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壳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263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壳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通用的热交换器为管壳式热交换器,常用的管子直径为25_与19_两种,这种热交换器的优点是结构坚固、弹性大,缺点是传热效率低和所占的空间较大;此外,近年来焊接板式热交换器开始应用于各个行业,它的特点是有较高的紧凑性和传热效率,但它的缺点是板片的波纹形状单一,阻力降大,流道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壳式热交换器,以解决传统的板式热交换器存在的流动面积小、传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板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管束、折流板、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管程出口、板程流道、壳程流道、支座,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板状管束的上端板通过螺栓与上封头法兰和壳体法兰连接,板束下端的膨胀节与板程的出口采用螺栓相连;板束的侧面设有若干个折流板;在壳体下部设有支座;在板状管束内,垂直方向流道为板程流道,水平方向流道为壳程流道。本实用新型具有优点如下兼有板式热交换器传热效率高,紧凑性好和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坚固的优点,同时它又克服了以往的板式热交换器传热效率低、流动截面小、阻力降大的缺点,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板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可比普通管壳式热交换器提高25%以上,甚至大一倍,在相同的体积下它的传热面积比普通管壳式高50%以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壳式热交换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管束,3、折流板,4、管程进口,5、管程出口,6、壳程进口,7、壳程出口,8、板程流道,9、壳程流道,IO、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参见附图1说明如下板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管束2、折流板3、管程进口 4、管程出口 5、壳程进口 6、壳程出口 7、板程流道8、壳程流道9、支座10,其中,所述壳体I上设有管程进口 4和管程出口 5,管束2的上端板通过螺栓与上封头法兰和壳体法兰连接,状束2下端的膨胀节与板程的出口采用螺栓相连,所述壳程的流道由部分壳体1、夹紧板和折流板3构成,在板束两侧波纹表面上设有夹紧板,板束的侧面设有若干个折流板3,与壳体I 一起构成一个具有完整的折流形式的壳程流道,折流板3将每段壳程流道分隔成若干部个横向流道,并形成一个依次排列的折流式壳程流道,在壳体下部设有支座10,在板状管束内,垂直方向流道为板程流道8,水平方向流道为壳程流道9。在操作过程中,热介质经管程进口 4进入管束2,热介质沿着板程流道8向下流通并逐渐被冷却,然后从管程出口 5排出,冷流体则从壳体的下部的壳程进口 6进入换热器的壳程流道9,在壳程流道9内经折流依次向上横流过板束板间流道与来自板程自上而下流动的热介质进行间壁换热,冷流体温度升高后,从壳程出口 7排出,完成换热器的两种流体的换热过程。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板壳式热交换器,包括:壳体、管束、折流板、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管程出口、板程流道、壳程流道、支座,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 ;板状管束的上端板通过螺栓与上封头法兰和壳体法兰连接,板束下端的膨胀节与板程的出口采用螺栓相连;板束的侧面设有若干个折流板;在壳体下部设有支座;在板状管束内,垂直方向流道为板程流道,水平方向流道为壳程流道。
专利摘要板壳式热交换器,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包括壳体、管束、折流板、管程进口、管程出口、壳程进口、管程出口、板程流道、壳程流道、支座,在操作过程中,热介质经管程进口4进入板束2,热介质沿着板程流道8向下流通并逐渐被冷却,然后从管程出口5排出,冷流体则从壳体的下部的壳程进口6进入换热器的壳程流道9,在壳程流道9内经折流依次向上横流过板束板间流道与来自板程自上而下流动的热介质进行间壁换热,冷流体温度升高后,从壳程出口7排出,完成换热器的两种流体的换热过程;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板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可比普通管壳式热交换器提高25%以上。
文档编号F28D7/00GK202915770SQ2012206721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王玉芝 申请人:淄博职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