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980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板式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2),其包括第一框架板(4)、第二框架板(6)、第一多个侧壁(8,10,12,14)和成堆叠(18)的热传递板(20)。热传递板均具有中心部分(40)和环绕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42),并且它们成对地设置在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之间,并且基本上与它们平行。在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形成了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路径(F1),并且在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形成了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路径(F2)。侧壁在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之间延伸,并且封闭了成堆叠的热传递板。侧壁中的第一侧壁(10,74)具有面向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的内表面(62,78),第一侧壁设有通孔(60,76),其用于将物质从板式热交换器的内部排泄至外部,该物质来源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一个。板式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至少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64a,78a)朝着孔倾斜,以便促进物质的排泄。
【专利说明】板式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包括第一框架板、第二框架板、第一多个侧壁和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热传递板均具有中心部分和环绕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热传递板成对地设置在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之间,并且基本上与它们平行。在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形成了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路径,并且在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形成了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路径。侧壁在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之间延伸,并且封闭了成堆叠的热传递板。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具有面向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的内表面,第一侧壁设有通孔,其用于将物质从板式热交换器的内部排泄至外部。物质来源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一个。

【背景技术】
[0002]现今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其依赖于其类型而被用于各种应用中。某一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通过将顶盖、底盖和四个侧面板用螺栓连接到一组转角衍梁上而进行组装,从而围绕成堆叠的热传递板而形成盒状外壳。这种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通常被称为块式热交换器。商业上可得到的块式热交换器的一个示例是由Alfa Laval AB提供的产品名为Compabloc的热交换器。
[0003]块式热交换器典型地具有设置在侧面板上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而挡板连接在成堆叠的热传递板上,用于引导流体来回穿过通道,通道形成于成堆叠的热传递板中的热传递板之间。
[0004]因为成堆叠的热传递板被顶盖、底盖和四个侧面板包围,所以同许多其它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相比,这种热交换器可承受较高的压力水平。此外,块式热交换器是紧凑的,其具有良好的热传递属性,并且可承受苛刻的使用环境,而不会破裂。
[0005]成堆叠的热传递板有时被称为板组,并且具有特别的块状设计,这是块式热交换器的特征。成堆叠的热传递板通常是全焊接的,并且在热传递板之间不需要用于恰当地密封流动通道的垫片,流动通道形成于板之间。这使得块式热交换器适合于用于在高温和高压下的广泛范围的腐蚀性流体。
[0006]块式热交换器可适合于用作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却包含可冷凝物质的流体,由此形成冷凝物和残余流体。在本 申请人:的专利申请US2008/0196871中描述了这种冷凝器。其具有下壁,下壁包括出口,用于将冷凝物排泄至板式热交换器的外部。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同现有技术相比改善了将流体从板式热交换器的内部排泄至外部的能力。本发明的基本概念是为板式热交换器的一个侧壁提供一种促进流体排泄的设计,即,一种使有待排泄的流体自然地流向侧壁的排泄出口的设计。在附属权利要求中限定并在下文中论述了用于实现上面目的的板式热交换器。
[0008]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框架板、第二框架板、第一多个侧壁和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热传递板均具有中心部分和环绕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热传递板成对地设置在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之间,并且基本上与它们平行。在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形成了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路径,并且在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形成了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路径。侧壁在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之间延伸,并且封闭了成堆叠的热传递板。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具有面向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的内表面,第一侧壁设有通孔,其用于将物质从板式热交换器的内部排泄至外部。物质来源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一个。板式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至少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朝着孔倾斜,以便促进物质的排泄。
[0009]在最初描述的块式热交换器中,第一框架板和第二框架板分别对应于顶盖和底盖,而侧壁对应于侧面板。
[0010]在热传递板之间,遍及堆叠,形成了通道。通道形成了流动路径;每隔一个通道包含在第一流动路径中,并且剩余通道包含在第二流动路径中。
[0011]热量在板式热交换器内部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进行传递,由此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一个中形成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通过第一侧壁的孔而离开板式热交换器。
[0012]当板式热交换器基本水平设置,使第一侧壁面向地面时,第一侧壁的内表面至少部分地朝着排泄孔倾斜,物质通过重力自然地朝着孔进行输送和排泄。
[0013]板式热交换器可构造成使得第一侧壁包括分开来形成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此夕卜,内部部分具有和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内表面包含在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中。外部部分具有内表面,其设置为用于与内部部分的外表面相接合。
[0014]因为第一侧壁以两个零件形成,所以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因为内部部分的特性可不同于外部部分的特性。
[0015]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侧壁的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结合热交换器的应用来看可为有利的,在这种热交换器的应用中,第一流体和/或第二流体和/或所形成的物质是腐蚀性的或破坏性的,并且应该只与相对耐腐蚀性的材料接触。然后,内部部分可为比外部部分更耐腐蚀性的材料。这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因为更耐腐蚀性的材料通常比不那么耐腐蚀的材料更为昂贵。如果第一侧壁改为以整件形式形成,那么完整的第一侧壁将必须由更耐腐蚀性的材料制成,这将是相对昂贵的。
[0016]第一侧壁的外部部分可包括凹部,其设置为用于接收第一侧壁的内部部分。这种设计促进了第一侧壁的内部部分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正确定位。
[0017]板式热交换器可使得第一侧壁的外部部分的内表面和内部部分的外表面基本上是平面。这种设计可使传统的侧面板(可能经过机械加工)用作外部部分,并且特别设计的衬里用作内部部分,该侧面板和衬里相接合,从而形成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侧壁。
[0018]第一侧壁的内表面可包括第二多个倾斜平面,其朝着孔倾斜,并且基本上沿着从孔延伸的直线而彼此连接起来。这种设计是有利的,因为其相对简单直接且卫生。
[0019]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可适合于用作冷凝器。这样,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所述一个包含可冷凝成所述物质的材料,而另一个是冷却剂。这样,从板式热交换器通过第一侧壁的孔排泄出的物质是一种冷凝物。
[0020]板式热交换器可包括堆叠,其中每对热传递板通过位于成对的热传递板的周边部分之间的两个相对的边缘板接头而彼此永久地连接起来。另外或作为备选,每两对热传递板可通过两个相对的边缘对接头而彼此永久地连接起来,边缘对接头位于不同对的两个相邻的热传递板的周边部分之间。同被垫片分隔开的热传递板堆叠相比,永久连接的热传递板堆叠可结合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进行使用,并且还可用于涉及将毁坏垫片的腐蚀性介质的应用。
[0021]上面论述的接头可通过焊接制成。焊接的接头是相对较强的。不同的焊接技术,例如激光焊接和TIG焊接可用于不同类型的接头。
[0022]板式热交换器可构造为使得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基本上彼此成横向关系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现在将参照所附的示意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块式热交换器的分解图,其包括四个侧壁和成堆叠的热传递板,
图2a是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2b是沿着图2a的截面A-A看去的横截面图,
图2c是沿着图2a的截面B-B看去的横截面图,
图3a是侧壁中的第一侧壁的平面图,
图3b是沿着图3a的截面A-A看去的横截面图,
图3c是沿着图3a的截面B-B看去的横截面图,
图4a是第一侧壁的内部部分的平面图,
图4b是沿着图4a的截面A-A看去的横截面图,
图4c是沿着图4a的截面B-B看去的横截面图,
图5a是备选的第一侧壁的平面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截面A-A看去的横截面图,且图5c是沿着图5a的截面B-B看去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显示了块式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2。板式热交换器2包括第一框架板4、第二框架板6和四个侧壁8、10、12和14,它们用螺栓与四个转角衍梁16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组装好的板式热交换器2的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外壳。在操作过程,热交换器2设置为水平定位,使得侧壁10面向地面,并且设置为与地面基本平行。各个侧壁8、10、12和14分别由外部部分8a、10a、12a和14a,以及内部部分组成,内部部分在图1中只能看到其中两个,标示为1b和12b。外部部分均由传统的侧面板,即相对较厚的碳素钢板形成。内部部分均由某种材料的面板衬里组成,该材料可在确定了板式热交换器2的具体应用之后,更具体地说有待被板式热交换器操纵的流体之后进行选择,这将在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论述。在外壳中设置了成堆叠18的对准的基本矩形热传递板20和两个矩形端板22 (在图1中只能看到一个端板)。端板22与热传递板20对准,并且设置在堆叠18的相应的末端。传统的挡板24 (在图1中只能看到其中两个)连接在热传递板20的堆叠18的两个相反侧面上。下面将进一步论述侧壁、热传递板和挡板。
[0025]被设置为面向相应的一个转角衍梁16的四个侧面衬里26设置在堆叠18的相应的一个转角上。此外,四个顶部衬里28被设置为在侧面衬里26之间以及在一个端板22和相应的一个侧壁8、10、12和14之间延伸。类似地,四个底部衬里30 (在图1中只能看到其中两个)被设置为在侧面衬里26之间以及在另一端板22和相应的一个侧壁8、10、12和14之间延伸。提供的垫片(未显示)用来密封由侧壁和衬里所限定的四个空间,从而使板式热交换器是防漏的。此外,侧壁8包括用于第一流体的入口 32和出口 34,而侧壁14具有用于第二流体的入口 36,并且侧壁10具有用于第二流体的出口 38。
[0026]热传递板20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并且它们成对地设置在堆叠18中。一对热传递板在后文中还将被表不为盒。图2a-c显不了堆置的两个相邻盒。从图1和图2a中看出,各个热传递板具有中心部分40和环绕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42。图中已经用虚线显示了在中心部分和周边部分之间的边界。如图2a-c中所示,中心部分40压制了棱脊44、波谷46和槽48的型式。周边部分42包括第一边缘部分42a、第二边缘部分42b、第三边缘部分42c和第四边缘部分42d。从图2a的图纸平面看出,两个相对的第一边缘部分42a和第三边缘部分42c向上折叠,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缘部分42b和第四边缘部分42d向下折叠。
[0027]如上面提到的那样,并且从图中也可看出,遍及堆叠,热传递板成对或成盒地设置,盒的数量依赖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具体应用而是可变的。堆叠的每隔一个热传递板(后文中用“’”表示)相对于剩余热传递板(后文中用“"”表示)围绕轴线X旋转180°,轴线X分别平行于第一框架板4和第二框架板6的平面,即图2a的图纸平面。此外,成堆叠的热传递板是全焊接的。因此,在因而包括两个热传递板20’和20"的盒中,热传递板的第二边缘部分42b’和42b〃沿着焊接的第一边缘板接头50而永久地连接在一起,而热传递板的第四边缘部分42d’和42d〃沿着相对的焊接的第二边缘板接头52而永久地连接在一起。此外,遍及堆叠,一个盒的热传递板20’沿着位于热传递板20’的第三边缘部分42c’和热传递板20〃的第一边缘部分42a〃之间的焊接的第一边缘对接头54以及位于热传递板20’的第一边缘部分42a’和热传递板20〃的第三边缘部分42c〃之间的相反的焊接的第二边缘对接头56而永久地连接在相邻盒的热传递板20〃上。
[0028]从图2b_c中可以看出,板式热交换器设计成使得各个盒的热传递板20’和20"的中心部分之间存在支撑区域58。更具体地说,盒的热传递板在这些支撑区域被焊接在一起。然而,在不同盒的两个相邻的热传递板的中心部分之间不存在支撑区域。
[0029]穿过板式热交换器2存在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路径Fl和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路径F2。第一流动路径Fl穿过侧壁8的入口 32,穿过盒,并穿过侧壁8的出口 34。挡板24引导第一流体来回流过堆叠18,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因为支撑区域58位于盒的内部,所以穿过盒的可穿透性受到限制,并且第一流动路径Fl被称为堵塞的流动路径。第二流动路径F2穿过侧壁14的入口 36,穿过盒之间,并穿过侧壁10的出口 38,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因为在两个不同盒的中心部分之间不存在支撑区域,所以盒之间的可穿透性是不受限制的,并且第二流动路径F2被称为自由流动路径。从图中看出,第一和第二流动路径是彼此基本相对横向的。衬里26密封了堆叠24的转角,这确保两个不同的流动路径Fl和F2是分开的。
[0030]热传递板的堆叠不在这里进行详细描述,但在2011年4月7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N0.11161423.6以及2012年4月5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N0.12163320.0中进行了详细描述,两者都是以Alfa Laval Corporate AB的名义提交的,这些申请通过引用而完整地结合在本文中。
[0031]板式热交换器2适合于用作冷凝器。因此,第一流体是冷却剂,而第二流体是气体,其包含可冷凝成某种物质的材料。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通过入口 32和36而进入板式热交换器2中,并流过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然后第二流体被第一流体冷却,由此形成呈所述物质形式的冷凝物和残留气体。跟随第一流动路径F1,成堆叠的热传递板被穿过四次。更具体地说,成堆叠的热传递板被划分成供第一流体顺序穿过的四个部分。当第一流体离开堆叠18的第四和最后部分,即图1的左边可见的挡板24的左边部分时,其流向侧壁8的出口 34,以便输送至板式热交换器2之外。换句话说,出口 34只与堆叠的最后部分保持直接的流连通。相反,跟随第二流动路径F2,堆叠只被穿过一次。当冷凝物和残留气体离开堆叠18时,它们流向侧壁10的出口 38,以便从板式热交换器2中输送或排泄出来。换句话说,出口 38与完整的堆叠保持直接流连通。
[0032]如上面论述的那样,各个侧壁8、10、12和14由侧面板形式的外部部分以及面板衬里形式的内部部分组成。侧壁的各个入口和出口 32、36和34、38分别自然地包括穿过侧壁而延伸的孔,以便将第一流体、第二流体、残留气体或/和冷凝物输送到板式热交换器之中和之外。在图中,只有穿过侧壁10的孔是可见的,并且这个孔用60表示。侧壁8、12和14的面板衬里均形成为相对较薄的均匀厚度的板且由适合于板式热交换器的特定应用的材料形成。板设有许多孔,其与侧壁的入口和出口(即孔)的总数相对应。侧壁8、12和14的面板衬里连接在相应的侧面板上,这依赖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应用。作为一个示例,如果板式热交换器在沿着第二流动路径F2的压力低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外部压力的条件下进行使用,那么侧壁14的面板衬里可能必须连接在相对应的侧面板上,从而不会被吸向堆叠18。
[0033]在图3a_c中进行了更详细地显示的侧壁10不同于其它侧壁8、12和14。就像其它侧壁,侧壁10具有内表面62,其包括面板衬里1b的内表面64。然而,在图4a-c中进行更详细地显示的面板衬里1b不是按照与其它侧壁的面板衬里相同的方式构造的。
[0034]面板衬里1b包括孔60’,并且侧面板1a包括孔60〃,它们形成了侧面板10的孔60的一部分。孔60和因而孔60’和60〃分别设置在基本上侧壁10、面板衬里1b和侧面板1a的中心。面板衬里1b的内表面64包括矩形的第一部分或中心部分64a和第二部分或周边部分64b。中心部分64a包括四个平面66,其朝着孔60’倾斜,并且沿着四条直线68连接起来,各条线68从孔60’朝着中心部分64a的相应的转角而延伸。周边部分64b形成为类似环绕中心部分64a的平面框架,并且其适合于与上述一个(未显示)垫片相接合。
[0035]面板衬里1b的外表面70基本上是平直的,并且设置为与同样基本是平直的侧面板1a的内表面72相接合。更具体地说,侧面板1a的内表面72形成了用于接收面板衬里1b的凹部73的底部。凹部73被边缘部分75包围,边缘部分则设有孔77,用于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与转角衍梁16相接合。侧壁8、12和14的侧面板具有相似的设计。
[0036]从图3b_c和图4b_4c中看出,面板衬底1b具有变化的厚度;同其它侧壁8、12和14的面板衬底相比,这个面板衬底在靠近边缘处相对较厚,并且这个面板衬底在靠近孔60’处较薄。为了使面板衬里1b装配到侧面板1a的凹部73中,凹部73比侧壁8,12和14的凹部更深。此外,同侧壁8、12和14的面板衬里相比,面板衬里1b是相对较重的。因此,在许多应用中,甚至在沿着第二流动路径F2的压力低于板式热交换器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使用板式热交换器的应用中,也不需要将面板衬里1b连接到侧壁10上,以避免面板衬里被吸向堆叠18。
[0037]返回关于板式热交换器2用作冷凝器的论述,第二流体在堆叠内部被转换成冷凝物和残留气体。由于重力和图1中所示的板式热交换器2的水平布置,冷凝物自然地流向侧壁10。因为侧壁10的出口 38与堆叠在其全部长度上处于流连通,所以某些冷凝物将在相对靠近孔60’和出口 38处撞击面板衬里10b,这些冷凝物是从热传递板堆叠的中心部分流出的冷凝物,而某些冷凝物将在离孔60’和出口 38相对较远处撞击面板衬里10b,这些冷凝物是从热传递板堆叠的末端部分流出的冷凝物。如果侧壁10的内表面已经是平直的,那么可能难以实现冷凝物从板式热交换器2的内部至外部的恰当排泄。更具体地说,在板式热交换器的内部仍然存在在远离孔60’处从板堆叠中流出冷凝物的风险。这对于某些板式热交换器应用,例如制药应用是极度不合适的。相反,如上所述,通过设计侧壁10的倾斜的内表面,促进了冷凝物从板式热交换器的完全排泄。
[0038]图5a_c显示了一种备选侧壁74,其在根据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一个备选实施例中可替换上述侧壁10。侧壁74不由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组成,而是由单个零件形成。因而,侧壁74简单由特别设计的侧面板组成。其设有设置在中心的孔76,其包含在出口中,类似于上面所述的出口 38,用于从板式热交换器排泄冷凝物和残留气体。此外,侧壁74的内表面78包括矩形的第一部分或中心部分78a和第二部分或周边部分78b。中心部分78a按照与上述面板衬里1b的内表面64的中心部分64a相似的方式进行设计。因而中心部分78a包括平面80,其朝着孔76倾斜,并且沿着四条直线82连接起来,各条线82从孔76朝着中心部分78a的相应的外部转角而延伸。周边部分78b环绕中心部分78a,并且类似于传统侧面板的相对应的周边部分进行设计,即,它包括设有孔86的边缘部分84,用于如之前提到的那样与转角衍梁16相接合。
[0039]因而,侧壁10和侧壁74是不同构造的,但设有相同的排泄促进特征。关于侧壁10,排泄促进特征由设置在侧面板的内部的独特形成的面板衬里来产生。关于侧壁74,排泄促进特征由侧面板本身的独特设计来产生。一种与侧壁10相似的两部分侧壁是有利的,就在于其是非常灵活的,因为面板衬里可进行更换,并且适合于特定的板式热交换器应用。此夕卜,它是经济节约,因为其可包括传统的侧面板。两部分侧壁的另一优点是其中一个部分可由一种材料制成,而另一部分由另一材料制成。作为一个示例,如果板式热交换器用于包括腐蚀性流体和/或由于该流体造成的产物的应用中,那么与腐蚀性流体或产物相接触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元件将由耐腐蚀性材料制成。这种耐腐蚀性材料通常比碳素钢更加昂贵,碳素钢是常见的侧面板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侧壁的内部部分可由昂贵的耐腐蚀性材料制成,而外部部分由较廉价的不那么耐腐蚀性材料制成。自然地,这是非常经济有利的。然而,如果侧壁相反为单个零件类型,那么整个侧面板将必须由昂贵的耐腐蚀性材料制成。
[0040]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应该只被视作为示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所论述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概念的条件下以许多方式进行改变和组合。
[0041]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板式热交换器或冷凝器具有“一次通过”的类型,其意味着当跟随包含可冷凝物质的流体的流动路径时,成堆叠的热传递板仅被穿过一次。此外,在这种“ 一次通过型”冷凝器中,冷凝物的出口和残余流体的出口是相同的,并且这个出口同包含可冷凝物质的流体的入口相比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的相反的侧壁上。自然地,本发明可同等地结合“多次通过”类型的板式热交换器或冷凝器进行使用,类似于介绍中所提及的文献US2008/0196871中所述,该文献通过引用而完整地结合在本文中。在这种“多次通过型”冷凝器中,当跟随包含可冷凝物质的流体的流动路径时,成堆叠的热传递板被穿过不止一次。此外,在这种“多次通过型”冷凝器中,冷凝物的出口可与残余流体的出口是分开的,并且同冷凝物的出口相比,残余流体的出口可与包含可冷凝物质的流体的入口一起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的相反的侧壁上。
[0042]作为另一示例,本发明可结合全焊接的块式板式热交换器类型以外的其它热交换器进行使用,例如带垫片的板式热交换器。
[0043]此外,上述侧壁的排泄促进特征由四个朝着侧壁的排泄孔倾斜的平面来产生。自然地,侧壁可以许多其它方式来形成,以实现这个特征。作为一个示例,侧壁的内表面可包括超过或少于四个平面,其可为碗状,或者其可包括不同的槽型式,其全部通向孔,或者它们某些通向孔,而其它通向其它槽。
[0044]另外,上述排泄孔基本上居中地穿过相对应的侧壁。自然地,孔可定位在基本侧壁上的任何地方,例如靠近其边缘。
[0045]此外,在上述板式热交换器中,自由流动路径在盒之间穿过,而堵塞的流动路径穿过盒。自然地,可以设想改造热传递板,使其具有相反的方式。
[0046]另外,用于实现上述永久接头的不同于焊接的其它技术当然也是可行的。一个示例是铜焊。
[0047]上面使用的术语“成对”指一个盒的热传递板。然而,“成对”还可用作用于两个相邻的热传递板的术语,其形成了两个相邻但不同的盒的部分。
[0048]上面的堆叠的热传递板全部是基本相似的,但它们具有两种不同的定向。自然地,堆叠的热传递板可改为具有不同的交替设置的类型。
[0049]最后,上述板式热交换器或冷凝器包括一个堵塞的流动路径和一个自由流动路径。自由流动路径在某些板式热交换器应用中是合乎需要的,例如具有高卫生要求的应用,因为自由流动路径相对较容易清洁,或者涉及包含纤维的流体和固体的应用,因为自由流动路径与相对较低的堵塞风险相关联。自然地,本发明可同等地结合不包括自由流动路径的板式热交换器进行使用。
[0050]应该强调的是,与本发明无关的细节的描述已经被省略,而且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且没有根据比例来绘制。还应该说清楚的是,某些图相比其它图已经被更简化了。因此,某些构件可能显示于一个图中,但在另一图中被忽略了。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2),包括第一框架板(4)、第二框架板¢)、第一多个侧壁(8,10,12,14)和成堆叠(18)的热传递板(20),所述热传递板(20)均具有中心部分(40)和环绕所述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42),所述热传递板成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板和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并基本上与它们平行,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路径(Fl)形成于所述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并且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路径(F2)形成于所述成对的热传递板之间,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框架板和所述第二框架板之间延伸并封闭所述成堆叠的热传递板,所述侧壁中的第一侧壁(10,74)具有面向所述成堆叠的热传递板的内表面出2,78),所述第一侧壁(10,74)具有通孔出0,76),用于将物质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内部排泄至外部,所述物质来源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中的一个,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的第一部分(64a,78a)朝着所述孔倾斜,以促进所述物质的排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包括分开来形成的内部部分(1b)和外部部分(10a),所述内部部分包括内表面¢4)和外表面(70),所述内表面包含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2)中,并且所述外部部分包括内表面(72),其设置为用于与所述内部部分的外表面相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的内部部分(1b)和外部部分(1a)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的外部部分(1a)包括凹部(73),其设置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侧壁(10)的内部部分(1b)。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的外部部分(1a)的内表面(72)和内部部分(1b)的外表面(70)基本上是平面。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74)的内表面(62,78)包括第二多个倾斜平面(66,80),其朝着所述孔(60,76)倾斜,并且沿着从所述孔延伸的基本笔直的线(68,82)而彼此连接起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2)适合于用作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中的所述一个包含可冷凝成所述物质的材料,并且另一个是冷却剂,而且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中的所述一个的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侧壁(10,74)的孔(60,76)处于流连通。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热传递板(20’,20")通过位于所述成对的热传递板的周边部分(42)之间的两个相对的边缘板接头(50,52)而彼此永久地连接起来。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每两对所述热传递板(20)通过位于不同对的两个相邻的热传递板(20’,20")的周边部分(42)之间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对接头(54,56)而彼此永久地连接起来。
10.根据权利要求8-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50,52,54,56)通过焊接制成。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Fl)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F2)基本上是彼此相对横向的。
【文档编号】F28F17/00GK104350353SQ201380029664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O.诺伊-巴龙 申请人: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