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48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冷/热排的设计,为一种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力马达的动力,而直接借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 热排中的流体以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以分别带动装设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冷/热排以增加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
背景技术
传统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通常借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力马达以转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以增加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其缺失为增加设置成本及耗用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借通过以流体管路所建构的冷/热排中的温能流体,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产生回转动能,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以分别转动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供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以增加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直接借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流体以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以分别带动装设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以增加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
——流体输出入管路(101 )、(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借由通过流体时,驱动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以产生回转动能,供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流体,及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壳体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与流体输出入管路 (101 )、(104),或与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管路呈串联或并联分流联结, 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作回转的运作,供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以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回转动能所驱
10动,以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作热交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冷/热排中的温能流体去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在增加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的同时,又没有增加设置成本及耗用能源。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中,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0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中,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00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 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间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间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设置于其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侧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中,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侧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转轴201的两端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发明中,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分别转轴201,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同一侧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7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同一侧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的两端,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9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的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部件名称
20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 100: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1、104流体输出入管路
102、103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 200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1、206 转轴
202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3叶片防护装置
204流体动力叶片装置
12207壳体
208壳体
209壳体
210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
211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
212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
220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
221流体动力叶片装置
222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 2000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传统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通常借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力马达以转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以增加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其缺失为增加设置成本及耗用能源;
本发明为一种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力马达的动力,而直接借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流体以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 以分别带动装设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以增加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兹就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的各种应用举例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示意如图1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
——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
——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 为借由通过流体时,驱动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以产生回转动能,供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
——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 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 热排100的流体,及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壳体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与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或与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管路呈串联或并联分流联结,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作回转的运作,供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
一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以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以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作热交换。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中,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13200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2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
——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 为内具转轴201、轴承及结合于转轴201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04及壳体207所构成,供由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对壳体207 输入具流动动能的流体,以推动设置于壳体207内部的动力叶片装置204驱动转轴201产生回转输出,进而带动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2作回转泵动的运作;
——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 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 热排100,及通过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壳体207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04 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与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或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管路呈串联或并联分流联结,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04作回转的运作以驱动转轴 201 ;
一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201以接受驱动回转,供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作热交换。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中,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00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3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
一一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 为由内具转轴206、轴承及结合于转轴206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以及设有壳体208,供构成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 ;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含
1、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永磁式磁极吸引力作传动耦合;
2、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所耦合导磁体的吸引力作传动耦合;
3、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导电体产生涡流效应作传动耦合;
4、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鼠笼式电磁结构体产生电磁效应作传动耦合;
145、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磁阻式结构体产生磁耦合效应作传动耦合。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内部所设置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借与其结合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隔着壳体208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 内部所设置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两者作同步或非同步的回转传动耦合,以驱动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及转轴201,进而带动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作回转泵动的运作;
——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 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 热排100,及通过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 220的壳体208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 102,103为与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呈串联联结或并联分流联结,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作回转泵动的运作,供以非接触传动方式驱动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进而驱动转轴201 ;
——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201以接受驱动回转,进而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作热交换;
——壳体208 为供构成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壳体,为由非导磁性及非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或由具导电性和导磁性两者或其中的一种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导磁性或导电性无碍于设置于壳体208两侧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 211间所需回转动能的传输;
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或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相对位置的构成方式如下
图4所示为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间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4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一侧,包括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一侧以上,而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之间;
图5所示为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间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5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一侧,包括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一侧以上,而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间;
图6所示为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0之间的结构示意如图6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 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 之间,而分别由所联结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图7所示为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的结构示意图7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 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2000之间,而分别由所联结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如图8所示为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如图8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 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图9所示为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9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 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如图10所示为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 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图11所示为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 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结构示意图11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一一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 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转轴201 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进一步可将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或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隐入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而由其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以减少整体的厚度;
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在实际应用时,可进一步作成以下结构型态,包括
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侧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2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一侧转轴201,供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图13所示为本发明中,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侧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如图13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 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中,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 —侧的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转轴201的两端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如图14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两端,供分别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图15所示为本发明中,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如图15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有由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及其两边所结合驱动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转轴206与壳体209,而构成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并设置供与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两侧的两个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作非接触耦合传动的两个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两个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所驱动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

1、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永磁式磁极吸引力作传动耦合;
2、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所耦合导磁体的吸引力作传动耦合;
3、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导电体产生涡流效应作传动耦合;
4、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鼠笼式电磁结构体产生电磁效应作传动耦合;
5、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磁阻式结构体产生磁耦合效应作传动耦合;
——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中的两侧,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所驱动,以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18——壳体209 为供构成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的壳体,为由非导磁性及非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或由具导电性和导磁性两者或其中的一种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导磁性或导电性无碍于设置于壳体209两侧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间所需回转动能的传输。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进一步可为在一个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如下的流体致动装置,包括
(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
(二)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
(三)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兹说明如下
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同一侧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6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同一侧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2。图17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同一侧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如图17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一一两个以上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之中,而由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中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 210同一侧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图18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的两端,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如图18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之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两端分别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图19所示为本发明中,由两个以上的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 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如图19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两个以上的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一一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有由流体动力叶片装置 221、及其两边所结合驱动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转轴206与壳体209,共同构成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的两侧,分别设置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设有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供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两侧的两个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作非接触耦合传动,两个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 211所驱动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

1、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永磁式磁极吸引力作传动耦合;
2、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所耦合导磁体的吸引力作传动耦合;
3、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导电体产生涡流效应作传动耦合;
4、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鼠笼式电磁结构体产生电磁效应作传动耦合;
5、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磁阻式结构体产生磁耦合效应作传动耦合;
——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中的两侧,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所驱动,以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壳体209 为供构成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的壳体,为由非导磁性及非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或由具导电性和导磁性两者或其中的一种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导磁性或导电性无碍于设置于壳体209两侧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间所需回转动能的传输。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在实际建构时,可进一步由以下结构方式所构成,包括;
——此项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外围可进一步设置叶片防护装置203,如网状装置或罩状装置,以维护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直接借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流体以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以分别带动装设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以增加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为借由通过流体时,驱动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以产生回转动能,供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流体,及供输入及输出通过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壳体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与流体输出入管路 (101 )、(104),或与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管路呈串联或并联分流联结, 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作回转的运作,供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一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以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动方式接受来自流体致动装置总成(20)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以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作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包括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内具转轴(201)、轴承及结合于转轴(201)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04)及壳体(207)所构成,供由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 (103)对壳体(207)输入具流动动能的流体,以推动设置于壳体(207)内部的动力叶片装置 (204)驱动转轴(201)产生回转输出,进而带动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作回转泵动的运作;一一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及通过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壳体(207)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04)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与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或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管路呈串联或并联分流联结,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 (204)作回转的运作以驱动转轴(201);——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201)以接受驱动回转,供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作热交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包括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为由具有供通过冷/热温能流体管路的冷/热排装置所构成,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管路时对周围排放冷/热能;——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为由良好热传导体所构成,供作为流体输出入管路以供对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输出入冷/热温能的流体;——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由内具转轴(206)、轴承及结合于转轴 (206)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以及设有壳体(208),供构成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含(一)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永磁式磁极吸引力作传动耦合;(二)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所耦合导磁体的吸引力作传动耦合;(三)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导电体产生涡流效应作传动耦合;(四)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鼠笼式电磁结构体产生电磁效应作传动耦合;(五)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磁阻式结构体产生磁耦合效应作传动耦合;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内部所设置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借与其结合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隔着壳体(208)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所设置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两者作同步或非同步的回转传动耦合, 以驱动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及转轴(201),进而带动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作回转泵动的运作;——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供输入及输出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及通过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的壳体(208)内部以驱动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的流体,流体致动装置的输出入管路(102)、(103)为与流体输出入管路(101)、(104)呈串联联结或并联分流联结,用于冷/热温能流体通过时,驱动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0)内部的流体动力叶片装置(221)作回转泵动的运作,供以非接触传动方式驱动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进而驱动转轴(201);——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由可作回转泵送流体的叶片组所构成,供结合于转轴(201)以接受驱动回转,进而泵送外部流体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以和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作热交换;——壳体(208):为供构成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壳体,为由非导磁性及非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或由具导电性和导磁性两者或其中的一种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导磁性或导电性无碍于设置于壳体(208)两侧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间所需回转动能的传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一侧, 包括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一侧以上,而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之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一侧,包括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一侧以上,而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其特征在于, 其主要构成如下——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 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而分别由所联结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所驱动, 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 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而分别由所联结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转轴 (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 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分别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与所结合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 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 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所驱动者,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在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的上、下、左、右、前、后其中的任意两侧,其两个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中之一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之间, 另一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与所结合的另一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外侧而分别由所联结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转轴(201)所驱动,两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驱动的流体流向可为相同或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侧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 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一侧转轴(201),供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2)。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中一侧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中,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 一侧的转轴(201)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其转轴(201)的两端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一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中, 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两端,供分别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 (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一一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有由流体动力叶片装置 (221)、及其两边所结合驱动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转轴(206)与壳体(209),而构成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并设置供与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两侧的两个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作非接触耦合传动的两个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的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两个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所驱动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一一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含(一)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永磁式磁极吸引力作传动耦合;(二 )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所耦合导磁体的吸引力作传动耦合;(三)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导电体产生涡流效应作传动耦合;(四)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鼠笼式电磁结构体产生电磁效应作传动耦合;(五)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磁阻式结构体产生磁耦合效应作传动耦合;——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中的两侧,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所驱动,以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壳体(209):为供构成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的壳体,为由非导磁性及非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或由具导电性和导磁性两者或其中的一种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导磁性或导电性无碍于设置于壳体(209)两侧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间所需回转动能的传输。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特征在于,其为在一个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上设置两个以上的如下的流体致动装置,包括(一)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二)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三)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由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同一侧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一一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同一侧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由两个以上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同一侧的转轴 (201 ),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两个以上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 (100)之中,而由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0)中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同一侧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由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的两端,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一一两个以上的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直接驱动式流体致动装置(200)的转轴(201)两端分别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由两个以上的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所联结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构成如下一一两个以上的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之中,而由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两侧的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 (202),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一一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为设有由流体动力叶片装置 (221)、及其两边所结合驱动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转轴(206)与壳体(209),共同构成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两侧可作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的两侧,分别设置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内部设有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供与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主动侧222两侧的两个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作非接触耦合传动,两个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所驱动的转轴(201)分别驱动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供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一一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包括由以下一种以上方式所构成,含(一)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永磁式磁极吸引力作传动耦合;(二)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所耦合导磁体的吸引力作传动耦合;(三)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导电体产生涡流效应作传动耦合;(四)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鼠笼式电磁结构体产生电磁效应作传动耦合;(五)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与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之间,为借永磁式磁极对磁阻式结构体产生磁耦合效应作传动耦合;——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为设置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100)中的两侧,而由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输出侧(210)的转轴(201)所驱动,以对外部流体作同流向或不同流向的泵动;——壳体(209):为供构成双端输出式非接触传动式流体致动装置(3000)的壳体,为由非导磁性及非导电性材料所构成,或由具导电性和导磁性两者或其中的一种特性的材料所构成,其导磁性或导电性无碍于设置于壳体(209)两侧的磁性耦合体主动转部(212)及磁性耦合体被动转部(211)间所需回转动能的传输。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其特征在于,其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202)外围设置用于维护安全的叶片防护装置(203),该叶片防护装置 (203)为网状装置或罩状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冷/热排的设计,具体公开了一种具管内流体致动外部流体泵的冷/热排,为一种不需使用外部机械回转动能或电力马达的动力,而直接借通过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中的流体以驱动一个以上的流体致动装置,经直接或经非接触式传输方式,以分别带动装设于具温能流体管的冷/热排边侧的外部流体泵送叶片装置,进而驱动外部流体通过冷/热排以增加冷/热排的热交换效率。
文档编号F28D7/00GK102477971SQ2011103732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杨泰和 申请人:杨泰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