现其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水腔,设于下水腔内带炉桥和炉门的炉膛及设于炉膛内上部且环形设置的双排L水冷壁管,环形高温烟气室及将该烟气室与炉膛连通的烟道,与高温烟气室连接的烟囱以及设于上水腔壳体上的人孔、蒸汽出口,沸水出口;关键在于环形高温烟气室设于上水腔内,其外环面设有1~4个手孔;环形高温烟气室通过手孔或手孔加筋板与上水腔壳体紧固连接,而上、下水腔则直接焊结成一体而构成锅炉的壳体。所述与高温烟气室连接的烟囱既可设于上水腔外侧与环形高温烟气室的外环面连接,亦可设于上水腔体顶部并穿过该水腔与高温烟气室的内环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环形高温烟气室设于上水腔体内,工作时整体均浸于水中与之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及高温烟气室的寿命;此外,环形高温烟气室设于上水腔体内后,使上水腔体壳与烟气室的外环面及环形底板之间形成一水流通道,直接与下水腔连通,从而既消除了死水易结垢区,又使上、下水腔之间工作时形成内、外两个循环通道,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交换的效率;整台锅炉与背景技术相比可提高产汽量10%左右。环形高温烟气室的底板不再作为锅炉壳体的一部分后,锅炉壳体便不存在特殊的高温区,从而又有效地提高了整台锅炉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温烟气室设置合理、扩大了热交换面积,有效地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和产汽量,延长了高温烟气室及锅炉壳体的使用寿命等特点。
附图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A-A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B-B视图)。
图中1.炉门,2.手孔(清灰孔),3.环形高温烟气室,4.水位计,5.锅炉壳体,6.蒸汽出口座孔,7.人孔,8.上水腔,9,烟囱座孔,10.清灰孔,11.烟道,12.下水腔体,13.L型水冷壁管,14.炉膛,15.炉桥,16.进水及排污管座孔,17.底座,18.沸水出口实施例1附图1、2为本实施例附图。本实施例以产0.3T/h蒸汽量的锅炉为例炉体总高2840mm,下水腔12外径Φ1000mm,高1300mm;炉堂14内径Φ900mm,高1100mm,水冷壁管13为两层,内层水冷壁管20根,外层28根,均按国际3087-82标准设置;上水腔8外径Φ1510mm,主腔体高860mm,与下水腔12连接的锥形环板高40mm,上端盖体高360mm;环形高温烟气室3外径Φ1400mm,内径Φ880mm,高300mm,手孔2本实施例设4个,直径均为Φ133mm,高温烟气室3即通过4个手孔2与上水腔8的壳体焊接固定,其位置以环形高温烟气室3底部外缘与上水腔8内壁的最小距不低于20mm为度;与蒸汽出口座孔6配套使用的主汽阀本实施例采双向分汽阀,使蒸汽出口处于常开状态,以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整台锅炉壳体及炉膛14、环形高温烟气室3,手孔2及烟道11等均采用5mm厚锅炉钢板焊结而成。其余均与背景技术同。
实施例2本实施例将烟囱与高温烟气室3的接口设于内环面,整个烟囱穿过上水腔8内由上端盖体穿出,而与内环面接口相对的外环面设一手孔2以利烟囱清灰。其余均与实施1同。
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沸水两用锅炉,包括上、下水腔,设于下水腔内带炉桥和炉门的炉膛及设于炉膛内上部且环形设置的双排L型水冷壁管,环形高温烟气室及将该烟气室与炉膛连通的烟道,与高温烟气室连接的烟囱,以及设于上水腔壳体上的人孔、蒸汽出口,沸水出口;其特征在于环形高温烟气室设于上水腔内,其外环面上设有1~4个手孔;环形高温烟气室通过手孔或手孔加筋板与上水腔壳体紧固连接,而上、下水腔则直接焊结成一体而构成锅炉的壳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蒸汽、沸水两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高温烟气室连接的烟囱既可设于上水腔体外侧与环形高温烟气室的外环面连接,亦可设于上水腔体顶部并穿过该水腔与高温烟气室的内环面连接。
专利摘要该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蒸汽、沸水两用锅炉。包括连成一体的上、下水腔壳体及设于下水腔内的炉膛、水冷壁管、炉门,设于上水腔内的环形高温烟到及其手孔、烟道、人孔、烟囱。该锅炉由于将高温烟气室设于上水腔内并通过手孔清灰,不但扩大了热交换面,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消除了背景技术中的死水易结垢区及采用烟气室底板作为锅炉壳体一部分所形成的高温区影响炉体寿命等缺陷。而具有热效率高,产汽量大,锅炉寿命长等特点。
文档编号F22B23/00GK2407234SQ9924146
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日
发明者朱家平 申请人:朱家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