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233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三种微通道换热器,都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分体式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边集管包括组成内管件的底板和内盖板、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扁平管组两端与内盖板连接,底板上设置长槽通孔,内盖板上设置与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内凹槽腔,内凹槽腔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内盖板上设置与扁平管数量对应的通孔,扁平管内腔通过通孔与内凹槽腔连通,外管件上设置与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外凹槽腔,内凹槽腔、长槽通孔和外凹槽腔组成中空内腔作为流道腔。通过分体式边集管,解决无法查看扁平管堵塞情况、介质流程短等缺陷。
【专利说明】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量交换装置,尤其与微通道换热器有关。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空调、暖气片等温度调节设备中必备的热量交换装置。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扁平管组和焊接在扁平管组两端的圆形边集管组成,输入管接头和输出接头分设于两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扁平管内腔分割成多区间形成细微流道,通过调整边集管长度就可以根据安装位置尺寸和实际需要调整组成扁平管组的扁平管数量。但是这样的换热器边集管是一体式的,对于扁平管焊接时或使用过程中造成流道堵塞无法查看,并且边集管不易折弯,使得换热器很难适应不同形状的安装位置,从安装输入管接头的边集管通过扁平管到安装输出接头的边集管就是介质的流程,流程相对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微通道换热器无法查看扁平管堵塞情况、安装位置适应性差、介质流程短等缺陷,提供能方便查看扁平管、制造难度小、安装位置适应性好、介质流程较长的微通道换热器。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根边集管之间连接一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边集管采用分体式,至少包括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内管件以及能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内管件上设置与扁平管内腔对应的通孔,中空内腔作为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流道腔;所述的输入管接头连接于其中一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所述的输出管接头连接于另一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
[0005]另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根边集管之间连接两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边集管采用分体式,至少包括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内管件以及能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内管件上设置与扁平管内腔对应的通孔,其中一侧所述中空内腔中设置分隔件将中空内腔分隔成两个流道腔,所述的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接于该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与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通的流道腔分别作为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的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另一侧所述作为流道腔的中空内腔为连接流道腔,连接流道腔长度与两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将两个扁平管组连通,形成从输入管接头输入流经两扁平管组后从输出接头输出的流程,介质在两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
[0006]还有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根边集管之间连接至少三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边集管采用分体式,至少包括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内管件以及能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内管件上设置与扁平管内腔对应的通孔,两侧的所述中空内腔中都设置分隔件将中空内腔分隔成多个流道腔;所述的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接于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与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通的流道腔为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的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其余流道腔为连接流道腔,连接流道腔长度与两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每一侧的连接流道腔连通相邻两个扁平管组,两侧的连接流道腔的分隔件交错分布,形成从输入管接头输入流经每一扁平管组后输出接头输出的流程,介质在相邻两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下述技术特征。
[0008]所述的内管件包括底板和盖板式内盖板,底板上设置长槽通孔,内盖板上设置与所述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内凹槽腔,所述的流道腔包括所述长槽通孔和内凹槽腔,内凹槽腔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扁平管组的扁平管内腔通过设置于内盖板凹槽腔底部的通孔与内凹槽腔连通。
[0009]所述的外管件为盖板式,设置有与所述底板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外凹槽腔,外凹槽腔和所述的长槽通孔、内凹槽腔组成所述的流道腔。
[0010]所述的内盖板和外管件为整体板式,所有内凹槽腔都设置在一块内盖板上,所有外凹槽腔都设置在一块外管件上。
[0011]所述的内盖板和外管件都通过螺钉与底板紧固连接,方便拆装。
[0012]所述组成扁平管组的扁平管之间设置有翅片,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13]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边集管内管件和外管件合围的分体式,可以方便打开查看扁平管内腔的连通情况,也方便将边集管制成各种形状,提高换热器对使用位置的适应性,同时也降低了制造难度;2、内管件和外管件都成盖板式,并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于底板,加工简单,拆装方便。3、通过在内、外管件围成的中空内腔上设置分隔件,形成流经每一扁平管组并且相邻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的长流程,延长了介质流程,提高了换热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1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输入管接头1、输出管接头5、扁平管组6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6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组成扁平管组的扁平管之间设置有翅片。边集管采用分体式,包括组成内管件的底板2和盖板式内盖板4、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盖板式外管件3,内盖板4和外管件3都采用整体式,内盖板4和外管件3都通过螺钉与底板紧固连接,扁平管组两端与内盖板连接,底板2上设置长槽通孔,内盖板4上设置与所述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内凹槽腔,内凹槽腔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内盖板上设置有与扁平管数量对应的通孔,扁平管内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凹槽腔连通,外管件3上设置有与所述底板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外凹槽腔,内凹槽腔、长槽通孔和外凹槽腔组成中空内腔作为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流道腔。当扁平管组只有一个时,每一侧的内盖板4都只设置一个内凹槽腔,每一侧的外管件3也都只设置一个外凹槽腔,所述的两根内盖板4之间连接一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输入管接头I连接于其中一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所述的输出管接头5连接于另一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所述内盖板上的内凹槽腔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所述外管件上的外凹槽腔也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
[0019]当扁平管组有两个时,每一侧的内盖板4上都设置两个内凹槽腔,其中一侧的外管件3上设置与内凹槽腔长度相等的两个外凹槽腔,两个外凹槽腔之间的板体和两个内凹槽腔之间的板体对配组成分隔件,通过分隔件分隔,使该侧的外凹槽腔与长槽通孔、内凹槽腔组成中空内腔,分别作为与输入管接头连通的输入流道腔和与输出管接头连通的输出流道腔;另一侧的外管件上设置一个外凹槽腔,该侧外凹槽腔长度对应于两个内凹槽腔,该侧一个外凹槽腔与所述的长槽通孔、两个内凹槽腔组成的中空内腔为连接流道腔,连接流道腔长度与两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将两个扁平管组连通,形成从输入管接头输入并流经两扁平管组后从输出接头输出的流程,介质在两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
[0020]当扁平管组有三个及以上时,每一侧的内盖板4上都设置与扁平管组数量相等的内凹槽腔,每一侧的外管件3上设置多个外凹槽腔,输入管接头I和输出管接头5都连接于外管件3并与外凹槽腔连通,与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通的外凹槽腔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其他外凹槽腔长度与两个内凹槽腔对应,每一侧两个外凹槽腔之间的板体和两个内凹槽腔之间的板体对配组成分隔件,通过分隔件分隔,使外凹槽腔与长槽通孔、内凹槽腔组成作为流道腔的中空内腔,与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通的流道腔为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其余流道腔为连接流道腔,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的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对应,连接流道腔长度与两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每一侧的连接流道腔连通相邻两个扁平管组,两侧的连接流道腔的分隔件交错分布,形成从输入管接头输入流经每一扁平管组后输出接头输出的流程,介质在相邻两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根据扁平管组数量的不同,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可以与同一侧的外管件连接,也可以分设两侧。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盖板和外管件也可以是分体式,每一个内凹槽腔对应一个内盖板,每一个外凹槽腔对应一个外管件。分隔件也可以设置成专门的零件,而不是内盖板和外管件的板体。
【权利要求】
1.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边集管之间连接一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边集管采用分体式,至少包括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内管件以及能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内管件上设置与扁平管内腔对应的通孔,中空内腔作为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流道腔;所述的输入管接头连接于其中一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所述的输出管接头连接于另一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
2.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边集管之间连接两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边集管采用分体式,至少包括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内管件以及能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内管件上设置与扁平管内腔对应的通孔,其中一侧所述中空内腔中设置分隔件将中空内腔分隔成两个流道腔,所述的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接于该侧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与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通的流道腔分别作为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的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另一侧所述作为流道腔的中空内腔为连接流道腔,连接流道腔长度与两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将两个扁平管组连通,形成从输入管接头输入流经两扁平管组后从输出接头输出的流程,介质在两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
3.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输入管接头、输出管接头、扁平管组和固定连接于扁平管组两端的两根边集管,扁平管组由多根扁平管并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边集管之间连接至少三个扁平管组,所述的边集管采用分体式,至少包括连接于扁平管两端的内管件以及能与内管件合围成中空内腔的外管件,内管件上设置与扁平管内腔对应的通孔,两侧的所述中空内腔中都设置分隔件将中空内腔分隔成多个流道腔;所述的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接于外管件并与流道腔连通,与输入管接头和输出管接头连通的流道腔为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输入流道腔和输出流道腔的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其余流道腔为连接流道腔,连接流道腔长度与两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每一侧的连接流道腔连通相邻两个扁平管组,两侧的连接流道腔的分隔件交错分布,形成从输入管接头输入流经每一扁平管组后输出接头输出的流程,介质在相邻两扁平管组内的流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件包括底板和盖板式内盖板,底板上设置长槽通孔,内盖板上设置与所述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内凹槽腔,所述的流道腔包括所述长槽通孔和内凹槽腔,内凹槽腔长度与一个扁平管组宽度对应,扁平管组的扁平管内腔通过设置于内盖板凹槽腔底部的通孔与内凹槽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件为盖板式,设置有与所述底板长槽通孔对应并且口部朝向长槽通孔的外凹槽腔,外凹槽腔和所述的长槽通孔、内凹槽腔组成所述的流道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盖板和外管件为整体板式,所有内凹槽腔都设置在一块内盖板上,所有外凹槽腔都设置在一块外管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盖板和外管件都通过螺钉与底板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扁平管组的扁平管之间设置有翅片。
【文档编号】F28F9/00GK204128400SQ20142058556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锦 申请人:新昌县儒岙镇锦云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