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802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降耗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暖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节能降耗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俗称暖气片,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作为冬季供暖设备,其通常由循环管道和散热管两大部分构成,为了増大散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在散热管外通常设有若干长条状散热片。目前,采暖技术中的散热器都是循环管道内腔与散热管相互连通,这样的结构水量消耗多,热能消耗大,取暖成本高,换热效率低;而且散热片均是单独分离的,其既不利于均匀散热,又不利于整体加工,给生成与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既能够降低能耗、又利于均匀散热和整体加工的节能降耗散热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降耗散热器,包括上循环管道、下循环管道以及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之间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上设有散热片,所述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的两端封闭,所述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之间设有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两端分别突出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的两端,所述上循环管道、下循环管道以及散热管内设有强化汽化剂,所述散热片为一整体片状结构,所述散热片横截面呈正弦波形,所述散热片通过其靠近所述散热管一侧的波峰与散热管焊接。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两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散热管轴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干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贯通管使得循环管道内腔与散热管内腔不通水,大大降低水的消耗量,降低了热能的消耗以及取暖成本;而散热片采用整体片状结构,更加利于散热器的均匀散热以及整体加工。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断面图。图中1、上循环管道;2、下循环管道;3、散热管;4、散热片;5、贯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节能降耗散热器,包括上循环管道I、下循环管道2以及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之间的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上设有散热片4,所述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的两端封闭,所述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之间设有贯通管5,所述贯通管5的两端分别突出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的两端,所述上循环管道I、下循环管道2以及散热管3内设有强化汽化剂。[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两端封闭,因此循环管道内腔与散热管3内腔成负压状态,中间采用贯通管5贯穿循环管道的两端,当热水循环时,贯通管5内的热水与強化汽化剂进行热交換,由于贯通管5与汽化剂全接触,所以汽化剂快速升温,汽化潜热快速增强,热效率全面提高,同时循环管道内热水量少,所以大大降低水的消耗量,降低了热能的消耗以及取暖成本。所述散热片4为一整体片状结构,所述散热片4横截面呈正弦波形,所述散热片4通过其靠近所述散热管3 —侧的波峰与散热管3焊接,所述散热片4两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散热管3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散热片4采用整体片状结构,更加利于散热器的均匀散热以及整体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降耗散热器,包括上循环管道(I)、下循环管道(2)以及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之间的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上设有散热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的两端封闭,所述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之间设有贯通管(5 ),所述贯通管(5 )的两端分别突出上循环管道(I)与下循环管道(2 )的两端,所述上循环管道(I)、下循环管道(2 )以及散热管(3 )内设有强化汽化剂,所述散热片(4)为一整体片状结构,所述散热片(4 )横截面呈正弦波形,所述散热片(4 )通过其靠近所述散热管(3)—侧的波峰与散热管(3)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节能降耗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两波峰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散热管(3)轴线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节能降耗散热器,包括上循环管道、下循环管道以及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之间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上设有散热片,所述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的两端封闭,所述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之间设有贯通管,所述贯通管的两端分别突出上循环管道与下循环管道的两端,所述上循环管道、下循环管道以及散热管内设有强化汽化剂,所述散热片为一整体片状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贯通管使得循环管道内腔与散热管内腔不通水,大大降低水的消耗量,降低了热能的消耗以及取暖成本;而散热片采用整体片状结构,更加利于散热器的均匀散热以及整体加工。
文档编号F28D1/02GK202582254SQ2012202242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郑志强 申请人:郑志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