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978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式换热器,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热交换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基酸饮料生产过程需要热交换设备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传统的热交换设备有夹套式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但上述各换热器拆洗不方便,且热交换效率不高,为此,本领域人员偿试板式换热器,但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结构复杂, 中国专利ZL200820140506. 2公开一种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有热水通道和冷水通道的铝板式换热器体,分别与热水通道的进出水口和冷水通道的进出水口相通的铝接头。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并结合氨基酸饮料生产特点,创作一新型的板式换热器, 故才有本实用新型提出。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热交换率高的板式换热
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两支撑板及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板式换热管道,其中一支撑板侧面下部及上部分别设有两进口及两出口并与板式换热管道相通,另一支撑板一侧还设有尾柱,其通过上、下连杆与支撑板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板式换热管道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板片按一定间隔组合而成,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栓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由固定支板及活动支板组成,两支撑通过压紧螺栓连接组成框架,固定支板相通的管道上设有传感器及仪表。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侧的进口与出口分别与水及蒸汽相连,并通过板式换热管道进行热交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高效节能其换热系数比管壳式换热器的热效率高3飞倍;2、结构紧凑板式换热器板片紧密排列,与其他换热器类型相比,板式换热器的占地面积和占用空间较少;3、容易清洗拆装方便板式换热器靠夹紧螺栓将夹固板板片夹紧,因此拆装方便, 随时可以打开清洗;4、适应性强板式换热器板片为独立元件,可按要求随意增减流程,形式多样;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艺的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两支撑板1、2及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板式换热管道3,其中一支撑板侧面下部及上部分别设有两进口及两出口并与板式换热管道相通,其中进口分别与进水管41及蒸汽进管42相通,两出口连接出水管51及蒸汽出管52,另一支撑板一侧还设有尾柱6,其通过上、下连杆71、72与支撑板相连。所述的板式换热管道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板片按一定间隔组合而成,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栓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同时又合理地将冷热流体分开,使其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所述的支撑板由固定支板及活动支板组成,两支撑通过压紧螺栓8连接组成框架,固定支板相通的蒸汽出管道52上设有传感器9及仪表10。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支撑板及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板式换热管道,其中一支撑板侧面下部及上部分别设有两进口及两出口并与板式换热管道相通,另一支撑板一侧还设有尾柱,其通过上、下连杆与支撑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式换热管道是由许多冲压有波纹板片按一定间隔组合而成,四周通过垫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压紧螺栓重叠压紧而成,板片和垫片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汇集管,冷热流体分别在每块板片两侧的流道中流动并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由固定支板及活动支板组成,两支撑通过压紧螺栓连接组成框架,固定支板相通的管道上设有传感器及仪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式换热器,适应于氨基酸饮料生产过程热交换领域,该换热器包括两支撑板及设置于两支撑板之间的板式换热管道,其中一支撑板侧面下部及上部分别设有两进口及两出口并与板式换热管道相通,另一支撑板一侧还设有尾柱,其通过上、下连杆与支撑板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侧的进口与出口分别与水及蒸汽相连,并通过板式换热管道进行热交换,具有高效节能、结构紧凑、拆装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D9/00GK202254973SQ20112029499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彭波, 李德立, 章明旺, 陈国富 申请人:厦门鹰君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