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742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属于锅炉除尘排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排灰时,为防止浓灰水在未排走前形成锅炉灰结块,堵塞沉降池底部的泥浆泵管路,现在多采用沉降池内安装电动搅拌装置,通过不断的搅拌保证锅炉灰不结块。但是当锅炉负荷高时,排除的灰量大,沉降池底部灰水浓度高,将会导致搅拌装置电机烧坏、减速机磨损等故障频繁发生,导致搅拌装置不能正常使用,锅炉灰仍会在沉降池底部结块,堵塞泥浆泵管路。当循环冲灰水浓度越来越高,甚至致使锅炉除尘器无法正常投用,对全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阻止浓灰水结块堵塞管道,冲灰效果好的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包括沉降池、溢流堰、清水池和泥浆泵,沉降池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出口连通,沉降池底部通过管道与泥浆泵连通,沉降池上部通过溢流堰与清水池连通,清水池出口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入口连通,沉降池内部距离内壁O. 5— I. 5m处安装有气动冲灰管,气动冲灰管的上端与沉降池外部的送气装置连通,气动冲灰管的下端通向沉降池底部。所述沉降池的侧壁为圆柱形,所述气动冲灰管的下端为水平设置且在沉降池内切
向布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冲灰管向沉降池底部的浓灰水提供切向动力,使浓灰水进行旋涡式流动,阻止其结块堵塞泥浆泵管道,还能避免浓灰水通过溢流堰流入清水池,既延长了排灰系统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冲灰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冲灰系统,2为沉降池,3为溢流堰,4为清水池,5为泥楽泵,6为气动冲灰管,7为送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包括沉降池2、溢流堰3、清水池4和泥浆泵5,沉降池2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I出口连通,沉降池2底部通过管道与泥浆泵5连通,沉降池2上部通过溢流堰3与清水池4连通,清水池4出口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I入口连通,沉降池2内部距离内壁O. 5—1. 5m处安装有气动冲灰管6,气动冲灰管6的上端与沉降池2外部的送气装置7连通,气动冲灰管6的下端通向沉降池2底部。所述沉降池2的侧壁为圆柱形,所述气动冲灰管6的下端为水平设置且在沉降池2内切向布置。溢流堰3为塔板上液体溢出的结构,具有维持板上液层及使液体均匀溢出的作用,此为现有技术。气动冲灰管6的出口方向为切向,为浓灰水切向运动提供动力,形成漩涡。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启动后,送气装置7开始供气,通过气动冲灰管6向沉降池2底部送气;冲灰系统I内的冲灰水冲走锅炉灰后,通过管道流入沉降池2中进行澄清,锅炉灰通过自然沉降的方法,在沉降池2底部浓缩成浓灰水,浓灰水由气动冲灰管6内的气流带动进行切向运动并形成漩涡,防止浓灰水结块堵塞管道,泥浆泵5工作,将沉降池2底部的浓灰水通过管道抽走;沉降池2上部的清水通过溢流堰3流向清水池4,由于浓灰水的旋涡式流动,有效地阻止了浓灰水流入清水池,保证冲灰效果;流入清水池4的清水继续流入冲灰系统I重新循环使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包括沉降池(2)、溢流堰(3)、清水池(4)和泥浆泵(5),沉降池(2)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I)出口连通,沉降池(2)底部通过管道与泥浆泵(5)连通,沉降池(2)上部通过溢流堰(3)与清水池(4)连通,清水池(4)出口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I)入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沉降池(2)内部距离内壁O. 5 — I. 5m处安装有气动冲灰管(6),气动冲灰管(6)的上端与沉降池(2)外部的送气装置(7)连通,气动冲灰管(6)的下端通向沉降池(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2)的侧壁为圆柱形,所述气动冲灰管(6)的下端为水平设置且在沉降池(2)内切向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属于锅炉除尘排灰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阻止浓灰水结块堵塞管道,冲灰效果好的气体搅拌锅炉排灰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沉降池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出口连通,沉降池底部通过管道与泥浆泵连通,沉降池上部通过溢流堰与清水池连通,清水池出口通过管道与冲灰系统入口连通,沉降池内部距离内壁0.5—1.5m处安装有气动冲灰管,气动冲灰管的上端与沉降池外部的送气装置连通,气动冲灰管的下端通向沉降池底部;本实用新型用于锅炉除尘排灰。
文档编号F23J1/02GK202613466SQ20122016528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马军祥, 冯永发, 刘海文, 刘俊义, 陈志斌, 王忠伟, 焦校辉, 肖伟, 张力, 张玮 申请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