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32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气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暖气包,由上、下循环管和连通上、下循环管的暖气片构成,暖气片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循环管连通。这种结构的暖气包,由于暖气片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循环管连通,从上循环管进水口进入暖气包的热水,从进入第一片暖气片的内腔上端直接下行至下循环管,然后未经循环完所有的暖气片即从下循环管的出水口返回,导致,暖气包内没有完全充满热水,即一边热,一边凉,传热不均匀、热效率低。为了提高热效率,只有靠提高热水的送水压力,即使这样,还要在暖气包上循环管的另一端安装排气阀,通过排气来降低暖气包的内压使热水完全充满。即费时又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热均匀、热效率高、使用省时省力的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它由上、下循环管和连通上、下循环管的暖气片构成,上循环管的头端设有热水进水口,暖气片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循环管连通,所说下循环管内设有内置循环管,内置循环管头端的出水口与下循环管的回水出水口连通,内置循环管的末端与下循环管的末端内接,内置循环管末端设有进水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从上循环管进水口进入暖气包的热水,从暖气片的内腔上端下行至下循环管内,然后通过内置循环管末端的进水孔汇流至内置循环管头端通过下循环管的出水口返回。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热水充满暖气包,传热均匀、热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取暖设施。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水进水 2、上循环管 3、暖气片间隔 4、暖气片 5、内置循环管末端的进水孔 6、内置循环管 7、下循环管 8、回水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它由上、下循环管2、7和连通上、下循环管2、7的暖气片4构成,上循环管2的头端设有热水进水口1,暖气片4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循环管2、7连通,下循环管7内设有内置循环管6,内置循环管6头端的出水口与下循环管7的回水出水口8连通,内置循环管6的末端与下循环管7的末端内接,内置循环管6末端设有进水孔5。
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它由上、下循环管和连通上、下循环管的暖气片构成,上循环管的头端设有热水进水口,暖气片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循环管连通,其特征是所说下循环管内设有内置循环管,内置循环管头端的出水口与下循环管的回水出水口连通,内置循环管的末端与下循环管的末端内接,内置循环管末端设有进水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循环管式暖气包,它由上、下循环管和连通上、下循环管的暖气片构成,上循环管的头端设有热水进水口,暖气片的内腔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循环管连通,下循环管内设有内置循环管,内置循环管头端的出水口与下循环管的回水出水口连通,内置循环管的末端与下循环管的末端内接,内置循环管末端设有进水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从上循环管进水口进入暖气包的热水,从暖气片的内腔上端下行至下循环管内,然后通过内置循环管末端的进水孔汇流至内置循环管头端通过下循环管的出水口返回。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热水充满暖气包,传热均匀、热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取暖设施。
文档编号F28D1/053GK2835927SQ20052012787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
发明者李万利 申请人:李万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