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33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能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管式炉点火控制系统中的高能点火 装置,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炉体点火系统中。
背景技术
管式加热炉是一种火力加热设备,它利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火焰与烟气 作为热源,加热在炉管中高速流动的介质,使其达到工艺规定的温度,以供给介质在进行 分馏、裂解或反应等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与其它加热方式相比, 管式加热炉的主要优点是加热温度高(可达1273K),传热能力大和便于操作管理。在管式炉中,被加热物质在管内流动,故仅限于加热气体和液体。而且,这些气体或 液体通常都是易燃易爆的烃类物质,同锅炉加热水和蒸汽相比,危险性大,操作条件要苛 刻得多。另外,管式炉只烧气体或液体燃料,气体和液体燃料在使用不当时容易爆燃,国 内曾发生多起工业炉爆燃事故。 一直以来,自动点火并未在管式炉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 外多采用人工火把点火。特别是在国内,由于近年来管式炉得到广泛应用,很多管式炉没 有配套点火控制系统和燃烧控制系统。这使得管式炉的启动与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并且效益低,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燃烧器投入运行的第一步就是将可燃混合物点燃 形成火焰,然后进入正常燃烧。点火就是在燃料一空气混合物中导入温度高并具有一定能 量的热源,先将局部混合物点燃,然后再传播扩散并持续燃烧,此高温热源就是点火源。目前,油气燃烧器上几乎都采用电火花点火,即使是用小火焰点火,也是由电火花点 着的,然后再引燃主火。电火花是两个电极之间因高压电击穿气体间隙而形成的火花。工 业燃烧器上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升压变压器使电压升高,在两电极间放电产生火花来点火。 采用这种电打火方式存在结.构简单、使用寿命短和火花能量小,点火不可靠的缺点。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火花能量高,安全可靠,防爆等级高、可实现自动 点火的高能点火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高能点火装置,由点火器、高压屏蔽电缆、点火枪依次连接组成,点火器由升压变压 器L、整流器D、电容器C1、放电管C2、扼流圈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组成,升 压变压器L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整流器D输出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输出端连接电容 器Cl和放电管C2,电容器Cl和电阻R2并联,放电管C2输出端连接电阻R3和扼流圈L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点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点火 火花能量高,安全可靠,防爆等级高,可实现自动点火,为管式炉的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基础o
图1是高能点火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点火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见图l,高能点火装置由点火器2、高压屏蔽电缆3、点火枪l依次连接组成,见图2, 点火器由升压变压器L、整流器D、电容器C1、放电管C2、扼流圈L1、电阻R1、电阻R2、 电阻R3组成,升压变压器L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整流器D输出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 输出端连接电容器C1和放电管C2,电容器C1和电阻R2并联,放电管C2输出端连接电阻 R3和扼流圈Ll,点火器11将交流工频220V或110V的电压经升压整流变换成直流脉动电 流,对贮能电容器进行充电,当贮能电容器充满时,放电电流经放电管C2、扼流圈Ll、 高压屏蔽电缆11传输至点火枪9,形成高能电弧火花。当点火装置停止工作时,电容器上 的剩余电荷通过泄放电阻泄放。高能点火装置的点火火花能量高,安全可靠,防爆等级高。电容放电式点火器与电子打火方式点火的比较如下表:比较项目点火变压器+点火电极电容放电式点火器+点火枪发火电压最低为5000V最高为2500V火花能量几十毫J通常为20J安装与使用点火电极固定安装,点火枪可以加推进装置,亦有手持式
权利要求1、高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点火器、高压屏蔽电缆、点火枪依次连接组成,点火器由升压变压器L、整流器D、电容器C1、放电管C2、扼流圈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组成,升压变压器L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整流器D输出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输出端连接电容器C1和放电管C2,电容器C1和电阻R2并联,放电管C2输出端连接电阻R3和扼流圈L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能点火装置,该装置由点火器、高压屏蔽电缆、点火枪依次连接组成,点火器由升压变压器L、整流器D、电容器C1、放电管C2、扼流圈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组成,升压变压器L输出端连接整流器D、整流器D输出端连接电阻R1,电阻R1输出端连接电容器C1和放电管C2,电容器C1和电阻R2并联,放电管C2输出端连接电阻R3和扼流圈L1。优点是点火火花能量高,安全可靠,防爆等级高、可实现自动点火。
文档编号F23Q3/00GK201209881SQ200820012548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7日
发明者涛 于, 鸥 何, 何忠海, 单永丰, 煌 叶, 浩 周, 虹 孙, 超 张, 徐海平, 刚 李, 建 杜, 王常海, 波 许, 金家影 申请人:中冶焦耐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