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排9列斜置式表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66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2排9列斜置式表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表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2排9列斜置式表冷器,属于中央空
调末端设备用热交换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公知的2排管风机盘管表冷器的结构形式均为2排8歹ij,图1所示的为现有 的2排8列直立式表冷器,表冷器内的铜管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同一排的8列管先通 过弯头2串联在一起,每一排的管分别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 口各自并联在一起形成换热水路,这种铜管布局换热效果不理想。另外,铜管的列数决 定表冷器乃至整机的高度尺寸,为保证表冷器的换热面积,2排8列表冷器高度尺寸过大, 因而整机的高度尺寸过大,要求的安装空间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2排9列斜置式表 冷器,在不改变整机高度尺寸的前提下,可提高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排9列斜置式表冷器,表冷器内的铜管按2排9列设置,整体铜管自上而下均分为 三个水路,每个水路的铜管之间通过弯头串联形成"Z"字形走向,每个水路分别设有一 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整个水路的三个进水口、三个出水口分别相互并联形成整个换热水 路。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内铜管按2排9列设置,整体铜管可均分为3个水路,而目前2 排8列表冷器的铜管只能均分为2、 4或8个水路,在某一流量区间,3个水路既可满足 水阻要求,又可强化水侧传热;且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内的铜管成"Z"字形走向可强化表 冷器的传热效果。


图1为现有表冷器内铜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内铜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铜管的连接结构的右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安装在壳体内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安装在壳体内的后视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2、图3,箭头所示为气流的运行方向,表冷器1内的铜管按2排9 列设置,整体铜管自上而下均分为上中下三个水路,每个水路的铜管之间通过弯头2串 联形成"Z"字形走向,上部水路设有上进水口 3-1和上出水口 4-1,中部水路设有中部 进水口 3-2和中部出水口 4-2,下部水路设有下进水口 3-3和下出水口 4-3,上中下三个进 水口相互并联,三个出水口也相互并联,形成整个换热水路。
参见图4、图5,表冷器机体安装于壳体5内,表冷器置于底板6上,并通过右侧板 7和左侧板8固定;由于表冷器内1的铜管按2排9列设置,为了不增加表冷器以及安装 表冷器的壳体的整体高度,表冷器在壳体内采用斜置式安装,即表冷器机体与风机9吹 出的气流形成30° —45°的夹角,从而保证了整机的高度比2排8列的表冷器高度不增 加。
权利要求1、2排9列斜置式表冷器,其特征是,表冷器内的铜管按2排9列设置,整体铜管自上而下均分为三个水路,每个水路的铜管之间通过弯头串联形成“Z”字形走向,每个水路分别设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整个水路的三个进水口、三个出水口分别相互并联形成整个换热水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2排9列斜置式表冷器,表冷器内的铜管按2排9列设置,整体铜管自上而下均分为三个水路,每个水路的铜管之间通过弯头串联形成“Z”字形走向,每个水路分别设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整个水路的三个进水口、三个出水口分别相互并联形成整个换热水路。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内铜管按2排9列设置,整体铜管可均分为3个水路,而目前2排8列表冷器的铜管只能均分为2、4或8个水路,在某一流量区间,3个水路既可满足水阻要求,又可强化水侧传热;且本实用新型表冷器内的铜管成“Z”字形走向可强化表冷器的传热效果。
文档编号F28D1/04GK201229126SQ20082003836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8日
发明者曾晓程, 沈增友, 陈凌云 申请人:滁州扬子必威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