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04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冷凝汽器,特别是一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厂都设有空冷系统,一般的空冷凝汽器均设有顺流换热管束和逆 流换热管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冷凝汽器的顺流换热管束和逆流换热管束均是交叉分 布,尤其是大型电厂,空冷凝汽器需要设置多组逆流换热管束,由于逆流换热管束上方不与 蒸汽分配管连接所以蒸汽可以直接通过逆流换热管束的上方,这样与逆流换热管束相邻的 顺流换热管束进气效果就比较差,换热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大型电厂,逆流换热管束设置的 越多,进气效果差的顺流换热管束就越多。进气效果差的顺流换热管束,换热效果就差,冬 天十分容易冻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它能解 决与逆流换热管束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进气效果差的问题,还能够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 且能够防止冬天冻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进气管、 蒸汽分配管、支撑装置和凝结水箱,蒸汽分配管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与进气管连接,蒸汽分 配管的底面通过顺流换热管束与凝结水箱连接,支撑装置的中部设有逆流换热管束,顺流 换热管束均勻分布在逆流换热管束的两侧,逆流换热管束的一端与凝结水箱连接,另一端 与排气管连接。将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减少与其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的数量, 减少了进气效果差的顺流换热管束。前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中,蒸汽分配管内靠近进气管的一端 设有1 5片导流板,导流板设于与逆流换热管束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的上方,且与蒸汽分 配管的内壁焊接在一起。设置导流板是为了让蒸汽顺着导流板进入顺流换热管束,增加其 进气量,提高换热效率。前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中,蒸汽分配管内远离进气管的一端 设有1 5片导流板,导流板设于离蒸汽分配管末端最近的逆流换热管束的上方,且与蒸汽 分配管的内壁焊接在一起。前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中,导流板为直板或弧形板。前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中,支撑装置包括横梁、底座和“A”字 形支撑腿,“A”字形支撑腿的一端固定在横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A”字形支撑腿中部 设有加强筋,横梁顶端设有支撑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逆流换热管束集中设置在一起这样无论设置几组 逆流换热管束,与逆流换热管束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都只有两组,这样有效的减少了进气效果差的顺流换热管束,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在蒸汽分配管内设有导流板,有效的增加了与 逆流换热管束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的进气效果,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也解决了换热效率低 的顺流换热管束冬天易冻阻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流板为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流板为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进气管,2-蒸汽分配管,3-带导流板的弯头,4-顺流换热管 束,5-支撑装置,6-逆流换热管束,7-排气管,8-凝结水箱,9-横梁,10-底座,11-“A”字形 支撑腿,12-加强筋,13-支撑块,14-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一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进气管 1、蒸汽分配管2、支撑装置5和凝结水箱8,蒸汽分配管2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3与进气管 1连接,蒸汽分配管2的底面通过顺流换热管束4与凝结水箱8连接,支撑装置5的中部设 有逆流换热管束6,顺流换热管束4均勻分布在逆流换热管束6的两侧,逆流换热管束6的 一端与凝结水箱8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7连接。蒸汽分配管2内靠近进气管1的一端设 有1片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于与逆流换热管束6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4的上方,且与蒸 汽分配管2的内壁焊接在一起。蒸汽分配管2内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1片导流板14, 导流板14设于离蒸汽分配管2末端最近的逆流换热管束6的上方,且与蒸汽分配管2的内 壁焊接在一起。导流板14为直板。支撑装置5包括横梁9、底座10和“A”字形支撑腿11, “A”字形支撑腿11的一端固定在横梁9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0上,“A”字形支撑腿11中 部设有加强筋12,横梁9顶端设有支撑块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进气管 1、蒸汽分配管2、支撑装置5和凝结水箱8,蒸汽分配管2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3与进气管1 连接,蒸汽分配管2的底面通过顺流换热管束4与凝结水箱8连接,支撑装置5的中部设有 逆流换热管束6,顺流换热管束4均勻分布在逆流换热管束6的两侧,逆流换热管束6的一 端与凝结水箱8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7连接。蒸汽分配管2内靠近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 3片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于与逆流换热管束6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4的上方,且与蒸汽 分配管2的内壁焊接在一起。蒸汽分配管2内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3片导流板14,导 流板14设于离蒸汽分配管2末端最近的逆流换热管束6的上方,且与蒸汽分配管2的内壁 焊接在一起。导流板14为弧形板。支撑装置5包括横梁9、底座10和“A”字形支撑腿11, “A”字形支撑腿11的一端固定在横梁9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0上,“A”字形支撑腿11中 部设有加强筋12,横梁9顶端设有支撑块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进气管 1、蒸汽分配管2、支撑装置5和凝结水箱8,蒸汽分配管2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3与进气管1连接,蒸汽分配管2的底面通过顺流换热管束4与凝结水箱8连接,支撑装置5的中部设 有逆流换热管束6,顺流换热管束4均勻分布在逆流换热管束6的两侧,逆流换热管束6的 一端与凝结水箱8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7连接。蒸汽分配管2内靠近进气管1的一端设 有5片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于与逆流换热管束6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4的上方,且与蒸 汽分配管2的内壁焊接在一起。蒸汽分配管2内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5片导流板14, 导流板14设于离蒸汽分配管2末端最近的逆流换热管束6的上方,且与蒸汽分配管2的内 壁焊接在一起。导流板14为直板。支撑装置5包括横梁9、底座10和“A”字形支撑腿11, “A”字形支撑腿11的一端固定在横梁9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0上,“A”字形支撑腿11中 部设有加强筋12,横梁9顶端设有支撑块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汽轮机排出的蒸汽通过进气管1和带导流的弯头3流入 蒸汽分配管2,当蒸汽流到与逆流换热管束6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4上方时,一部分蒸汽通 过导流板14流入顺流换热管束4,另一部分蒸汽直着流向蒸汽分配管2的后部,当蒸汽到达 最后一组逆流换热管束6的上方时通过导流板14流入与其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4,顺流换 热管束4内的蒸汽换热后流入逆流换热管束4内进行冷凝,冷凝水回流到凝结水箱8内,冷 却的气体通过排气管7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进气管(1)、蒸汽分配管(2)、支撑 装置(5 )和凝结水箱(8 ),蒸汽分配管(2 )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3 )与进气管(1)连接,蒸汽 分配管(2)的底面通过顺流换热管束(4)与凝结水箱(8)连接,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5) 的中部设有逆流换热管束(6),顺流换热管束(4)均勻分布在逆流换热管束(6)的两侧,逆 流换热管束(6)的一端与凝结水箱(8)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分 配管(2)内靠近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1 5片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于与逆流换热 管束(6)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4)的上方,且与蒸汽分配管(2)的内壁焊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分 配管(2)内远离进气管(1)的一端设有1 5片导流板(14),导流板(14)设于离蒸汽分配 管(2)末端最近的逆流换热管束(6)的上方,且与蒸汽分配管(2)的内壁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导 流板(14)为直板或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支撑装 置(5)包括横梁(9)、底座(10)和“A”字形支撑腿(11),“A”字形支撑腿(11)的一端固定在 横梁(9)上,另一端固定在底座(10)上,“A”字形支撑腿(11)的中部设有加强筋(12),横梁 (9)顶端设有支撑块(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逆流换热管束集中布置的空冷凝汽器,包括进气管(1)、蒸汽分配管(2)、支撑装置(5)和凝结水箱(8),蒸汽分配管(2)通过带导流板的弯头(3)与进气管(1)连接,蒸汽分配管(2)的底面通过顺流换热管束(4)与凝结水箱(8)连接,支撑装置(5)的中部设有逆流换热管束(6),顺流换热管束(4)均匀分布在逆流换热管束(6)的两侧,逆流换热管束(6)的一端与凝结水箱(8)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管(7)连接。本实用新型能解决与逆流换热管束相邻的顺流换热管束进气效果差的问题,还能够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冬天冻阻。
文档编号F28F9/007GK201885595SQ201020580749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刘学, 李国栋, 邢苍, 闫平 申请人: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华电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