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凝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04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冷凝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冷凝汽器,特别是一种进气效果好的空冷凝汽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电厂使用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换热管束和凝结水箱,蒸 汽从汽轮机排出后进入蒸汽分配管,蒸汽分配管再将蒸汽分配到每个换热管束进行换热冷 却。然而在长期使用中发现,蒸汽进入蒸汽分配管后靠近蒸汽进入端的第一排顺流换热管 束进气效果差,因此第一排顺流换热管束换热效果不好。在气温非常低的情况下还有容易 出现冻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冷凝汽器。它不但可以解决靠近蒸汽进入端 的第一排顺流换热管束进气效果差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冬天容易冻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支撑装置和凝结水 箱,蒸汽分配管的一端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与进气管连接,蒸汽分配管的底面通过换热管 束与凝结水箱连接,蒸汽分配管和换热管束均固定在支撑装置上,蒸汽分配管与进气管连 接的一端设有集气箱,集气箱焊接在换热管束与蒸汽分配管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前述的空冷凝汽器中,集气箱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为15° 80°。将集气箱的 底面与水平面设置一个夹角这样经过导流板流下来的气体可以经过集气箱的底面顺利的 进入第一排换热管束,如果集气箱的底面设置为与水平面平齐的话,经过导流的气体会在 集气箱内聚集,当集气箱内的气体集满后才会流入第一排换热管束,这样会影响换热效率。前述的空冷凝汽器中,集气箱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为45°。前述的空冷凝汽器中,支撑装置包括横梁、底座和“A”字形支撑腿,“A”字形支撑 腿的一端固定在横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A”字形支撑腿中部设有加强筋,横梁顶端 设有支撑块。设置加强筋使支架更加牢固,不易损坏。在横梁上设置支撑快是为了更好的 支撑“A”字形换热管束而设。前述的空冷凝汽器中,集气箱的上方设有1 5片导流板,导流板的两端固定在蒸 汽分配管的内壁上。设置导流板是为了让蒸汽更好的进入集气箱,增加第一排顺流换热管 束的进气量。前述的空冷凝汽器中,集气箱的上方设有3片导流板,导流板的两端固定在蒸汽 分配管的内壁上。前述的空冷凝汽器中,导流板为直板或弧形板。直板和弧形板均可以达到很好的 导流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束与蒸汽分配管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设 置集气箱,并且在靠近集气箱的位置设有导流板,增加了第一排顺流换热管束的进气量,增 强了其换热能力,有效防止了冬天由于换热不好而冻阻的问题。为了让第一排换热管束的换热效果更好,进气更快,使集气箱的底面与水平面有一个夹角a,这样集气箱的底面便是 倾斜的,当通过导流板流下的气体落到集气箱的底面上时顺着底面很快的流入到换热管束 内进行换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流板为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流板为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集气箱的正面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蒸汽分配管,2-支撑装置,3-进气管,4-带导流板的弯头, 5-换热管束,6-集气箱,7-凝结水箱,8-横梁,9-底座,10-支撑块,11-加强筋,12- “A”字 形支撑腿,13-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一种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1、支撑装置2和凝结水 箱7,蒸汽分配管1的一端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4与进气管3连接,蒸汽分配管1的底面通 过换热管束5与凝结水箱7连接,蒸汽分配管1和换热管束5均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蒸汽 分配管1与进气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集气箱6,集气箱6焊接在换热管束5与蒸汽分配管1 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集气箱6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为15°。支撑装置2包括横梁8、 底座9和“A”字形支撑腿12,“A”字形支撑腿12的一端固定在横梁8上,另一端固定在底 座9上,“A”字形支撑腿12中部设有加强筋11,横梁8顶端设有支撑块10。集气箱6的上 方设有1片导流板13,导流板13的两端固定在蒸汽分配管1的内壁上,导流板13为直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种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1、支撑装置2和凝结水 箱7,蒸汽分配管1的一端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4与进气管3连接,蒸汽分配管1的底面通 过换热管束5与凝结水箱7连接,蒸汽分配管1和换热管束5均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蒸汽 分配管1与进气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集气箱6,集气箱6焊接在换热管束5与蒸汽分配管1 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集气箱6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为45°。支撑装置2包括横梁 8、底座9和“A”字形支撑腿12,“A”字形支撑腿12的一端固定在横梁8上,另一端固定在 底座9上,“A”字形支撑腿12中部设有加强筋11,横梁8顶端设有支撑块10。集气箱6的 上方设有3片导流板13,导流板13的两端固定在蒸汽分配管1的内壁上,导流板13为弧形 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种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1、支撑装置2和凝结水 箱7,蒸汽分配管1的一端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4与进气管3连接,蒸汽分配管1的底面通 过换热管束5与凝结水箱7连接,蒸汽分配管1和换热管束5均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蒸汽 分配管1与进气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集气箱6,集气箱6焊接在换热管束5与蒸汽分配管1 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集气箱6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为80°。支撑装置2包括横梁8、 底座9和“A”字形支撑腿12,“A”字形支撑腿12的一端固定在横梁8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9上,“A”字形支撑腿12中部设有加强筋11,横梁8顶端设有支撑块10。集气箱6的上 方设有5片导流板13,导流板13的两端固定在蒸汽分配管1的内壁上,导流板13为直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汽轮机排出的蒸汽通过进气管3流入蒸汽分配管1,一部 分蒸汽顺着导流板13流进集气箱6,当蒸汽到达集气箱6的底部后,顺着集气箱6的底部流 入第一排换热管束5内进行换热冷凝,冷凝后的水流入凝结水箱7 ;另一部分蒸汽直着流向 蒸汽分配管1的后部,流入其它换热管束5进行换热。
权利要求1.一种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1)、支撑装置(2)和凝结水箱(7),蒸汽分配管 (1)的一端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4)与进气管(3)连接,蒸汽分配管(1)的底面通过换热管 束(5)与凝结水箱(7)连接,蒸汽分配管(1)和换热管束(5)均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其 特征在于蒸汽分配管(1)与进气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集气箱(6),集气箱(6)焊接在换 热管束(5)与蒸汽分配管(1)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集气箱(6)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 为 15° 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集气箱(6)的底面与水平面夹角a 为 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2)包括横梁(8)、底座 (9)和“A”字形支撑腿(12),“A”字形支撑腿(12)的一端固定在横梁(8)上,另一端固定在 底座(9)上,“A”字形支撑腿(12)中部设有加强筋(11),横梁(8)顶端设有支撑块(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集气箱(6)的上方设有1 5片导 流板(13),导流板(13)的两端固定在蒸汽分配管(1)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冷凝器,其特征在于集气箱(6)的上方设有3片导流板 (13),导流板(13)的两端固定在蒸汽分配管(1)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板(13)为直板或弧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冷凝汽器,包括蒸汽分配管(1)、支撑装置(2)和凝结水箱(7),蒸汽分配管(1)的一端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4)与进气管(3)连接,蒸汽分配管(1)的底面通过换热管束(5)与凝结水箱(7)连接,蒸汽分配管(1)和换热管束(5)均固定在支撑装置(2)上,蒸汽分配管(1)与进气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集气箱(6),集气箱(6)焊接在换热管束(5)与蒸汽分配管(1)连接后所形成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解决靠近蒸汽进入端的第一排顺流换热管束进气效果差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因换热效果差冬天管道容易冻阻的问题。
文档编号F28B1/06GK201885596SQ20102058076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刘学, 李国栋, 邢苍, 闫平 申请人: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华电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