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管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793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管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管式换热器,所述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内管、外管、冷媒出口、冷媒进口、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式弯曲,所述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冷媒流动通道,所述内管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所述冷媒进口与压缩空气出口设在换热管的一端,所述冷媒出口与压缩空气进口设在换热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管式换热器,通过冷媒走内外管壁之间,压缩空气在内管内流动,冷媒和压缩空气呈逆流换热的最佳状态,换热效率高;盘旋的换热管结构,能承受高压,体积小,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气动技术中,通常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在工业上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压缩空气可用来驱动各种气动机械和风动工具:如采矿风钻、气动铆钉、风动砂轮、物料搅拌、仪表控制及自动化装置等常常采用压力为0.2?
0.8MPa的压缩空气;船用柴油机、电站制动式控制等一般采用压力为2.5?6.0MPa的压缩空气;油井压裂则需要采用15MPa以上的高压压缩空气。0.2?1.6MPa的压缩空气干燥机在市场上比较普遍,1.6?4.5MPa的干燥机在国内也有一些厂家在生产,但是在4.5?IOMPa压力范围的冷冻式干燥机,在国内几乎没有厂家去尝试,而国外品牌凭借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及设备的先进,靠开孔补强及加厚材质,以高昂的价格仍然统治着中国市场!
[0003]高压冷冻式干燥机,因为其流通的介质为高压的压缩空气,所以一般情况下,蒸发器采用的型式为壳管式换热器,冷媒走管内,压缩空气在管外流动(注明:壳管式换热器如果压缩空气走管内,冷媒在管外,则会影响压缩机的回油,导致压缩机无油烧毁)。换热铜管的壁厚外径为16mm的情况下,一般壁厚在1.5mm以上,这也导致很难通过胀管来连接铝片加强传热,使用螺纹管又对导流板的设置增加了难度,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使用光管。这就导致了换热器体积过大,给压力容器的设计带来了不便,并且增加了巨大的投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目前换热器上存在的体积过大,压力容器难制,加工难度高,生产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能承受高压,体积小,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盘管式换热器,所述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内管、外管、冷媒出口、冷媒进口、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式弯曲,所述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冷媒流动通道,所述内管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所述冷媒进口与压缩空气出口设在换热管的一端,所述冷媒出口与压缩空气进口设在换热管的另一端。
[0007]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管为螺纹管。
[0008]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螺纹管材质为镍白铜。
[0009]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两端,并与外管呈90°角连接。
[0010]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为所述内管两端的管口。
[0011]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管外侧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为L型,所述固定支架较短边设有固定孔。[0012]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外管壁厚为2mm-5mm,所述内管壁厚为3mm-6mm0
[0013]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内管内壁直径为3mm-6mm。
[0014]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外管为碳钢管。
[0015]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支架数量在一个以上。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通过冷媒走内外管壁之间,压缩空气在内管内流动,冷媒和压缩空气呈逆流换热的最佳状态,外管不必承受太大压力,内管采用高强度镍白铜螺纹管,加强了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和导热性,内外管采用一定规格制作的螺旋结构的换热管,能更好的承受高压,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解决压力高于6?20MPa的压缩空气冷冻除湿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盘管式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盘管式换热器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盘管式换热器,所述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1,所述换热管I包括内管12、外管11、冷媒出口 15、冷媒进口 17、压缩空气进口 14和压缩空气出口 16,所述换热管I呈螺旋式弯曲,所述内管12外壁与外管11内壁之间形成冷媒流动通道13,所述内管12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所述冷媒进口 17与压缩空气出口 16设在换热管I的一端,所述冷媒出口 15与压缩空气进口 14设在换热管I的另一端;所述盘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I采用螺旋状盘旋结构,减小了设备的体积,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内管12和外管11之间形成的冷媒流动通道13,压缩空气在内管12内流动,因冷媒和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成逆流换热的最佳状态,换热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0022]其中,所述内管12为螺纹管,螺纹的使用,使得管壁与冷媒和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广,加强了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从而增加了换热速度,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内管12为镍白铜螺纹管,镍白铜的采用,增强了内管的导热性,使换热的速度更快,换热效果更好;所述冷媒进口 17和冷媒出口 15设置在所述外管11的两端,且其与所述外管11呈90°角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进口 14和压缩空气出口 16为所述内管12两端的管口,这样的设置,将压缩空气与冷媒的进出口分开,增加了整个换热器的稳定性;在所述换热器外增设了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为L型,所述固定支架较短边设有固定孔,通过I个以上的固定支架2,尤其是4个固定支架2共同将换热器固定在所需位置,使整个盘管式换热器的稳定性更强;所述外管11壁厚为所述内管12壁厚为所述内管12内壁直径为3mm-6mm,内外管规格采用上述规格的换热管1,能更好的承受高压,内管的直径和壁厚能在承受高压的同时,导热效果更好,且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所述外管11为碳钢管,又因冷媒走内外管壁之间,压缩空气在内管12内流动,外管11不需承受太大的压力,对产品的制造降低了难度和成本。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通过冷媒走内外管壁之间,压缩空气在内管内流动,冷媒和压缩空气呈逆流换热的最佳状态,外管不必承受太大压力,内管采用高强度镍白铜螺纹管,加强了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和导热性,内外管采用一定规格制作的螺旋结构的换热管,能更好的承受高压,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解决压力高于6?20MPa的压缩空气冷冻除湿技术,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缺。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盘管式换热器,所述盘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内管、外管、冷媒出口、冷媒进口、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式弯曲,所述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冷媒流动通道,所述内管为压缩空气流动通道,所述冷媒进口与压缩空气出口设在换热管的一端,所述冷媒出口与压缩空气进口设在换热管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螺纹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管材质为镍白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两端,并与外管呈90°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为所述内管两端的管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外侧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为L型,所述固定支架较短边设有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壁厚为2mm-5mm,所述内管壁厚为3mm-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内壁直径为3mm-6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碳钢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盘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数量在一个以上。
【文档编号】F28D7/10GK203657556SQ20132065635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方永忠 申请人:上海恒曦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