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喷燃装置和煤气灶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286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喷燃装置和煤气灶台的制作方法
煤气喷燃装置和煤气灶台本发明涉及煤气喷燃装置,其例如用于利用烹饪用具来煮制食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煤气喷燃装置的煤气灶台。烹饪煤气灶台中的通常的煤气喷燃器多数具有单一的带有煤气流出开口的圈,这些煤气流出开口形成煤气火焰环。为了针对特别大的锅实现在锅底上均勻的温度分布,研发出了一些煤气喷燃器,其形成相互间同心地布置的火焰圈。但已表明,就相应的带有多个同心火焰圈的多重喷燃器而言,其效率往往小于单一喷燃器,也就是在工作中只有一个火焰圈的喷燃器。单一喷燃器的效率通常介于55% -60%之间,传统的双重火焰喷燃器的效率只达到50%-52%。为了确定煤气烹饪设备的效率,已采用了标准EN30。效率低的原因未得到彻底的透彻理解,因为效率取决于燃烧过程、流体动力或空气动力以及在废气、锅支撑架、锅和锅内物之间的热力上的热传递的非常复杂的关系。尽管效率通常较低,但为了一方面实现大面积的改善的温度均勻性,另一方面实现最大与最小功率之间的较大的比例,仍使用多重喷燃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火焰圈的改善的煤气喷燃装置。采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煤气喷燃装置,即可实现该目的。据此,设有一种煤气喷燃装置,其至少带有围绕基准点的内环和外环。在这些环的圆周区段上设有用于相应圆周区段的设定的流出速度的煤气流出开口。这些圆周区段在此属于围绕基准点的角度区域。相应环的相邻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各不相同。此外,这些环的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各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可以被调节成各不相同。因而给相应的煤气喷燃装置设有内环和外环,其带有设置于相应圆周线上的针对设定的流出速度而设计的煤气流出开口。在这里,流出速度系相对圆周区段中的相应的例如还借助多个煤气流出开口实现的总煤气排出量而言。煤气流出速度按照单位时间内的体积流量测得,例如按每小时煤气升数来测得。 于是流出速度直接相应于特别是取决于所用煤气的燃烧功率。例如,每小时100升的天然气大致相当于1050瓦的燃烧功率。通常,就传统的多重喷燃装置而言,内环或内部火焰圈的煤气流出开口经过适当设计,使得内部区域中的燃烧功率在燃烧物理上的给定尺寸情况下尽可能高,例如就6kW 的喷燃器而言,在内部区域中优选有lkW,例如只有500W。然而申请人的研究已表明,在一定情况下有利的是,内部区域中的燃烧功率保持低于在燃烧物理上可能的程度,亦即例如在上述范例中最好是500W,而不是1000W。根据申请人的研究和分析,内部火焰环中的燃烧过程的废气会干扰外部火焰环的火焰。可以认为,内部火焰环的废气在烹饪用具与外部火焰圈之间形成隔离层,这最终导致效率较低。此外,内部燃烧过程的废气流也会干扰外部火焰。在所提出的煤气喷燃装置中,通过对煤气流出开口的设计,产生较大的火焰和较小的火焰,或者产生具有相对于相应圆周区段较高的燃烧功率和较低的燃烧功率的各圆周区段,因而产生不同的废气流。
4
一方面,沿着内环和外环的圆周线产生不同的流出速度,进而产生不同大小的火焰,另一方面,例如从内部基准点向外产生火焰区段,这些火焰区段从内部观察比外部火焰小,因而具有较低的功率,由此实现在总体上改善从废气到烹饪用具的热传递,以及改善煤气的燃烧。特别地,通过不同的流出速度,进而通过不同的火焰大小,实现了减小对外部火焰环的干扰。另外,改善了内部火焰环的废气流出,进而减小了外部火焰与相应的烹饪用具底部之间的隔离。煤气流出开口例如可以适当地布置,使得在相应的圆周线上有交替的具有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的圆周区段。于是沿着例如内环和外环的圆周产生大火焰区段和小火焰区段。此外,煤气流出开口可以经过适当布置或设计,使得就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圆周区段而言,在径向上相邻的各圆周区段中交替地具有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因而可以考虑,无论在切向上沿着相应的火焰圈,还是在径向上,从内部的例如同心的基准点起,始终都产生大火焰和小火焰的排列顺序。根据煤气喷燃装置的一种变型设计,各煤气流出开口仅在径向上从基准点指向同一方向。于是火焰沿着半径均仅向外燃烧。向内指向的火焰于是并未设置。在煤气喷燃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内环设有圆盘,且外环与该圆盘同心地布置。但也可以考虑其它几何形状,比如椭圆形或多边形地布置各环和/或煤气流出开口。 这里可能会分别涉及到例如烹饪用具的要求,或者涉及煤气喷燃装置的安装条件。煤气喷燃装置可以配备有辅助火焰(Halteflamme)流出开口或备用火焰 (StUtzflamme)流出开口。为了即使在流经流出开口的煤气流量特别大的情况下仍得到稳定的火焰,可以在两个煤气流出开口之间设置一些较小的辅助火焰开口或备用火焰开口。 由此还改善了煤气的燃烧特性。为了调节相应的流出速度,可以设置具有例如用于大火焰或高流出速度的第一横截面的煤气流出开口和具有例如用于小火焰或低流出速度的第二 (较小的)横截面的煤气流出开口。根据煤气喷燃装置的另一变型设计,流至流出开口的煤气流经过适当调节,使得内环的各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沿着圆周线交替地相应于第一燃烧功率和第二燃烧功率,且外环的各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沿着圆周线交替地相应于另一第一燃烧功率和另一第二燃烧功率。就内环而言,例如得到交替地具有高的(第一)和低的(第二)燃烧功率的圆周区段, 其中高燃烧功率和低燃烧功率是针对内环彼此相对而言。类似地,沿着外环的圆周线设有交替地具有高的(第一)和低的(第二)燃烧功率的圆周区段。在此可行的是,外环的相比于外环的相邻圆周区段具有低燃烧功率的圆周区段,相比于内环的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圆周区段,具有较高的燃烧功率。同样,内环中的邻接角度区域的相邻圆周区段具有更低的燃烧功率。相关的说明比如高或低是针对这些环而言的。于是按照另一变型设计,还对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各圆周区段的燃烧功率进行适当设计,使得相应的内部圆周区段的第一(高的)燃烧功率在径向上分别与具有另一第二 (低的)燃烧功率的外部圆周区段相邻。内环的邻接圆周区段于是具有第二(高的)燃烧功率,均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外部圆周区段具有另一第一(高的)燃烧功率。高的或低的燃烧功率也是针对相应环的圆周区段而言的。
根据煤气喷燃装置的一种优选设计,各角度区域至少包夹30°。根据一种替代的设计,这些角度区域全都相同大小。优选圆周线的两个煤气流出开口之间的角度间隔至少被调节成6°。为了调节在同一圆周线上的各圆周区段的相应的流出速度,同一圆周线上的相邻圆周区段可以具有不同数量的煤气流出开口。根据煤气喷燃装置的一种改进,设有至少一个带圆周区段和煤气流出开口的其它外环。该外环因而例如也可以由三个或四个火焰圈构成,以便加热特别大的锅面。还可以给煤气喷燃装置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适当地控制流至煤气流出开口的煤气流,使得相应环的相邻圆周区段的燃烧功率各不相同,且这些环的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各圆周区段的燃烧功率各不相同。按照煤气喷燃装置的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仅设有两个同心的火焰环或圈, 它们具有向外指向的煤气流出开口,且如所述那样具有交替的带有不同流出速度的区段。 特别地,针对各圆周区段和环只设有两个不同的流出速度级。总之,可以根据喷燃器的工作状态来改变总的燃烧功率,进而改变流至煤气喷燃装置的煤气流。先前有关不同流出速度的说明,是在总煤气喷燃器的给定燃烧功率情况下针对各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彼此相对而言的。本发明的其它可能的实施方案也包括此前或者在下面就实施例所述的特征、方法步骤或方面的未明确提及的组合。在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为本发明的相应的基本形式添加一些单独的方面作为改进或补充。本发明特别是包括配备有如上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的煤气灶台或煤气灶。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方面是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在下面描述的发明实施例的主题。此外将借助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详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为煤气喷燃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为煤气喷燃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3为煤气喷燃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 图4为煤气流出开口和辅助火焰口的示意性的详图; 图5为煤气灶台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和图6-8为煤气喷燃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只要未做其它说明。图1为煤气喷燃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中示出了煤气喷燃器或煤气喷燃装置1的工作情况,即示出了从相应的煤气流出开口喷出的煤气火焰。第一火焰圈由内环2构成,该内环是个圆盘。该圆盘的中点形成基准点R。若不是常规的圆形, 例如椭圆形或多边形,则原则上可以任意地选择基准点的位置。在内盘或内环2的周围同心地设有外环3。绘出了一些以中央的基准点R为起点的虚线,这些虚线在图1的平面中规定了若干扇形段或扇区。这些也称为角度区域或角度区段的扇区各自包夹预定的角度,其中的三个标有附图标记α7、α8、α9。在图1的范例中,角度区域α7=α8=α9=30°。通过这些角度区域,在内盘2的外边缘和外环3的外边缘上设定了圆周区段,其中分别给三个内圆周区段标上附图标记7、8、9,并给三个外圆周区段标上附图标记4、5、6。内环和圆形面2的圆周区段7、8、9和未标上附图标记的圆周区段形成了圆周线Ll或内环2的圆周。类似地,圆周区段4、5、6和其它未标上附图标记的圆周区段形成了外环3的圆周线L2。现在沿着内圆周线Ll和外圆周线L2设有一些煤气流出开口 10、11,在煤气喷燃器 1工作时从这些煤气流出开口喷出火焰110、111。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考察角度区段d7、 α8, α9。由此在内圆周线Ll得到圆周区段7、8、9,而在外圆周线L2得到圆周区段6、4和 5。为了便于说明,下面假定把煤气流出开口 11设置用于大火焰111,而把煤气流出开口 10 设置用于较小的火焰110。相应的流出速度进而所确定的火焰大小和局部的燃烧功率例如可以通过相应流出口 10、11的大小或横截面来调节。也可以考虑控制和调节用于各个煤气流出开口 10、11或各组煤气流出开口的实际煤气流,如下所述。在角度区域07中,内圆周区段7具有用于小火焰110的煤气流出开口。在同一角度区域α7中,圆周区段6具有用于大火焰111的煤气流出开口 11。在相邻的角度区域Ci8 中,在内圆周区段8上设有用于大火焰111的煤气流出开口。在同一角度区域。8中,在外圆周区段4上设有用于小火焰110的煤气流出开口 10。在用于内圆周区段9和外圆周区段 5的角度区域α 9中,也设有用于大火焰111的外开口和用于小火焰110的内开口。因而这些圆周区段沿着相应的圆周线L1、L2交替地排列,用于大火焰的煤气流出开口 11因而具有高流出速度,而用于小火焰110的煤气流出开口 10因而具有低流出速度。相邻的圆周区段因而始终都有不同的煤气流出速度。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煤气流出开口来使得属于同一角度区域的相邻圆周区段分别具有同样交替的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例如在角度区域 α 8中,从内圆周区段8喷出的大火焰111被外圆周区段4的小火焰110包围。通过两个角度相邻的圆周区段6和5,各组小火焰110被大火焰111包围。通过这种沿着圆周线L1、L2 径向地由内向外交替地布置大火焰和小火焰,得到了特别有利的燃烧特性。因此产生了具有大燃烧功率的内圆周区段8,它们被具有小燃烧功率的内圆周区段7、9包围。相应地存在具有大燃烧功率的外圆周区段5、6,它们分别与相邻的具有小燃烧功率的外圆周区段4邻接。小燃烧功率或大燃烧功率是参照环的圆周区段相对而言的。例如,外环3的全额燃烧功率为5kW,分布于总共48个煤气流出开口 10、11。通过开口 10、11的大小,外环3的燃烧功率沿着圆周区段4、5、6的不同流出速度分布。同时,在内环全额燃烧的情况下,可以有700W的燃烧功率分布于18个煤气流出开口 10、11。在调小即火焰最小时,整个内燃烧功率和外燃烧功率的比例关系例如可以为1300W的外燃烧功率对300W的内燃烧功率。通常,煤气流出开口 10、11的流出速度或燃烧功率可以在1:4-1:5 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调节。图2为煤气喷燃装置1的示意性的立体图。这里示出了内环2和外环3。煤气流出开口由在内圈12和外圈13上的切口构成,内环或外环2、3靠置在所述内圈和外圈上。由图2可见,煤气喷燃装置关于中央轴线A对称地构造。如俯视图1中所示,内圈具有带第一煤气流出开口 11的圆周区段,使得它们的流出速度大于在位于其间的圆周区段上的煤气流出开口 10。相应地,在外圈13上也设有一些带大煤气流出开口 11和小煤气流出开口 10 的圆周区段。喷燃装置1或相应的圈12、13可以套在套管14上,待燃烧的煤气经由该套管到达煤气流出开口 10、11。可见,相应的大流出速度或小流出速度可以通过相应煤气流出开口或孔10、11的横截面积来实现。
图3中所示为煤气喷燃装置1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由图3可见,起始于对称轴线或中间轴线A的内环2和外环3例如可以由关于轴线A旋转对称的轮廓构成。内圈12 和外圈13均位于套管14上。据图3所示方位,待燃烧的煤气G从左向右上方流至开口 10、 11。煤气流出开口 10、11在横剖视图3中经过适当设计,使得在所考察的圆周区段中,内部火焰110小于外部火焰111。由燃烧过程产生的废气El从内部火焰环110,沿着烹饪用具 15例如锅的底面径向地向外流。在锅边缘或者在外部火焰圈111之外,燃烧产物混合到废气E2中。使内部火焰110具有较小的燃烧功率,就会仅有少量废气El从内向外流,且很少参与外部的大火焰111的燃烧过程。此外,份额较少的燃烧废气El对于烹饪用具15的隔离程度比通常的多火焰喷燃器小,通常的多火焰喷燃器往往使得内部火焰圈以较高的、沿着圆周均勻分布的功率工作。就与图3相邻的在图3中未示出的圆周区段而言,相应的内部火焰大于外部火焰。也就是说,外部的小火焰受燃烧产物干扰的程度较小,从而能改善地把热量传递到烹饪用具上。交变地或交替地设置具有大火焰和小火焰的区段或者具有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的区段,这提供了可靠而高效的喷燃设计。图4中所示为例如在内燃烧环或外燃烧环上的煤气流出开口的示意性的详图。使用辅助火焰即可在流出速度特别高的情况下改善燃烧。为此如图4中所示,设有常规的煤气流出开口 11,且在它们之间设有特别小的用于形成辅助火焰或备用火焰的煤气流出开口 16。备用火焰防止火焰从煤气开口剥离且防止火焰熄火。图5为配备有如前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的煤气灶台17的示意图。煤气灶台17 具有带两个围绕基准点R的同心圆的煤气喷燃器或煤气喷燃装置1。虚线表示角度区域 α,其中图5中的所有角度区域均包夹α =60度的区域。由此限定的在内环和外环上的圆周区段设有未详细示出的煤气流出开口。这些煤气流出开口按照上述方式来设计,使得大火焰和小火焰沿着圆周始终都交替地排列,亦即针对相应的圆周区段产生或大或小的流出速度。示范性地示出在内环上的角度区域或圆周区段,其带有高流出速度H,因而带有大火焰111,相邻的圆周区段带有小火焰110。类似地,相邻的属于相应的相同角度区段的外圆周区段配备有用于小火焰110和大火焰111的煤气流出开口。图5中的扇区或角度区域在圆周区段上用符号H表示大的或高的流出速度,而用L 表示低的或小的流出速度。按顺时针方向,从内环111上的大火焰起,得到HLHLHL的排列顺序。类似地,从外环上的小火焰110起得到LHLHLH的排列顺序。这里的H或L不应做绝对性理解,而应按如下范例中那样均相对于同一内环或外环的流出速度或燃烧功率而言。 标有α的角度区域径向地由内向外具有流出速度排列顺序LH,其中L表示比内圆周区段的相邻流出速度低,而H则表示比外圆周区段的相邻流出速度高。由此始终交替地沿着圆周线设置具有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的区域或区段,且沿着每个径向方向从基准点R起要么设有顺序HL,要么设有顺序LH。此外,灶台配备有操作部件18,例如球形把手或旋钮,其控制着阀门21或调节装置,调节装置适当地调节煤气流,使得所希望的总燃烧功率得以实现。在角度区域或圆周区段中的不同的(高的或低的)流出速度均为相对而言。图6中所示为煤气喷燃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这里使用了与图5的煤气喷燃器相同的标号。据图6的范例,这些角度区域并非规则地排列,而是设有α =40度和 β=20度的角度区段。由此从内环起得到交替的具有高流出速度H和低流出速度L的圆周区段。也可以考虑其它角度值。图7示出煤气喷燃装置19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图7中设有三个同心地布置的环 2、3、20,沿着这些环的圆周设有煤气流出开口。设有α =45度的角度区域,这些角度区域规定了沿着内环、中间环和外环20的圆周线的圆周区段。同样设有用于高流出速度H和低流出速度L的煤气流出开口。通过对煤气流出开口的特殊设计,同样既沿着圆周线又沿着径向得到具有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的交替的圆周区段。由此在径向上得到大火焰、小火焰和大火焰的顺序(HLH)或小火焰、大火焰和小火焰的顺序(LHL)
也可以考虑的是,在相应的扇形段或角度区域中仅设有一个带有用于高流出速度H的煤气流出开口的圆周区段。于是最多设有一个H区域,即在径向上为LHL。顺序例如可以为外部 20 :HLLHLLHLLHLL ;中间 3 :LHLLHLLHLLHL 和内部 2 :LLHLLHLLHLLH。图8中示出煤气喷燃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同样设有45度的角度区域和两个环, 即一个内环和一个外环。除了具有高流出速度和低流出速度的区段外,还设有其它流出速度Ml和M2。在这里,例如L表示相应的煤气流出开口的最低的流出速度,Ml表示第二低的流出速度,M2表示第二高的流出速度,H表示最高的流出速度。同样,在图8的范例中,径向地从内环起沿着圆周线在相邻圆周区段上均有不同的煤气流出速度。通过对煤气流出开口的特殊设计和布置,特别是按交替的方式设计流出速度,即可得到煤气喷燃装置的特别有利的效率。在不同的圆周区段上各自产生不同的流出速度, 进而产生不同大小的火焰,由此使得内环和外环的燃烧过程受到的干扰相比于传统的多重火焰喷燃器较小。所用的附图标记
1煤气喷燃装置
2内环
3外环 4-9 圆周区段 10、11 煤气流出开口 12,13 圈
14套管
15烹饪用具
16辅助火焰开口
17煤气灶台
18操作部件
19煤气喷燃装置
20其它外环
21调节装置 110、111 煤气火焰 A 轴线 E1、E2 废气
CT控制信号
G煤气流
9R基准点
H具有高流出速度的圆周区段
L具有低流出速度的圆周区段
L1、L2圆周线
M1、M2具有中等流出速度的圆周区段
α >β角度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煤气喷燃装置(1),带有围绕基准点(R)的内环(2)和外环(3),其中在所述环 (2,3)的属于围绕基准点(R)的角度区域(α 7-α 9)的圆周区段(4_9)上设有用于相应圆周区段(4-9)的设定的流出速度的煤气流出开口(10、11),其中相应环(2、3)的相邻圆周区段 (4、5)的流出速度各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煤气流出开口( 10、11)适当地布置,使得在相应的圆周线(L2、L3)上有交替的具有高流出速度(H)和低流出速度(L)的圆周区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煤气流出开口( 10、11)经过适当布置,使得就属于同一角度区域(α 8)的圆周区段(4、8)而言,在径向上相邻的圆周区段(4、8)交替地具有高流出速度(H)和低流出速度(L)。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煤气流出开口 (10、11)仅在径向上从基准点(R)指向同一方向。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煤气喷燃装置(1) 具有作为内环的圆盘(2),且外环(3)与该圆盘(2)同心地布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两个煤气流出开口(11)之间设有辅助火焰或备用火焰流出开口(16)。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相应的流出速度,在圆周区段(4-9)中设置具有第一横截面的煤气流出开口(10)和具有第二横截面的煤气流出开口(11)。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2、3)中的至少一个环为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煤气流经过适当调节,使得内环(2)的各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沿着圆周线(Li)交替地相应于第一燃烧功率 (H)和第二燃烧功率(L),且外环(3)的各圆周区段的流出速度沿着圆周线(L2)交替地相应于第一燃烧功率(H)和第二燃烧功率(L)。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角度区域 (α7-α9)至少包夹3O度。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圆周区段(4-9)的流出速度,位于同一圆周线(Li、L2)上的相邻圆周区段具有不同数量的煤气流出开口(10、11)。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带圆周区段和煤气流出开口的其它外环(20)。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圆周线(Li、 L2)的至少两个煤气流出开口(10、1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6度的角度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气喷燃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带有调节装置(21),该调节装置适当地控制流至煤气流出开口(10、11)的煤气流,使得相应环的相邻圆周区段(4、5)的燃烧功率各不相同,且所述环的属于同一角度区域(Ci8)的各圆周区段 (4、8)的燃烧功率各不相同。
15.一种煤气灶台(17),带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煤气喷燃装置(1)和用于煤气阀(21)的操作部件(18),该煤气阀用于调节流至煤气流出开口(10、11)的煤气流的总燃烧功率。
全文摘要
一种煤气喷燃装置(1),包括内环(2)和外环(3)。其中,内环和外环(2、3)的圆周区段(3-9)属于围绕基准点(R)的角度区域(α7-α9)。在内环和外环(2、3)上设有布置在相应的圆周线(L1、L2)上的针对圆周区段(3-9)的设定的流出速度而设计的煤气流出开口(10、11)。相应环(2、3)的相邻圆周区段(4、5)的流出速度各不相同,所述环(2、3)的属于同一角度区域(α8)的各圆周区段(4、8)的流出速度各不相同。一种煤气灶台(17),包括相应的煤气喷燃装置(1)和用于煤气阀(21)的操作部件(18),该煤气阀用于调节流至煤气流出开口(10、11)的煤气流的总燃烧功率。
文档编号F23D14/06GK102483232SQ20108003918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
发明者埃森贝格 A., 卡多 C.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