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5325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框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板框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自发展问世以来,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板式换热器认识的加深,及板式换热器本身具有的高效、维护方便等特点,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品已遍及石化、冶金、电力、轻工、食品、医药、造纸等十余个行业,并已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随着各行业的高速发展,一些特殊工艺过程介质换热对具有高传热系数、耐高温高压的热交换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市场上无相应的换热设备能够很好的满足要求,各应用厂家都在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虽然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耐高温高压、密封性能好的优点,但是由于受到板片形式及产品结构的限制,传热效率相对较低,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运行工况要求。而板式换热器虽然具有高传热系数,但是由于受到密封胶垫的限制,不能承受高温高压;管式换热器虽然耐高温高压的能力很强,但是传热系数较低。这两种产品也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特殊工艺过程介质的换热要求,传热系数高、耐高温高压、结构紧凑、密封性好的板框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换热器包括固定板、立柱、上下盖板、联接板、筋板、地脚、堵板、分程隔板、密封垫片、板片、双头螺柱、螺母、垫片,所述的立柱、上下盖板、联接板、筋板、地脚焊接后形成换热器框架;两张板片之间通过焊接相对两侧直边形成板片对,并通过四个堵板定位固定形成一体,板片对间相邻板片焊接在一起,贴近上下盖板的板片与上下盖板焊接在一起,堵板与框架中的立柱及上下盖板焊接,并与板片对焊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换热器的板束;在板束的两个相临侧面设置有分程隔板,固定板通过双头螺柱、螺母、垫片与板束连接在一起,密封垫片设置在固定板固定板与板束之间。
所述的板片对装入换热器框架后,相邻板片对间焊接在一起,并于堵板、上下盖板焊接形成板束部件,同时形成相互封闭的介质流通腔道,每种介质流通通道与板束框架外边缘都保留一定尺寸,便于介质流通,板束中立柱与联结板的密封面为一光滑平面,并加工有双头螺栓联接孔,以便与固定板相连接。
所述的分程隔板与板片对端面靠齐,并与立柱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板片作为最基本的传热元件,采用单波斜波纹结构形式,两张板片波纹相互交错搭接,并通过焊接相对应整齐直边段的两侧面而形成板片对。
所述的用于安装板片对的堵板安装侧采用齿形结构,便于板片对的定位、安装与焊接加工。
所述的固定板密封面处加工有多条密封水线,在相应部位设置排气口排液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合了板式换热器与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优点,具有传热系数高、耐高温高压能力强的特点,且结构紧凑,清洗维护方便,满足了需高传热系数、承高温高压的介质换热需求。
1、传热系数高采用板片作为传热元件,传热系数高,相当于板式换热器;2、耐高温高压板片之间采用焊接的结构形式,取消了板式换热器中板片之间的密封胶垫,克服了某些工艺条件下介质对胶垫材质的特殊要求,从而增强了密封性能,提高了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3、流程组合灵活,对工艺系统适应能力强可根据工艺系统的要求可随意设置分程隔板,可形成多流程结构形式,以增大介质的流通长度,增强了传热能力;4、接管大小可根据需求变化,突破了板式换热器角孔的限制;5、实现了最佳的传热能力与阻力损失的搭配板框式换热器不存在角孔分流,阻力损失大为降低,实现了传热性能与阻力损失的合理匹配。
6、维护清洗方便板框式换热器板片采用单波斜波纹的结构形式,便于清洗;7、结构紧凑比板式换热器更紧凑,在1m3范围内可形成130m2的换热面积;8、设有排汽、排液口,便于换热器的有效换热与维护检修。


图1为板框式换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波斜波纹板片对示意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堵板和板片对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密封面密封水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上A-A结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1所示该换热器包括固定板1、立柱2、上下盖板3、联接板4、筋板5、地脚6、堵板7、分程隔板8、密封垫片9、板片10、双头螺柱11、螺母12、垫片13,所述的立柱2、上下盖板3、联接板4、筋板5、地脚6焊接后形成换热器框架;两张板片10之间通过焊接相对两侧直边14形成板片对,并通过四个堵板7定位固定形成一体,板片对间相邻板片10焊接在一起,贴近上下盖板3的板片10与上下盖板3焊接在一起,堵板7与框架中的立柱2及上下盖板3焊接,并与板片对焊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换热器的板束,在板束的两个相临侧面设置有分程隔板8,固定板1通过双头螺柱11、螺母12、垫片13与板束连接在一起,密封垫片9设置在固定板与板束之间。
所述的板片对装入换热器框架后,相邻板片对间焊接在一起,并于堵板7、上下盖板3焊接形成板束部件,同时形成相互封闭的介质流通腔道,每种介质流通通道与板束框架外边缘都保留一定尺寸,便于介质流通。板束中立柱2与联结板4的密封面为一光滑平面,并加工有双头螺栓联接孔,以便与固定板1相连接。
所述的分程隔板8与板片对端面靠齐,并与立柱2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板束部件与固定板部件、密封垫片9通过双头螺柱11、螺母12、平垫片13连接构成板框式换热器整机。
由附图2所示所述的板片10作为最基本的传热元件,采用单波斜波纹结构形式,两张板片波纹相互交错搭接,并通过焊接相对应整齐直边段14的两侧面而形成板片对,即介质流通通道。
由附图3、4所示所述的用于安装板片对的堵板7安装侧采用齿形15结构,便于板片对的良好定位,并且便于安装板片对与焊接加工。
由附图5所示所述的固定板1密封面处加工有多条密封水线16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与接管法兰焊接在一起,在相应部位设置排气口17排液口18。
工作过程板束由板片与框架通过焊接形成两种介质流通通道,通过形成的不同流体流通通道,高温流体通过板片将热量传递给低温流体,低温流体被加热,高温流体被冷却,且每种流体通道中通过设置分程隔板而控制流体流通面积和流通长度,从而实现有效换热。
权利要求1.一种板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固定板(1)、立柱(2)、上下盖板(3)、联接板(4)、筋板(5)、地脚(6)、堵板(7)、分程隔板(8)、密封垫片(9)、板片(10)、双头螺柱(11)、螺母(12)、垫片(13),所述的立柱(2)、上下盖板(3)、联接板(4)、筋板(5)、地脚(6)焊接后形成换热器框架;两张板片(10)之间通过焊接相对两侧直边(14)形成板片对,并通过四个堵板(7)定位固定形成一体,板片对间相邻板片焊接在一起,贴近上下盖板(3)的板片(10)与上下盖板(3)焊接在一起,堵板(7)与框架中的立柱(2)及上下盖板(3)焊接,并与板片对焊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换热器的板束;在板束的两个相临侧面设置有分程隔板(8),固定板(1)通过双头螺柱(11)、螺母(12)、垫片(13)与板束连接在一起,密封垫片(9)设置在固定板固定板(1)与板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对装入换热器框架后,相邻板片对间焊接在一起,并于堵板(7)、上下盖板(3)焊接形成板束部件,同时形成相互封闭的介质流通腔道,每种介质流通通道与板束框架外边缘都保留一定尺寸,便于介质流通,板束中立柱(2)与联结板(4)的密封面为一光滑平面,并加工有双头螺栓联接孔,以便与固定板(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程隔板(8)与板片对端面靠齐,并与立柱(2)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10)作为最基本的传热元件,采用单波斜波纹结构形式,两张板片波纹相互交错搭接,并通过焊接相对应整齐直边段(14)的两侧面而形成板片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安装板片对的堵板(7)安装侧采用齿形(15)结构,便于板片对的定位、安装与焊接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1)密封面处加工有多条密封水线(16),在相应部位设置排气口(17)排液口(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框式换热器,该换热器是将立柱、上下盖板、联接板、筋板、地脚焊接后形成换热器框架;两张板片之间通过焊接相对两侧直边形成板片对,并通过四个堵板定位固定形成一体,板片对间相邻板片焊接在一起,贴近上下盖板的板片与上下盖板焊接在一起,堵板与框架中的立柱及上下盖板焊接,并与板片对焊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换热器的板束部件,板束部件与固定板、密封垫片通过双头螺柱、螺母、平垫片连接构成板框式换热器整机,具有传热系数高、耐高温高压、流程组合灵活,对工艺系统适应能力强、维护清洗方便、结构紧凑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D9/00GK2842346SQ20052012776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刘凯, 姜颖, 常玉霞, 嵇海江, 未洪刚, 张胜, 马志军 申请人:四平市巨元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