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热补偿的组合式空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75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自动热补偿的组合式空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冷器,特别涉及将干空冷与蒸发空冷组合的跨温区组合式空冷器。
背景技术
干空冷器主要由翅片管组成,一般用于空冷的高温区(管内热流体温度为80°C 160°C)。蒸发空冷器主要由光管组成,一般用于空冷的低温区(管内热流体温度低于 80°C )。对于需要将100°c以上的热流体冷却到环境温度的场合,如炼油厂、化工厂等,将干 空冷器和蒸发空冷器组合起来是一种上佳选择。组合式空冷器中,高温区的翅片管束热膨 胀量大,低温区的光管管束热膨胀量小。常规的组合式空冷器,高温区管束和低温区管束的两端都是刚性约束,使得组合 式空冷器出现构件拉脱、接管裂缝和流体泄漏等现象,严重危害组合式空冷器的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式空冷器,解除管束某一端的刚性约束,使不同膨胀量 的两个管束分别自由膨胀,从而防止组合式空冷器出现构件拉脱的现象。基于自动热补偿的组合式空冷器,从上往下依次为干空冷单元1、喷淋单元4和蒸 发空冷单元6,干空冷单元1的自由端管箱与进口管2连通,蒸发空冷单元6的自由端管箱 与出口管5连通,干空冷单元1的固定端管箱通过管程连接管7与蒸发空冷单元6的固定 端管箱相连通,所述喷淋单元4的一端与干空冷单元1的固定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喷淋单 元4的另一端与干空冷单元1的自由端采用长圆孔螺栓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体现在高温区构件和低温区构件自由端加工长圆孔,用 螺栓活动连接,使其可自由伸缩,实现两个管束的换热管轴向的自由膨胀和伸缩。管程进出 口管各有两个弯头,管束自由伸缩时,接管弯头可以随之产生角变形,释放一部分管束膨胀 应力,即管程进出口接管不会对管束进行刚性约束,不会引起弯头焊缝拉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从上往下依次为干空冷单元1、喷淋单元4和蒸发空冷单 元6。干空冷单元1由翅片管束和管箱构成,喷淋单元4由捕雾器和喷嘴构成,蒸发空冷单 元6由光管管束和管箱构成。喷淋单元4和蒸发空冷单元6采用法兰连接,均工作在低温区,合称为低温区构 件。干空冷单元1工作在高温区,称为高温区构件。管程的热流体先进入翅片管束与空气换热,然后通过管程连接管7进入光管管束与管外的蒸发水膜换热。干空冷单元1与喷淋单元4的固定端采用法兰固定连接,如图1的固定端螺栓连接8 ;而自由端采用长圆孔螺栓活动连接,具体为自由端加工长圆孔,用螺栓活动连接,如 图1的自由端螺栓连接3,两单元的自由端可在长圆孔内自由伸缩,实现两个管束的换热管 轴向的自由膨胀和伸缩。干空冷单元1与喷淋单元4的固定端还通过管程连接管7相连通,干空冷单元1 自由端的管箱与管程进口管2相连通,蒸发空冷单元6自由端的管箱与管程出口管5相连通。管程进口管2和管程出口管(5)在空冷器附近至少有两个弯头,管束自由伸缩时, 接管弯头可以随之产生角变形,释放一部分管束膨胀应力,即管程进出口接管不会对管束 进行刚性约束,不至于引起弯头焊缝拉裂。自由端采用长圆孔螺栓连接以及管程进出口管的弯头设计使得组合式空冷器具 有自动热补偿的功能,有效防止空冷器出现构件拉脱、接管裂缝和流体泄漏等现象,保证组 合式空冷器的安全运行。
权利要求基于自动热补偿的组合式空冷器,从上往下依次为干空冷单元(1)、喷淋单元(4)和蒸发空冷单元(6),干空冷单元(1)的自由端管箱与进口管(2)连通,蒸发空冷单元(6)的自由端管箱与出口管(5)连通,干空冷单元(1)的固定端管箱通过管程连接管(7)与蒸发空冷单元(6)的固定端管箱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单元(4)的一端与干空冷单元(1)的固定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喷淋单元(4)的另一端与干空冷单元(1)的自由端采用长圆孔螺栓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进口管(2)和管程 出口管(5)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弯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自动热补偿的组合式空冷器,包括进行高温区冷却的干空冷单元、喷淋单元和进行低温区冷却的蒸发空冷单元,三个单元依次叠加组装。为避免高温区和低温区热膨胀量不同而引起的构件拉脱现象,两个空冷单元的一端采用固定连接,另一端采用长圆孔螺栓活动连接,以自动热补偿。干空冷单元和蒸发空冷单元的连通管装在固定端管箱,热流体进出口接管装在自由端管箱,进出口接管采用两个以上的弯头,以吸收两个空冷单元不同的热膨胀量。本实用新型解除管束某一端的刚性约束,使不同膨胀量的两个管束分别自由膨胀,从而防止组合式空冷器出现构件拉脱的现象。
文档编号F28D1/053GK201561671SQ20092022952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刘百强, 朱晓明, 贾长青, 路远明, 陈良才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